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之于高师院校就像细胞之于人体,是其基本要素组成。专业建设更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一定程度上也是评估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故而,高师院校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做好的关键点就是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打造属于本专业的特色品牌。
一高师历史学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为寻求再发展,开始了专业建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但因为受到过于集中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的影响,目前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各高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彼此间千篇一律,学校没有根据自身特点体现出历史学专业建设的差异性,专业特色优势不突出,自然无法在校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更是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历史学专业人才一些方面的特殊需求,如对濒危民族语言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理、抢救等专业人才的需要等。
第二,历史学专业建设中专业内涵挖掘不够,专业特色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专业整合和建设目标不明确,没有依托学校所在地的地方优势,建立起能够自我调节、良性发展且品牌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彼此适应、相互促进。
第三,部分高师院校盲目地把历史学专业建设的加强,定位在专业方向数量的增加,专业方向设置不是从历史学专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而是单纯地考虑眼前的短浅利益,过分地追求生源的数量,只要是好招生和历史学专业沾点边的方向就申请建立,专业方向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专业发展稳定性差。
第四,一些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本身特殊性不强,只是简单地对时下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效仿,过度地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忽视本身师范性的特点,专业特色更是无从谈起。折射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统一要求的通识性课程所占比例过大,专业主干课程学时缩减太多,新增设的选修课程特色性不强,教师教育类课程优势也没有凸显出来。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培养脱节,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能力,致使学生学非所用,就业竞争力不强,即便是找到工作,实际工作能力不足,有的学生甚至要从头学起,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二专业特色品牌打造对高师历史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1特色品牌打造促进了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成熟,构成了专业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实现历史学专业再发展的内在核心推动力就是一支成熟完善的专业师资队伍的形成,它是实现历史学专业再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一些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主要依托所在学校师资来承担完成,在专业结构和教师来源上没有整体布局,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没有科学规划,梯队层次不明晰,本校毕业生留校“近亲繁殖”过多,严重制约了专业上等级、深层次再发展的步伐。此种问题如何应对?专业特色品牌的打造可弥补这一不足。因为专业特色品牌打造过程中,师资队伍必然会以专业特色为指向,建立以所在学院自身教师为基础、以整个学校师资为依仗、以外聘专家为补充的特色团队,专业特色建设无疑会促成特色师资队伍的形成与发展,专业特色资源的原始积聚加强。反之,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完善必定会给特色专业带来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专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推动历史学专业的再发展。
2专业特色品牌的打造使学生具备了专业所长,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历史学专业特色发展建设中,势必会给专业内另一重要对象———学生,带来重要影响。因为专业特色形成的过程也是专业特色人才培育发展的过程,当某历史学专业具备了自己独有的专业文化时,学生在专业特色品牌作用下,知识储备、思维方式乃至于行为举止、外在气质都会受其影响,独具特色,这自然会使学生明显带有其他历史学专业学生所没有的专业特色优势,给学生的就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以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为例,历史学专业特色建设启动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中,用人单位对所培养的毕业生专业素质满意率相较以往提高了12%,认为我校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鲜明特色,专业素质较高。专业特色品牌打造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加了学生成功就业的砝码。
3专业特色品牌打造提升了学院声誉,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自身特色的体现就意味着在未来生存中制胜力的匮乏与社会影响力的减弱甚至缺失。只有依托地方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专业,才能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品牌。以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为例,近年来随着专业以谱牒学、部族史、满族语言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品牌的打造,师资队伍发展日趋成熟,团队教师三年来陆续发表满族文化方面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完成相关科研、教研项目60多项,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发言,扩大了对外影响,团队整体学术水平提升明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收效明显,课程设置特色鲜明,在增设特色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满族民俗文物抢救与保护”、“谱牒文献抢救与整理”等实践性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讲授更为直观、鲜活,学生学习得心应手,专业知识掌握有特色、有所长,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此外在专业特色品牌打造中,学院完成了东北谱牒馆、满族民俗馆、历史文物馆、佟佳氏历史博物馆、福文化博物馆以及历史资料室、满族文物室、叶赫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室、谱牒整理实验室、谱牒电化展室等校内外特色文化馆的构建,特色化馆室成为学院对外宣传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十余个国家和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学者的到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肯定,专业特色建设为学生就业赢得了更多的机遇,提升了学院声誉,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
三专业特色品牌打造的根本途径 1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定位专业特色方向
打造专业特色品牌,科学定位专业特色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专业特色方向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专业特色建设、特色品牌打造的成功与否。特色方向的定位绝不能靠纸上谈兵式的传统专业方向单一逻辑推理,更不能脱离自身地域优势、市场经济客观需求主观臆造,必须是在对专业发展内部、外部条件综合考量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将自身专业传统优势、所在地区地缘优势与社会发展需求趋势结合起来,经过科学地分析、比较后方可确定。因为专业方向定位不准,必然会造成专业特色优势的弱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竞争力不强,最终导致特色专业建设培养目标的无法实现,特色专业建设失败,在浪费各方大量资源的同时,阻碍了学院、专业的再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如果没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深厚特色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群体,特色专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专业建设无从说起。高素质、高水平的特色专业团队是专业特色品牌打造的基础。特色团队构建首先要选好专业带头人,带头人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能够科学地指导和带领团队开展专业特色建设。其次,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梯队结构,积极营建宽松优越的学习工作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团队骨干教师培养,储备后备人才,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高学历、高职称,能吃苦,敢打硬仗的专业队伍。再次,团队不论在建设管理上,还是在人才引进上,时刻以特色专业方向为先导,应制定详细的专业建设奖惩制度,对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对未达到团队平均标准的教师亮牌警示,连续不合格的淘汰出队伍,队伍管理有奖有惩,团队成员能进能出,动态中优化师资配置。
3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彰显专业特色品牌
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是彰显特色专业品牌的关键。专业教学改革中,要不断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向专业特色方向倾斜,合理压缩传统专业必修课的比重,增加特色化理论课程;要更新教学内容,抛弃陈旧教学内容,补充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钻研。要尤为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合理增加教育实习等实训课程比例,增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营造,形成理论知识课堂结合校内特色文化基地、校外见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三维一体特色教学体系。在加强师范生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专业特色知识研究和实践技能的养成。通过对旧有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学改革,凸显专业特色品牌优势。
4构建完备的特色教学评估监控体系
加强特色教学质量监控、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估监控体系,是提升专业特色品牌品质与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形成完备的特色教学评估监控体系,才能实现对专业特色建设中的各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宏观把握、有机管理,从而保障专业特色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厚、素质高、特色明的专业型人才。特色教学评估监控体系的构建必须按照专业特色发展内涵的要求,全面分析把握影响特色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建立层级监控机制,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学生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在评估监控中,要特别加强专业自身的自主监控评估,根据薄弱环节和专业特色建设真正所需有的放矢,加大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同时需配以相应的竞争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团队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效发挥特色教学评估监控体系的督导作用,确保专业特色品牌打造成功进行。
一高师历史学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为寻求再发展,开始了专业建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但因为受到过于集中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的影响,目前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各高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彼此间千篇一律,学校没有根据自身特点体现出历史学专业建设的差异性,专业特色优势不突出,自然无法在校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更是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历史学专业人才一些方面的特殊需求,如对濒危民族语言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理、抢救等专业人才的需要等。
第二,历史学专业建设中专业内涵挖掘不够,专业特色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专业整合和建设目标不明确,没有依托学校所在地的地方优势,建立起能够自我调节、良性发展且品牌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彼此适应、相互促进。
第三,部分高师院校盲目地把历史学专业建设的加强,定位在专业方向数量的增加,专业方向设置不是从历史学专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而是单纯地考虑眼前的短浅利益,过分地追求生源的数量,只要是好招生和历史学专业沾点边的方向就申请建立,专业方向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专业发展稳定性差。
第四,一些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本身特殊性不强,只是简单地对时下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效仿,过度地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忽视本身师范性的特点,专业特色更是无从谈起。折射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统一要求的通识性课程所占比例过大,专业主干课程学时缩减太多,新增设的选修课程特色性不强,教师教育类课程优势也没有凸显出来。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培养脱节,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能力,致使学生学非所用,就业竞争力不强,即便是找到工作,实际工作能力不足,有的学生甚至要从头学起,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二专业特色品牌打造对高师历史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1特色品牌打造促进了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成熟,构成了专业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实现历史学专业再发展的内在核心推动力就是一支成熟完善的专业师资队伍的形成,它是实现历史学专业再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一些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主要依托所在学校师资来承担完成,在专业结构和教师来源上没有整体布局,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没有科学规划,梯队层次不明晰,本校毕业生留校“近亲繁殖”过多,严重制约了专业上等级、深层次再发展的步伐。此种问题如何应对?专业特色品牌的打造可弥补这一不足。因为专业特色品牌打造过程中,师资队伍必然会以专业特色为指向,建立以所在学院自身教师为基础、以整个学校师资为依仗、以外聘专家为补充的特色团队,专业特色建设无疑会促成特色师资队伍的形成与发展,专业特色资源的原始积聚加强。反之,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完善必定会给特色专业带来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专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推动历史学专业的再发展。
2专业特色品牌的打造使学生具备了专业所长,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历史学专业特色发展建设中,势必会给专业内另一重要对象———学生,带来重要影响。因为专业特色形成的过程也是专业特色人才培育发展的过程,当某历史学专业具备了自己独有的专业文化时,学生在专业特色品牌作用下,知识储备、思维方式乃至于行为举止、外在气质都会受其影响,独具特色,这自然会使学生明显带有其他历史学专业学生所没有的专业特色优势,给学生的就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以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为例,历史学专业特色建设启动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中,用人单位对所培养的毕业生专业素质满意率相较以往提高了12%,认为我校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鲜明特色,专业素质较高。专业特色品牌打造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加了学生成功就业的砝码。
3专业特色品牌打造提升了学院声誉,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自身特色的体现就意味着在未来生存中制胜力的匮乏与社会影响力的减弱甚至缺失。只有依托地方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专业,才能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品牌。以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为例,近年来随着专业以谱牒学、部族史、满族语言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品牌的打造,师资队伍发展日趋成熟,团队教师三年来陆续发表满族文化方面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完成相关科研、教研项目60多项,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发言,扩大了对外影响,团队整体学术水平提升明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收效明显,课程设置特色鲜明,在增设特色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满族民俗文物抢救与保护”、“谱牒文献抢救与整理”等实践性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讲授更为直观、鲜活,学生学习得心应手,专业知识掌握有特色、有所长,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此外在专业特色品牌打造中,学院完成了东北谱牒馆、满族民俗馆、历史文物馆、佟佳氏历史博物馆、福文化博物馆以及历史资料室、满族文物室、叶赫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室、谱牒整理实验室、谱牒电化展室等校内外特色文化馆的构建,特色化馆室成为学院对外宣传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十余个国家和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学者的到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肯定,专业特色建设为学生就业赢得了更多的机遇,提升了学院声誉,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
三专业特色品牌打造的根本途径 1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定位专业特色方向
打造专业特色品牌,科学定位专业特色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专业特色方向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专业特色建设、特色品牌打造的成功与否。特色方向的定位绝不能靠纸上谈兵式的传统专业方向单一逻辑推理,更不能脱离自身地域优势、市场经济客观需求主观臆造,必须是在对专业发展内部、外部条件综合考量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将自身专业传统优势、所在地区地缘优势与社会发展需求趋势结合起来,经过科学地分析、比较后方可确定。因为专业方向定位不准,必然会造成专业特色优势的弱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竞争力不强,最终导致特色专业建设培养目标的无法实现,特色专业建设失败,在浪费各方大量资源的同时,阻碍了学院、专业的再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如果没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深厚特色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群体,特色专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专业建设无从说起。高素质、高水平的特色专业团队是专业特色品牌打造的基础。特色团队构建首先要选好专业带头人,带头人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能够科学地指导和带领团队开展专业特色建设。其次,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梯队结构,积极营建宽松优越的学习工作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团队骨干教师培养,储备后备人才,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高学历、高职称,能吃苦,敢打硬仗的专业队伍。再次,团队不论在建设管理上,还是在人才引进上,时刻以特色专业方向为先导,应制定详细的专业建设奖惩制度,对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对未达到团队平均标准的教师亮牌警示,连续不合格的淘汰出队伍,队伍管理有奖有惩,团队成员能进能出,动态中优化师资配置。
3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彰显专业特色品牌
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是彰显特色专业品牌的关键。专业教学改革中,要不断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向专业特色方向倾斜,合理压缩传统专业必修课的比重,增加特色化理论课程;要更新教学内容,抛弃陈旧教学内容,补充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钻研。要尤为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合理增加教育实习等实训课程比例,增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营造,形成理论知识课堂结合校内特色文化基地、校外见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三维一体特色教学体系。在加强师范生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专业特色知识研究和实践技能的养成。通过对旧有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学改革,凸显专业特色品牌优势。
4构建完备的特色教学评估监控体系
加强特色教学质量监控、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估监控体系,是提升专业特色品牌品质与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形成完备的特色教学评估监控体系,才能实现对专业特色建设中的各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宏观把握、有机管理,从而保障专业特色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厚、素质高、特色明的专业型人才。特色教学评估监控体系的构建必须按照专业特色发展内涵的要求,全面分析把握影响特色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建立层级监控机制,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学生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在评估监控中,要特别加强专业自身的自主监控评估,根据薄弱环节和专业特色建设真正所需有的放矢,加大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同时需配以相应的竞争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团队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效发挥特色教学评估监控体系的督导作用,确保专业特色品牌打造成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