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23日,文在寅的挚友、第16任韩国总统卢武铉结束了生命。遗书的最后一句写着:“一切都是命运!”2017年5月,朴槿惠因“闺蜜干政”丑闻被弹劾,文在寅直接被推举上位。
这个“隔壁总统”用半生完美演绎了一个苦孩子的励志故事,如何在困窘的生活中一步步打破命运的壁垒,走上权力之巅。2018年1月,文在寅自传《命运》中文版首发,让中国读者得以从他的视角,全景式地体察当代韩国的风貌。
文在寅出生在韩国巨济。战争,让父母在他还未出生时就从朝鲜逃来韩国。但立足匆忙,父亲生意惨淡,母亲只能接些零活勉强糊口。
那时文在寅的家庭和周边邻居都很穷。上小学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台风将“临时校舍”刮得无影无踪,他家的房门和屋顶也一并不知去向。因为贫苦,学生大都带不了饭,靠学校的伙食生活,但学校的伙食供应量很不稳定,好的时候每人都能分到一张玉米饼,其他时候,只能熬些米粥给学生对付一下。文在寅在自传中回忆:“没饭盒的只能朝带饭盒的同学借饭盒盖儿,用盖儿盛粥喝。要是盖儿不够用,就两个人轮流用一个盖儿。我就这么干过,每次朝同学借饭盒盖的时候自尊心都很受伤。”
过惯苦日子的文在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釜山最好的高中,并且一度为其他同学优渥的家境震惊,但这种对比并没有击垮他,年少时期困窘的生活环境让文在寅的性格变得坚毅,这对他后来从事人权律师的经历有极大影响。
大学毕业后,文在寅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与法律界前辈卢武铉成为好友,二人在釜山初次见面时,便志同道合,对于未来律师行业的发展有着相同的期待。卢武铉第一次和文在寅表达自己希望参加总统竞选时,正值韩国第15届总统选举。为帮助卢武铉赢得大选,文在寅竭尽所能,多次举办演讲和市民运动,最终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2003年,在卢武铉近乎央求的恳请下,文在寅出任了民政首席。任职期间,他协助卢武铉对检查系统、国情院以及权力机构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并加强了社会矛盾问题的治理。然而政治家生活让文在寅偏离原来的生活轨道太多,每天都处于非常状态的紧张之中,这种无力感让文在寅身心憔悴。于是,在次年2月12日,文在寅正式辞职,成为他向往已久的“自由之人”。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离职期间,卢武铉遭到弹劾。他当即决定立刻回国,帮助卢武铉总统走出困局。果然,文在寅和他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最终使弹劾请求被驳回。弹劾审判结束三天后,文在寅又回到了青瓦台。
在卢武铉执政的最后一年,政治斗争越发激烈。尽管卢武铉很想在最后一年竭尽所能,为人民做更多事情,但在当时的政局下,脚下的路变得格外艰难。为了与下一届总统顺利交接,卢武铉留下在位时整理好的档案,却没想到,新政府反复拿卢武铉留下的档案做文章,为卢武铉扣上多重罪名。2009年5月23日清晨,卢武铉总统选择从猫头鹰岩上跳下,彻底告别政坛的痛苦。
多年以后,文在寅在回忆卢武铉去世时,仍然感慨万千。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痛苦、煎熬的一天。至今,文在寅偶尔还是会梦见卢武铉。他曾经问自己:在他的人生中,卢武铉是什么?他想不清楚答案,他只知道,如果没有遇見卢武铉,他的生活肯定跟现在大不相同。
2013年2月24日, “冰公主”朴槿惠以2%的微弱优势打败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然而现实太过魔幻——2017年5月,朴槿惠因丑闻被弹劾,文在寅则直接被推举上位,成为新一任韩国总统。
《命运》是文在寅的唯一亲笔自传,除了显微镜般详实地记述了与多位关键人物的相遇相交,书中还真实呈现了他逆流而上的进阶经历,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细腻感悟,以及对政治生涯的反思、对未来政府的设想。
即将到来的平昌冬奥会让韩国再次成为世界舞台上的焦点。此时阅读这本书,它既是一位韩国总统自我心理历程的告白,也是韩国社会30年变迁的特写。
文在寅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所有的江水起初/都怀着清澈的心/步履轻盈地走出山谷/水流向着/人活着的世界流淌/有时要经历/混浊的手……
父亲做的生意是从釜山的袜子工厂进货,然后卖给全罗南通地区的商贩。可是他做了几年生意,只攒了一堆未能收回的欠款。好多商贩都破产了,他也欠了很多债。但是他还得把进货的钱还上,为了还债,很长时间家里的日子过得都是磕磕绊绊。父亲总以为将来能拿到钱,收钱的票据都保管了好久,但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为此,父亲倒下了,再也没能站起来。人在他乡,无亲无故,无依无靠,后来父亲丧失了赚钱能力。他也没能走出贫穷。 父亲本来性格就安静,生意失败后更是整日无话。家庭的贫穷固然让我痛苦,但更痛苦的是战争让父亲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人生道路。后来我被大学开除,进了监狱,从监狱出来后参军,退伍后依然未能恢复学籍,那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间。父亲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去世。他的生活原本就已经很不幸了,一天也没看见我有出息的日子,这让我无比愧疚。虽说我日后过得还不错,但是一切也无可挽回了,这让我遗恨终生。
父亲生意失败后,家庭的重担就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可母亲几乎也没什么挣钱能力,只是勉强糊口而已。她虽然东一件、西一件地努力做了很多事,但都没挣到什么钱。母亲最开始把救援物资中的衣服拿到市场上卖,但我们住的村子本来就有一个小铺子,村里人都穷,人家也不多,母亲的生意当然好不了。她又开始送煤饼,想着如果能从有点规模的工厂进煤再卖,虽然累了点,但是应该能赚钱。结果也不是这样,她只能从小店里进,然后给附近的人家送上门而已,所以我们的生活始终就是勉强糊口。
——《贫穷》
被书籍拯救的日子
庆南中学位于市内的富人区,学生也大多来自富裕的家庭。我的零花钱跟别的孩子比,是天壤之别,很难玩到一起去。我在学校图书馆度过的时间越来越长,读书是我度过的最幸福的时光。喜欢读书这个习惯是受父亲熏陶,父亲出门做生意一走就是一个月,每次回来都一定会给我买小孩子读的图画书和儿童文学、伟人传记之类的书。《安徒生童话集》,姜小泉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为小孩子编写的《普鲁塔克名人传记》等。这些教科书以外的书,读起来太有趣了!在爸爸买来新书之前,每一本我都要反复读上两三遍。
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后,我就对书变得如饥似渴了。因为父亲不做生意后再也不给我买书回来的缘故,每次新学期开始时,我不光读自己的书,比我大三岁的姐姐的书也都被我翻了一遍。后来进了初中,我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图书馆这样的地方!那里的书可真叫无穷无尽,碰到什么我就读什么,我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中。记得初中二年级有三个月左右,我每天都在图书馆待到闭馆,帮管理员整理好椅子才回家。一直到高中毕业,我只要一有时间就去学校图书馆,或者借书回家看。最开始是韩国小说,后来是外国小说,再后来就是各种各样的书,读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为碰到什么就读什么,像《思想界》 这类具有启发意识的杂志,我很早就接触到了。情色小说读得也比较早。当时读书也没什么系统的计划或者目标,就是胡乱读。在初中、高中的六年里,我确实读了很多书,读书让我了解了世界,体察了人生,培养了社会意识。
现在我还喜欢读书,或者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喜欢了,简直是中了活字印刷物的毒。我无论去哪里旅行都要随身携带书籍,因此每次行李都很沉重。就算休息的时候,手边没有书也会觉得心里空空的。课外书看得太多,学习成绩自然就落下了。最后考大学时,我为自己的不努力付出了代价。但是通过读书,我的内心世界得以成长,社会意识得以产生,我认为用这来补偿那些代价,足矣。
——《问题少年》
文在寅的民政首席秘书官生活
青瓦台的生活既辛苦又煎熬。每天工作堆积如山,还要随时关注舆论报道,更累的是一旦出了什么事就得接一整天记者的电话。碰到敏感、复杂的情况,我经常苦恼于该如何应对,但又不能不接电话。我除了民政首席本身的业务外,还负责劳动案件和冲突纠纷,这是青瓦台的主要关注范围,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这些事情并非按照顺序先后到来,而是很多件事同时爆发,我总感觉工作量已经超出我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了。
作为律师我经常要工作到很晚,我的生活作息一直都是晚睡、晚起,上班时间也比其他人要晚一拍。可现在需要清晨起床,动不动就开早餐会,感觉生活节奏一下就被打乱了,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我吃了不少苦头,经常早起晚睡,总是睡眠不足。有一次开会,我睡着了,当时的情形被记者捕捉到,被用难听的语言报道出来,因此我竭尽全力保持不困。相比之下,总统开会时就从没困过,这让我深感佩服。总统总是先充分了解会议内容后,再进去开会,他熟悉内容,更有理由犯困。我有一次好奇地问了总统,他说:“如果这些都是你的工作,你就不会困了。”
工作第一年对身体的伤害尤其大。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是这样。从没体验过的生活,从没干过的工作,想要干好的强烈欲望,还有精神上的高度紧张,都伤害了大家的健康。特别是总统,他可以说到了工作中毒的程度,在工作问题上几乎不照顾下面人的状态。没人受得了这种工作模式,过了一年左右,很多人都累得不行了。现在想来,其实没有必要那样逼自己。应该深呼吸,往远看,好好保存自己的体力才对。卸任前交接工作时,我见到了李明博政府内定的秘书室室长柳佑益。当时他已经累得嘴唇都裂开了,结合自己的经历,我给他提出了忠告:“最好能往长远看,保持健康,调整步伐。”
——《首尔生活,青瓦台生活》
这个“隔壁总统”用半生完美演绎了一个苦孩子的励志故事,如何在困窘的生活中一步步打破命运的壁垒,走上权力之巅。2018年1月,文在寅自传《命运》中文版首发,让中国读者得以从他的视角,全景式地体察当代韩国的风貌。
文在寅出生在韩国巨济。战争,让父母在他还未出生时就从朝鲜逃来韩国。但立足匆忙,父亲生意惨淡,母亲只能接些零活勉强糊口。
那时文在寅的家庭和周边邻居都很穷。上小学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台风将“临时校舍”刮得无影无踪,他家的房门和屋顶也一并不知去向。因为贫苦,学生大都带不了饭,靠学校的伙食生活,但学校的伙食供应量很不稳定,好的时候每人都能分到一张玉米饼,其他时候,只能熬些米粥给学生对付一下。文在寅在自传中回忆:“没饭盒的只能朝带饭盒的同学借饭盒盖儿,用盖儿盛粥喝。要是盖儿不够用,就两个人轮流用一个盖儿。我就这么干过,每次朝同学借饭盒盖的时候自尊心都很受伤。”
过惯苦日子的文在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釜山最好的高中,并且一度为其他同学优渥的家境震惊,但这种对比并没有击垮他,年少时期困窘的生活环境让文在寅的性格变得坚毅,这对他后来从事人权律师的经历有极大影响。
大学毕业后,文在寅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与法律界前辈卢武铉成为好友,二人在釜山初次见面时,便志同道合,对于未来律师行业的发展有着相同的期待。卢武铉第一次和文在寅表达自己希望参加总统竞选时,正值韩国第15届总统选举。为帮助卢武铉赢得大选,文在寅竭尽所能,多次举办演讲和市民运动,最终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2003年,在卢武铉近乎央求的恳请下,文在寅出任了民政首席。任职期间,他协助卢武铉对检查系统、国情院以及权力机构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并加强了社会矛盾问题的治理。然而政治家生活让文在寅偏离原来的生活轨道太多,每天都处于非常状态的紧张之中,这种无力感让文在寅身心憔悴。于是,在次年2月12日,文在寅正式辞职,成为他向往已久的“自由之人”。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离职期间,卢武铉遭到弹劾。他当即决定立刻回国,帮助卢武铉总统走出困局。果然,文在寅和他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最终使弹劾请求被驳回。弹劾审判结束三天后,文在寅又回到了青瓦台。
在卢武铉执政的最后一年,政治斗争越发激烈。尽管卢武铉很想在最后一年竭尽所能,为人民做更多事情,但在当时的政局下,脚下的路变得格外艰难。为了与下一届总统顺利交接,卢武铉留下在位时整理好的档案,却没想到,新政府反复拿卢武铉留下的档案做文章,为卢武铉扣上多重罪名。2009年5月23日清晨,卢武铉总统选择从猫头鹰岩上跳下,彻底告别政坛的痛苦。
多年以后,文在寅在回忆卢武铉去世时,仍然感慨万千。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痛苦、煎熬的一天。至今,文在寅偶尔还是会梦见卢武铉。他曾经问自己:在他的人生中,卢武铉是什么?他想不清楚答案,他只知道,如果没有遇見卢武铉,他的生活肯定跟现在大不相同。
2013年2月24日, “冰公主”朴槿惠以2%的微弱优势打败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然而现实太过魔幻——2017年5月,朴槿惠因丑闻被弹劾,文在寅则直接被推举上位,成为新一任韩国总统。
《命运》是文在寅的唯一亲笔自传,除了显微镜般详实地记述了与多位关键人物的相遇相交,书中还真实呈现了他逆流而上的进阶经历,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细腻感悟,以及对政治生涯的反思、对未来政府的设想。
即将到来的平昌冬奥会让韩国再次成为世界舞台上的焦点。此时阅读这本书,它既是一位韩国总统自我心理历程的告白,也是韩国社会30年变迁的特写。
文在寅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所有的江水起初/都怀着清澈的心/步履轻盈地走出山谷/水流向着/人活着的世界流淌/有时要经历/混浊的手……
父亲做的生意是从釜山的袜子工厂进货,然后卖给全罗南通地区的商贩。可是他做了几年生意,只攒了一堆未能收回的欠款。好多商贩都破产了,他也欠了很多债。但是他还得把进货的钱还上,为了还债,很长时间家里的日子过得都是磕磕绊绊。父亲总以为将来能拿到钱,收钱的票据都保管了好久,但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为此,父亲倒下了,再也没能站起来。人在他乡,无亲无故,无依无靠,后来父亲丧失了赚钱能力。他也没能走出贫穷。 父亲本来性格就安静,生意失败后更是整日无话。家庭的贫穷固然让我痛苦,但更痛苦的是战争让父亲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人生道路。后来我被大学开除,进了监狱,从监狱出来后参军,退伍后依然未能恢复学籍,那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间。父亲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去世。他的生活原本就已经很不幸了,一天也没看见我有出息的日子,这让我无比愧疚。虽说我日后过得还不错,但是一切也无可挽回了,这让我遗恨终生。
父亲生意失败后,家庭的重担就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可母亲几乎也没什么挣钱能力,只是勉强糊口而已。她虽然东一件、西一件地努力做了很多事,但都没挣到什么钱。母亲最开始把救援物资中的衣服拿到市场上卖,但我们住的村子本来就有一个小铺子,村里人都穷,人家也不多,母亲的生意当然好不了。她又开始送煤饼,想着如果能从有点规模的工厂进煤再卖,虽然累了点,但是应该能赚钱。结果也不是这样,她只能从小店里进,然后给附近的人家送上门而已,所以我们的生活始终就是勉强糊口。
——《贫穷》
被书籍拯救的日子
庆南中学位于市内的富人区,学生也大多来自富裕的家庭。我的零花钱跟别的孩子比,是天壤之别,很难玩到一起去。我在学校图书馆度过的时间越来越长,读书是我度过的最幸福的时光。喜欢读书这个习惯是受父亲熏陶,父亲出门做生意一走就是一个月,每次回来都一定会给我买小孩子读的图画书和儿童文学、伟人传记之类的书。《安徒生童话集》,姜小泉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为小孩子编写的《普鲁塔克名人传记》等。这些教科书以外的书,读起来太有趣了!在爸爸买来新书之前,每一本我都要反复读上两三遍。
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后,我就对书变得如饥似渴了。因为父亲不做生意后再也不给我买书回来的缘故,每次新学期开始时,我不光读自己的书,比我大三岁的姐姐的书也都被我翻了一遍。后来进了初中,我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图书馆这样的地方!那里的书可真叫无穷无尽,碰到什么我就读什么,我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中。记得初中二年级有三个月左右,我每天都在图书馆待到闭馆,帮管理员整理好椅子才回家。一直到高中毕业,我只要一有时间就去学校图书馆,或者借书回家看。最开始是韩国小说,后来是外国小说,再后来就是各种各样的书,读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为碰到什么就读什么,像《思想界》 这类具有启发意识的杂志,我很早就接触到了。情色小说读得也比较早。当时读书也没什么系统的计划或者目标,就是胡乱读。在初中、高中的六年里,我确实读了很多书,读书让我了解了世界,体察了人生,培养了社会意识。
现在我还喜欢读书,或者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喜欢了,简直是中了活字印刷物的毒。我无论去哪里旅行都要随身携带书籍,因此每次行李都很沉重。就算休息的时候,手边没有书也会觉得心里空空的。课外书看得太多,学习成绩自然就落下了。最后考大学时,我为自己的不努力付出了代价。但是通过读书,我的内心世界得以成长,社会意识得以产生,我认为用这来补偿那些代价,足矣。
——《问题少年》
文在寅的民政首席秘书官生活
青瓦台的生活既辛苦又煎熬。每天工作堆积如山,还要随时关注舆论报道,更累的是一旦出了什么事就得接一整天记者的电话。碰到敏感、复杂的情况,我经常苦恼于该如何应对,但又不能不接电话。我除了民政首席本身的业务外,还负责劳动案件和冲突纠纷,这是青瓦台的主要关注范围,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这些事情并非按照顺序先后到来,而是很多件事同时爆发,我总感觉工作量已经超出我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了。
作为律师我经常要工作到很晚,我的生活作息一直都是晚睡、晚起,上班时间也比其他人要晚一拍。可现在需要清晨起床,动不动就开早餐会,感觉生活节奏一下就被打乱了,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我吃了不少苦头,经常早起晚睡,总是睡眠不足。有一次开会,我睡着了,当时的情形被记者捕捉到,被用难听的语言报道出来,因此我竭尽全力保持不困。相比之下,总统开会时就从没困过,这让我深感佩服。总统总是先充分了解会议内容后,再进去开会,他熟悉内容,更有理由犯困。我有一次好奇地问了总统,他说:“如果这些都是你的工作,你就不会困了。”
工作第一年对身体的伤害尤其大。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是这样。从没体验过的生活,从没干过的工作,想要干好的强烈欲望,还有精神上的高度紧张,都伤害了大家的健康。特别是总统,他可以说到了工作中毒的程度,在工作问题上几乎不照顾下面人的状态。没人受得了这种工作模式,过了一年左右,很多人都累得不行了。现在想来,其实没有必要那样逼自己。应该深呼吸,往远看,好好保存自己的体力才对。卸任前交接工作时,我见到了李明博政府内定的秘书室室长柳佑益。当时他已经累得嘴唇都裂开了,结合自己的经历,我给他提出了忠告:“最好能往长远看,保持健康,调整步伐。”
——《首尔生活,青瓦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