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个过程,它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师的教学要能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还课堂时间于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课堂学生活动时间的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时效性 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英语共同基础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育必须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课堂模式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那么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就应当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差异、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师知识储备和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理论的把握程度上。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时间取决于课堂的结构模式。
1. 阅读教学的互动性。
阅读课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互动的过程中,交流无时不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安排则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握课堂节奏,适当加以调控、点拨,大多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活动得到有效的解决,有时老师只需稍微加以点拨而无需花太多的时间学生就能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课堂就应当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其大部分时间应当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信息,提升兴趣,培养能力。
2. 词汇、语法讲练课、知识点讲解课教学的理解性和应用性。
这样的课堂属于新知识的传授课,在学生还没有形成任何知识框架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于课堂所教内容学生往往既缺少感性方面的认识又缺乏理性方面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这一过程需要举例、分析、归纳,而所有这一切都得由教师来操纵,整个课堂上的时间大部分是由教师在掌控,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就少一点,更难以用互动课堂的标准来分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
3. 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影响。
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认知能力是不尽相同的。相对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应较低,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过多的放手,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学习可能会出现放松现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产生差距,学生很容易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业上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同时必将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埋下隐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兼顾学生的情绪心理,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通过有效的活动,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时间最优化。
4.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时间的影响。
Stevick(1980)认为:“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在心理学中,教学态度与风格是用来说明教师行为的一贯性的概念,通常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持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源,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认为学生基础较差,要强化基础,要求教师多花时间在学生身上。一旦教师课堂上给学生的时间多了,就会批评教师在浪费学生时间,不认真教学,这样的评价对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而一些老教师的教学却能受到极力的推崇,让青年教师无所适从。同样由于存在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受到限制。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支持,加之又不能与外界进行必要的沟通,闭门造车,思想可谓是僵化,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下,唱着新时代的歌,走的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是真正的“穿新鞋走老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又怎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其结果必然是学生要么不积极参与活动,要么无所适从或者是走过场,这样课堂即使有学生的活动形式,其收效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还课堂于学生这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的话题。我们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研究我们的课堂、老师和教材,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内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与研究
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加大学生实践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力度,教师对讲课的时间要把握好,讲的过多势必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多东西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轻松地获得结论,教师完全没必要讲,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英语课堂的45分钟应当是由英语教师支配,但不能为英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必须认真对待一个看似极为平常的问题:保证“教”的时间还是保证“学”的时间?除了时间总量的再分配以外,还得搞训练总量的再分配,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要提高学习活动和训练活动的含金量。在按照大纲教材要求保底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用惜墨如金的精神,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当然,“加限制”不能搞成形而上学,教师当讲时要敢于大胆讲,哪怕多用一点时间。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随时观察课堂的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迅速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避免时间的无端浪费。
2. 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方法新颖、精讲精练、时间紧凑、效果显著,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才能与时俱进。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就会毫无头绪。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的学生很难保证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以上。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学生连续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合理调控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导学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做到教师课前忙,课上闲,学生课上忙,课后闲,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要求课前准备分两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二是学生的准备。教师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思路,学生要提前做好预习,对所讲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哪些容易哪些难,心中有数。有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时间的划分就不是一个定数了,而是灵活机动的,是在确保有效教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Stevic,E.W. Teaching Languages: A Way and Ways [M].Rowley,M.A.: Newbury House,1980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时效性 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英语共同基础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育必须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课堂模式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那么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就应当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差异、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师知识储备和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理论的把握程度上。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时间取决于课堂的结构模式。
1. 阅读教学的互动性。
阅读课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互动的过程中,交流无时不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安排则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握课堂节奏,适当加以调控、点拨,大多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活动得到有效的解决,有时老师只需稍微加以点拨而无需花太多的时间学生就能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课堂就应当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其大部分时间应当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信息,提升兴趣,培养能力。
2. 词汇、语法讲练课、知识点讲解课教学的理解性和应用性。
这样的课堂属于新知识的传授课,在学生还没有形成任何知识框架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于课堂所教内容学生往往既缺少感性方面的认识又缺乏理性方面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这一过程需要举例、分析、归纳,而所有这一切都得由教师来操纵,整个课堂上的时间大部分是由教师在掌控,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就少一点,更难以用互动课堂的标准来分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
3. 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影响。
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认知能力是不尽相同的。相对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应较低,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过多的放手,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学习可能会出现放松现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产生差距,学生很容易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业上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同时必将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埋下隐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兼顾学生的情绪心理,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通过有效的活动,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时间最优化。
4.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时间的影响。
Stevick(1980)认为:“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在心理学中,教学态度与风格是用来说明教师行为的一贯性的概念,通常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持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源,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认为学生基础较差,要强化基础,要求教师多花时间在学生身上。一旦教师课堂上给学生的时间多了,就会批评教师在浪费学生时间,不认真教学,这样的评价对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而一些老教师的教学却能受到极力的推崇,让青年教师无所适从。同样由于存在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受到限制。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支持,加之又不能与外界进行必要的沟通,闭门造车,思想可谓是僵化,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下,唱着新时代的歌,走的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是真正的“穿新鞋走老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又怎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其结果必然是学生要么不积极参与活动,要么无所适从或者是走过场,这样课堂即使有学生的活动形式,其收效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还课堂于学生这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的话题。我们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研究我们的课堂、老师和教材,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内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与研究
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加大学生实践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力度,教师对讲课的时间要把握好,讲的过多势必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多东西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轻松地获得结论,教师完全没必要讲,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英语课堂的45分钟应当是由英语教师支配,但不能为英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必须认真对待一个看似极为平常的问题:保证“教”的时间还是保证“学”的时间?除了时间总量的再分配以外,还得搞训练总量的再分配,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要提高学习活动和训练活动的含金量。在按照大纲教材要求保底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用惜墨如金的精神,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当然,“加限制”不能搞成形而上学,教师当讲时要敢于大胆讲,哪怕多用一点时间。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随时观察课堂的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迅速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避免时间的无端浪费。
2. 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方法新颖、精讲精练、时间紧凑、效果显著,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才能与时俱进。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就会毫无头绪。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的学生很难保证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以上。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学生连续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合理调控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导学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做到教师课前忙,课上闲,学生课上忙,课后闲,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要求课前准备分两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二是学生的准备。教师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思路,学生要提前做好预习,对所讲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哪些容易哪些难,心中有数。有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时间的划分就不是一个定数了,而是灵活机动的,是在确保有效教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Stevic,E.W. Teaching Languages: A Way and Ways [M].Rowley,M.A.: Newbury House,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