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现有梁式转换层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梁式转换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得到梁式转换结构设计的受力性能与设计原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形式;结构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existing beam type conversion laye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version beam form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get beam type conversion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force performance and design principles, provide the feasible practice experience, to the actual engineering design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Beam type conversion layers forms; Structure design
  
  
   中圖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
   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梁式转换层结构有多种形式,主要原理就是利用下部的转换大梁来支托上部结构。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规范对转换梁的最小高度和宽度作如下规定:框支梁截面的宽度不宜大于框支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其上墙体截面厚度的2倍,且不易小于400mm;当梁上托柱时,尚不应小于梁宽方向的柱截面宽度。进行抗震设计时,转换梁高不小于其跨度的1/6;非抗震设计时,转换梁高不小于跨度的1/8。从该设计规程中可知,采取这些限制主要是保证转换梁结构的整体刚度,增强结构的可靠性。
   1.1 梁式转换结构受力机理分析
   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梁—柱(墙)的形式,传力直接,便于分析计算。转换大梁的受力主要受上部剪力墙刚度、剪力墙与转换大梁的相对刚度和转换大梁与下部支撑结构的相对刚度影响。从计算分析不论转换大梁上部墙体的形式如何,只要墙体有一定长度,转换大梁中的弯矩就会比不考虑上部墙体作用要小,同时转换大梁也会有一段范围出现受拉区。
   2 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2.1 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且应避免刚度突变。然而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显然有悖于此,因此文献[1]对转换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作了专门规定。对该工程而言, 属于“高位转换”。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不应大于1.3。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要强化下部,弱化上部。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与建筑专业协商,使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甚至可在底部增设部分剪力墙(不伸上去)。除核心筒部分剪力墙在底部必须设置外,还与建筑专业协商后,让两侧各有一片剪力墙落地。这些无疑都大大增强了底部刚度。
   2)加大底部剪力墙厚度。转换层以下剪力墙中,核心筒部分的厚度取为600mm,其余部分的厚度取为400mm。
   3)底部剪力墙尽量不开洞或开小洞,以免刚度削弱太大。
   4)提高底部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0混凝土。
   5)适当减少转换层上部剪力墙数目,控制剪力墙厚度,并可在某些较长剪力墙中部开结构洞,以弱化上部刚度。弱化上部刚度不仅对控制刚度比有利,还可减轻建筑物重量,减小框支梁承受的荷载;增大结构自振周期,减小地震作用力。工程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法后, 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在X方向为0.725,在Y方向为0.813,满足规范要求,效果良好。虽然上下部刚度比满足要求,但毕竟工程仍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转换层及其下各层为结构薄弱层, 因而应将该两层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2.2 结构平面布局
   工程底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型简单、规则;上部为纯剪力墙结构。在剪力墙平面布置上,东西向完全对称,南北向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差不超过2m,结构偏心率较小。除核心筒外,其余剪力墙布置分散、均匀;且尽量沿周边布置,以增强抗扭效果。查阅计算结果, 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85, 各层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比值不大于1.3,均满足平面布置及控制扭转的要求。可见工程平面布局规则合理,抗扭效果良好。
   3 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与构造
   由框支主梁承托转换次梁及次梁上的剪刀墙,其传力途径多次转换,受力复杂。框支主梁除承受其上部剪力墙的作用外,还需要承受梁传给的剪力,扭矩和弯矩,框支主梁易受剪破坏。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为了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提高其抗震能力,在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可以将一部分剪力墙落地,并贯通至基础,做成落地剪力墙与框支墙协同工作的受力体系。
   3.1 转换梁的设计与构造要求
   转换梁的截面尺寸一般宜由剪压比计算确定,以避免脆性破坏和具有合适的含箍率。转换梁不宜开洞,若需要开洞,洞口宜位于梁中和轴附近。洞口上、下弦杆必须采取加强措施,箍筋要加密,以增强其抗剪能力。上、下弦杆箍筋计算时宜将剪力设计值乘放大系数1.2。当洞口内力较大时,可采用型钢构件来加强。
   转换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转换梁上、下主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为0.3%,转换梁中主筋不宜有接头,转换梁上部主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主筋应全部贯通伸入柱内。
   3.2 框支柱的设计与构造要求
   框支柱截面尺寸一般系由其轴压比计算确定。地震作用下框支柱内力需调整。抗震设计时, 框支柱的柱顶弯矩应乘以放大系数, ,每层每根柱承受的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20%;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30%;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的剪力、弯矩,框支柱轴力可不调整。
   框支柱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抗震等级一级时不小于1.2%,二级时不小于1.0%,三级时不小于0.9%,四级及非抗震设计时不小于0.8%。纵向钢筋间距抗震设计时不大于200mm,且不小于80mm,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4% 。
   3.3 转换梁的截面设计方法
   目前国内结构设计工作普遍采用的转换梁截面设计方法。主要有:应力截面设计方法。对转换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应力及其分布规律,为能直接应用转换梁有限元法分析后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截面的配筋计算,假定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所有拉力由钢筋承担钢筋达到其屈服强度设计值。受压区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3.4 转换梁截面设计方法的选择
   托柱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当转换梁承托上部普通框架时,在转换梁常用截面尺寸范围内,转换梁的受力基本和普通梁相同,可按普通梁截面设计方法进行配筋计算。当转换梁承托上部斜杆框架时,转换梁将承受轴向拉力,此时应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截面设计。
   3.5 托墙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
   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满跨不开洞时,转换梁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其受力特征与破坏形态表现为深梁,此时转换梁截面设计方法宜采用深梁截面设计方法或应力截面设计方法,且计算出的纵向钢筋应沿全梁高适当分布配置。由于此时转换梁跨中较大范围内的内力比较大,故底部纵向钢筋不宜截断和弯起,应全部伸入支座。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为小墙肢时,转换梁基本上可按普通梁的截面设计方法进行配筋计算,纵向钢筋可按普通梁集中布置在转换梁的底部。
   4 结语
   通过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工程实践,体会如下:根据建筑平面及功能要求合理选择转换层形式,正确选择建筑抗震类别是转换层设计的关键点,结合结构布置,正确选择各分部的抗震等级,构件设计应注重抗震延性设计的概念,对主要构件进行加强是设计的重点。
其他文献
摘要: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是整个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中至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关于桩基础的类型和施工工艺这两大内容是目前工程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本文另辟新径,以东莞某垃圾填埋场工程为例,总结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对施工机械方面的妙用心得。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机械,钻机,钻头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ile foundatio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工作要点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n construction sit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ecurity supervision work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offer refe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文章分析了大面积沥青混泥土裂缝的原因,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
期刊
摘要:通过对聚丁烯PB管和耐热聚乙烯PE-RT管的性能及应用情况的对比,阐明PB管和PE-RT管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PB管 PE-RT管 对比 施工   Abstract: based on the heat pipe and PB polybutylene polyethylene PE-RT pipe of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期刊
摘要:在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不同阶段都有着其控制造价的策略,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以及对造价控制的理解,提出不同阶段的造价分析,进而提出其对应的造价控制策略,为同类工程有效控制造价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whole process, all have the differ
期刊
摘要:在公路桥梁混凝土中,以其承载能力高,在桥梁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及其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关键词: 公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e highway bridge concrete, with its high bearing capac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has bee
期刊
摘要:本文并充分结合我国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中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关系进行概述,为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建立创新型人事劳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并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关系的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事业单位;特性;人事劳资关系;发展与思考  Abstract: this paper and fully combined with our country in 2011 "1025" in th
期刊
摘要: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新型全钢大模板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施工要点和工艺方法。实践证明,该施工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模板,施工技术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whole steel big template construction shou
期刊
摘要:佛山某泵站在汛期泵房进水前池发生管涌破坏。本文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强透水地基泵站,进水前池管涌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不同位置的减压井布设方案的降水效果进行比较,计算表明:进水前池前侧布井降水效果优于后侧布井方案,内侧布井方案降水效果优于外侧布井方案。  关键词:强透水地基;进水前池;渗流;减压井布置位置  Abstract: a pump station in flood season in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改进的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及工艺流程节点的施工顺序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浇剪力墙; 模板工程; 逆序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 years work experie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mplat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