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角度出发,全面地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长效机制,使广大在校大学生真正的认识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是为了保证党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引导人们的政治态度,解决各种思想问题,提高思想、完善人格和调动积极性为根本任务。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特有的价值维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原则
人的思想道德认知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极具针对性又灵活多样的。这里主要探讨以下几种基本原则: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原则、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原则、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原则。
第一,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原则。“一元主导”就是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动引导和统摄多样化的社会观念,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体系间主导和被主导良性互动的协调关系。[1]
第二,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内容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通过理论学习等途径转化为大学生的群体意识,以给广大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2]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意义重大。
其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大学生是通过教育活动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优秀文明成果传承下去,促进人类思想的进步,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文化可以多元,价值观可以多元,但核心文化、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一元的,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文化和价值观作为统领。
再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首要方面。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等,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而决定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首要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次要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要坚持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方面,主要靠学校进行教育,这是发挥外因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成败又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学习和实践后,在学生内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需求。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人是实践的存在物。第一,实践构成了认识的动力和源泉。第二,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大学生要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这种内心信念转化为自觉地行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领导机制
领导机制是指通过科学分工,明晰领导职责,建立有效的领导方式,以确保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转的关键,不仅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而且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教育要求,落实大学生价值引导的根本保证,是确保“引领全过程”系统工程的中枢环节。首先,高校领导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求同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发展长远规划。其次,高校领导应当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保障工作。经常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制度性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方向保证和制度保证。最后,高校领导应当对“引领”工作进行职责分工,深入一线检查督促“引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引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确保“引领”工作的实效。
(二)联动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引领”全过程中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从“引领”全过程的教育主体来说,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育队伍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其次,构建学校和家庭协同的联动机制。最后,努力营造“引领”全过程良好的社会环境。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因此,只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运作的和谐互动机制,才能确保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空间不至出现空白,确保“引领”全过程的实效性。
(三)动力机制
“引领”全过程的动力机制是指“引领”全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引领”全过程中构建动力机制有助于教育者确立适当的教育目标,提高大学生接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引领”氛围。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既有利于推进“引领”全过程系统的平稳运行,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效果。
(四)激励机制
行为科学指出积极性源自需要。需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内在驱力。根据激励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作用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是指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来激励教育主客体,从而调动教育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对当前高校工作的现实情况,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对“引领”工作产生有效激励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引领”的内容、形式和手段。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正确的政策支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统一起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激励氛围,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作的整体推进。
总之,构建切实可行的有效机制,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和落实的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本文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价值分析和整体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阐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障、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金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2011,(01).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10-1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作者简介】
衡明(1985— ),男,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青耀(1963— ),男,硕士,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是为了保证党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引导人们的政治态度,解决各种思想问题,提高思想、完善人格和调动积极性为根本任务。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特有的价值维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原则
人的思想道德认知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极具针对性又灵活多样的。这里主要探讨以下几种基本原则: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原则、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原则、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原则。
第一,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原则。“一元主导”就是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动引导和统摄多样化的社会观念,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体系间主导和被主导良性互动的协调关系。[1]
第二,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内容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通过理论学习等途径转化为大学生的群体意识,以给广大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2]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意义重大。
其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大学生是通过教育活动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优秀文明成果传承下去,促进人类思想的进步,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文化可以多元,价值观可以多元,但核心文化、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一元的,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文化和价值观作为统领。
再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首要方面。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等,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而决定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首要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次要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要坚持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方面,主要靠学校进行教育,这是发挥外因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成败又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学习和实践后,在学生内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需求。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人是实践的存在物。第一,实践构成了认识的动力和源泉。第二,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大学生要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这种内心信念转化为自觉地行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领导机制
领导机制是指通过科学分工,明晰领导职责,建立有效的领导方式,以确保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转的关键,不仅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而且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教育要求,落实大学生价值引导的根本保证,是确保“引领全过程”系统工程的中枢环节。首先,高校领导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求同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发展长远规划。其次,高校领导应当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保障工作。经常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制度性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方向保证和制度保证。最后,高校领导应当对“引领”工作进行职责分工,深入一线检查督促“引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引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确保“引领”工作的实效。
(二)联动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引领”全过程中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从“引领”全过程的教育主体来说,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育队伍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其次,构建学校和家庭协同的联动机制。最后,努力营造“引领”全过程良好的社会环境。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因此,只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运作的和谐互动机制,才能确保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空间不至出现空白,确保“引领”全过程的实效性。
(三)动力机制
“引领”全过程的动力机制是指“引领”全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引领”全过程中构建动力机制有助于教育者确立适当的教育目标,提高大学生接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引领”氛围。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既有利于推进“引领”全过程系统的平稳运行,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效果。
(四)激励机制
行为科学指出积极性源自需要。需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内在驱力。根据激励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作用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是指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来激励教育主客体,从而调动教育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对当前高校工作的现实情况,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对“引领”工作产生有效激励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引领”的内容、形式和手段。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正确的政策支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统一起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激励氛围,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作的整体推进。
总之,构建切实可行的有效机制,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和落实的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本文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价值分析和整体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阐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障、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金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2011,(01).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10-1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作者简介】
衡明(1985— ),男,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青耀(1963— ),男,硕士,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