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记录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单相动作电位(MAP),分析心房复极离散度与房颤发生的关系。
方法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与无自发房颤病史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各15例,均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和/或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两根MAP电极于右心房共取4~10个不同部位进行同步的窦性心律基础刺激(S1)及期前刺激S2时的MAP记录。测量、计算心房复极离散度(RTd)及动作电位时限和局部冲动时间的离散度(APDd、ATd)。
结果窦性心律时房颤组最大RTd显著大于对照组(123.69±54.67)ms比(64.25±23.29)ms,(P<0.01)。其差异主要来源于APDd(115.00±46.90)ms 比(57.56±33.57)ms,(P<0.01),ATd 差异无显著性。随 S1、S2 的加入,各组局部激动时间和离散度逐渐增大,而动作电位时限逐渐缩短,且房颤组的这种改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在S1时无房颤发生,加入期前刺激时,大多数房颤组患者均多次诱发出短阵房颤。其诱发率及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AP记录技术是临床观察、分析心房复极离散度及其在阵发性房颤中的作用的较佳方法。心房复极离散度的增加是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重要因素。期前刺激时动作电位时限的缩短和离散以及传导障碍在房颤的发生中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