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语文课本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发扬求实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创新。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教学;课程改革;课标;学生发展;阅读写作;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29-01
随着新课程教材的推广与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诱发中学生的兴趣,多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步入现代化,以音、像等动感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搜集信息和资源,培养学生自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然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毕竟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
一、提倡简明扼要,把语文新课程教学简单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深奥难测的学科。诚然,从语文博大精深的知识与内容看,确实是纷繁复杂的,但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观点,告诫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多参与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说多写吗?“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告诫师生语文学习中要多写多说,学生写多了,就逐步会写,而且写得精彩,又有文气了,学生说多了,也能变成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刻意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搞专题讲解、题海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结果只会弄巧成拙。语文学习是阅读,是写作,是说话,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目有小进。
有些语文老师备课,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语文知识能力培养;2、语文学习方法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将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复杂化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
举例来说,教学生写作,好像是纯知识技能问题。其实不然,在写作的时候,要让他们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从内心里喜欢写作。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教给学生怎么写好文章,首先要把写作意图和内容表达完整,再追求语言美和章法美,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得不好到写得好,自己动脑筋,自己体会怎么才能把文章写得漂亮。这就是方法与过程。
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三个教学目标”,就从本质上把握住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简化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有利于学生轻轻松松学好语文。简明扼要地上好语文,必须追求五个教学特征:教学目标明确化、简单化、整体化,而不是相对孤立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真正调动起来,乐学,好学,得法;让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多一些“语文”,少布置习题训练,减少“关于语文”的东西;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语文课本为本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以文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以生为本和以文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动机和归宿,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什么是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无论怎样创新,基础不能动摇,基础打好了,发展才有可能,不然,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有教师轻视双基的现象,要引起注意,基础不打好,就不能发展,更谈不上创新。
以生为本的基本要求:(1)理解和信任。理解的前提是了解。要了解和信任学生,信任是尊重的前提。(2)尊重和宽容。尊重和宽容是一个人修养,更是老师所必须有的修养。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3)独特和创新。独特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鼓励标新立异,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创新,需要标新立异,有时学生的一个创新的想法,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2、以语文课本为本我们讲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其次是中外古今的名家名著名篇。因为语文教科书是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来编写的,是对“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有人说,不能过于看重文本,毕竟文本不能解决学生发展的所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对文本的重视与钻研远远不够。
三、语文新课程教学要在求实中改革创新
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研究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吃准要教给学生的内容,以确定我们教学的方向。我们要经常看有关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文章,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我们不能孤军奋战。我们应该脱离开语文教参的束缚,追求博大与创新。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们必须将自己投身到书籍的海洋中去,广泛涉猎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负大舟”的“杂家”。我们应该积极撰写关于语文教学的研究论文,同时与学生一起写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只有能读能写,才能将语文教学发挥到酣畅淋漓、登峰造极,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以上的工作,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吸引学生、取得成功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語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教学;课程改革;课标;学生发展;阅读写作;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29-01
随着新课程教材的推广与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诱发中学生的兴趣,多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步入现代化,以音、像等动感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搜集信息和资源,培养学生自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然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毕竟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
一、提倡简明扼要,把语文新课程教学简单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深奥难测的学科。诚然,从语文博大精深的知识与内容看,确实是纷繁复杂的,但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观点,告诫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多参与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说多写吗?“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告诫师生语文学习中要多写多说,学生写多了,就逐步会写,而且写得精彩,又有文气了,学生说多了,也能变成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刻意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搞专题讲解、题海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结果只会弄巧成拙。语文学习是阅读,是写作,是说话,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目有小进。
有些语文老师备课,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语文知识能力培养;2、语文学习方法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将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复杂化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
举例来说,教学生写作,好像是纯知识技能问题。其实不然,在写作的时候,要让他们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从内心里喜欢写作。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教给学生怎么写好文章,首先要把写作意图和内容表达完整,再追求语言美和章法美,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得不好到写得好,自己动脑筋,自己体会怎么才能把文章写得漂亮。这就是方法与过程。
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三个教学目标”,就从本质上把握住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简化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有利于学生轻轻松松学好语文。简明扼要地上好语文,必须追求五个教学特征:教学目标明确化、简单化、整体化,而不是相对孤立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真正调动起来,乐学,好学,得法;让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多一些“语文”,少布置习题训练,减少“关于语文”的东西;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语文课本为本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以文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以生为本和以文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动机和归宿,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什么是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无论怎样创新,基础不能动摇,基础打好了,发展才有可能,不然,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有教师轻视双基的现象,要引起注意,基础不打好,就不能发展,更谈不上创新。
以生为本的基本要求:(1)理解和信任。理解的前提是了解。要了解和信任学生,信任是尊重的前提。(2)尊重和宽容。尊重和宽容是一个人修养,更是老师所必须有的修养。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3)独特和创新。独特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鼓励标新立异,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创新,需要标新立异,有时学生的一个创新的想法,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2、以语文课本为本我们讲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其次是中外古今的名家名著名篇。因为语文教科书是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来编写的,是对“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有人说,不能过于看重文本,毕竟文本不能解决学生发展的所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对文本的重视与钻研远远不够。
三、语文新课程教学要在求实中改革创新
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研究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吃准要教给学生的内容,以确定我们教学的方向。我们要经常看有关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文章,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我们不能孤军奋战。我们应该脱离开语文教参的束缚,追求博大与创新。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们必须将自己投身到书籍的海洋中去,广泛涉猎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负大舟”的“杂家”。我们应该积极撰写关于语文教学的研究论文,同时与学生一起写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只有能读能写,才能将语文教学发挥到酣畅淋漓、登峰造极,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以上的工作,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吸引学生、取得成功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語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