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拓展思维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需要教师来启发引导的,是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出来的。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变教材为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是学习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者,是学习的伙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和辅导作用。“教”完全为了“学”,教师的“教程”,要顺从学生的“学程”。没有学生自觉、主动的“学”,积极的实践,无论教师怎样教,学生都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改实施以来,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定出了创新教育课堂新模式教研专题《拓展思维 培养能力》,主要从下面的教学环节进行探索:一是自学探究;二是精读品味;三是朗读感悟;四、读写结合。下面就小学语文第九册23课《再见了,亲人》为例,谈谈这一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渴望、探索、质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的过程。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课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由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气氛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亲人指的是谁?2.谁与谁再见?3.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称为亲人?学生根据预习,进行自由回答问题。又如讲授:与大娘分别时,文中写了大娘为志愿军做了三件事外,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这种自问、自悟、自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对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权,对于重点、难点,基本上让学生自己思考、训练或者让同学之间讨论,合作去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完成从不知到已知,从不会到学会的飞跃。此环节,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导”,要能放能收,面向全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二、精读品味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言的丰富、语言的精湛,语言的耐人寻味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品味——用心品味,要品出自己的理解,品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品出语言美。有些描写人物行为动作的语句,教者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演示,在演示中切身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时,可分别让学生扮演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根据文中的描写,表演告别的情景。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看到了告别的动人情景,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三、朗读感悟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透过语言文字,体会隐藏在词句中的深刻含义,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洗礼。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情、具体课文,读有目标,读出指导,想方设法让学生把书上的抽象静止的文字读“活”。文章的语言的书面形式,只有通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才能把所描绘的人和事的形象表现出来,才能变成有声的艺术语言。就拿志愿军与大娘告别的情景来说,朗读与大娘告别的语句时,要充分把依依惜别、恳求的语调读出来,朗读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时,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要读出崇敬、感激的语调。最后一句反问句,要读得低沉缓慢些,以表达对大娘的永远怀念。
  四、读写结合
  读是语言的积累,写是语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姐妹。阅读是理解,写作是运用。运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也要以阅读为基础,读和写是紧密联系在一块的。我们从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中,不难悟出两者的关系。
  《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描写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的情景,三个段落的结构写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属总分结构,特别是结尾最后一句,都是运用了反问句,所以教师以《我的老师》为题拟了开头和结尾,要求学生仿明《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写法,把文章读写完毕。这样的做法,有机地將学与用结合起来,“用”深化了“学”,从而使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得到内化。
  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平时,我们就有意识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能在不断训练、尝试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一、何为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专指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提到的“留守儿童”确切的讲应当称作大龄“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12―16周岁的大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他们又是一群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却又远未成熟、十分需要父母关爱和引导的群体。远离父母的生活状况,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
期刊
一、注重先进观念的引领,要有正确的行为导航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首先要身先士卒,从自身做起,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认为孩子能力自然形成,长大了就会了。要相信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真正有机会锻炼自己,并给予孩子行为的充分认可。孩子第一次的尝试要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做事的时候有依靠,而不是对行为结果的惧怕,并且要多鼓励,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帮助幼儿
期刊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中国俗语: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概括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昭示了细节的不容忽视。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何导入,如何设计板书,如何提问,如何评价学生,甚至于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都存在细节方面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课堂细节的几点认识。  一、讲解课文内容要细,而且要根据课文内容考虑细朝哪一方面  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采
期刊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讲解了主要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目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是第七课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目标】  1.
期刊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户外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也逐渐成为许多幼儿园心照不宣的基本活动之一。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也有了新的理解。积极地开展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动作协调发展,而且放松了孩子们的情绪,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  一、对户外课程的认识  从幼儿园课程的特质来看:首先,三幼户外课程的目标具有全面性、启蒙性且遵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法、对比教学法、创设情境法,引导学生体会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2.通过以读促悟法、点拨法以及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舍先生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想象联想法、情境教学法,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以及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
期刊
一、鸡蛋的构成  鸡蛋是蛋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之一,它有许多其它食物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尤其是鸡蛋的特性其它物质不能替代。鸡蛋主要是有起泡打发的功能,能够在不断搅拌的过程中吸收空气,在烘烤的时候不需要酵母或其它化学膨松剂,就可以达到蓬松的效果,同时兼具蛋糕的香味和松软。鸡蛋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液态中分为蛋清和蛋黄占比分别为60%和30%,固态为蛋壳占比为10%。  蛋壳是抵御微生物污染的第一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意义,挖掘生活经验,经验带动体验,注重心理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和思考。情深则趣浓,课堂重在有情,贵在有思,情和思是情趣课堂的两大基本特征。抓住“情”和“思”就抓住了人的认知系统中两个最重要的地方,这样的课堂一定是能让学生发挥个性,形成能力的地方。因此,我校品德学科建立了研究课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 歌曲《雪绒花》  教案设计  黄曦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钢琴、吉他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因音乐剧《音乐之声》被拍成电影,《雪绒花》也常被认为是一首电影歌曲。因其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内涵、神情舒缓的旋律,不仅被奥地利人誉为第二国歌,
期刊
教材分析 :  《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