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学习似乎成为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以至于重“智”轻“德”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并且,随着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德育教育的忽视等原因导致现在青少年的道德滑坡。而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大多是由于从小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走偏了路,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家庭教育观念;学校德育教育
随着校园暴力的不断爆出,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暴力的主导者大部分是中小学生,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一下现在的教育是否缺失了些什么。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而小学教育就是在这张“白纸”上写的第一笔,所以,德育必须在小学打好基础。
一、我国小学德育现状
1.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大,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存在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現象,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好商量的现象并不少见,也可以说是学校中的“潜规则”。尽管现在“德育教育”的呼声在社会上反响较大,但许多学校并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德育工作的考评上没有与时俱进的加以发展变化,还在简单的套用以前的老方法、老制度,缺少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的量化指标来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没有遵循教育规律,没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注意时代发展变化,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脱离学生实际,不能进行针对性的适时适度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在沉重的升学压力面前,选择了一味的灌输文化课知识,有的甚至取消了除文化课外的所有科目,让学生一心学习文化课备战考试,准备升学。与此同时,学校教师还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简单的归结为书面考试,很多小学的思想品德课都是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而过,没有全面的考察学生各方面的品德,这样的形式主义过于简单化,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家庭教育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不得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品德方面的培养,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满足。更是有不少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品德素养下降。还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弱化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德育起主导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也确实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我行我素,有的甚至给孩子做了负面的“榜样”。
二、德育应在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小学生刚刚步入正式的校园接受这世界的美好和各种新鲜的东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好奇的,就像一支没有墨的钢笔一样贪婪的吸收着“墨水”使自己变得饱满,而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墨水”的质量,如果不能保证,那非但坏了一支“钢笔”,连同与这个“钢笔”有关的东西也会使人怀疑。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极其容易受到成人各方面的左右,模仿能力强,如果家庭不能给给予正确的指导,那么他们将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容易改正,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保证“墨”的质量。大部分人都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中学阶段开始抓起也不不晚,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中学阶段也是需要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要从小抓起。因为初中时期是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引导是很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小学阶段就不需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根基是基础”,小学阶段开展的德育教育也正是在为学生今后整个德育教育打基础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德育对学生今后整个德育教育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在小学打好德育基础
(一)、学校方面
1.学生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因此,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责任。要想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文明、道德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受到规则的制约,并逐渐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促进学生高贵品格的形成。并且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德育的活动,利用情感熏陶的方法去感染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学校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环境具有审美、约束、学习、导向等诸多教育作用,使它与学校德、智、体、美等教育活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有利于控制情绪、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的良好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
2.学校组织一些实践方面的活动,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把在书本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其中,加深认识,从而起到正面作用。常见的社会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请进来”,即邀请一些特殊职业、特殊经历的人来学校,如,我们可以要求公安干警来学校宣传安全知识,请交警来学校讲解简单的交通法规,请老红军、老干部来学校作报告。二是“走出去”,即带领学生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社会实践,或是参与到公益劳动中。学校要不定期举行这种活动,切记不要搞形式主义,而要长期举行下去,活动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让他们知道自我的价值,增强道德认知。
3.加强全体教师的道德培养,学校不能只把道德教育任务交给特定的老师,应该把任务交给每一位科任老师,让所有课程都有思想品德教育。老师根据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要不断增强老师的责任感,不要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尤其现在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接受新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家庭方面
家长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潮流,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外也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德育素养,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及时的跟学校老师了解学生的状况以便于随时调整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在孩童面前的言行举止,不要给孩童留下不好的印象,古时有孟母三迁,最终择一处佳居而居,体现了环境对孩童的影响,又有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由此可见环境对孩童的重要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的德育素养,家长必须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三)、社会方面
“朱熹的《小学题辞》说‘世远人亡,经残教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的不良社会环境,会产生‘乡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挈,异言喧豗’的消极影响,最终会导致‘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在世风凋敝、利欲熏心的社会里会遮蔽人的先天善性,产生现实中的恶,不利于培养孩童良好的品德。”由此可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孩童德育影响的重要性,然而当今社会鱼龙混杂,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儿童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希望各部门可以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家庭教育观念;学校德育教育
随着校园暴力的不断爆出,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暴力的主导者大部分是中小学生,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一下现在的教育是否缺失了些什么。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而小学教育就是在这张“白纸”上写的第一笔,所以,德育必须在小学打好基础。
一、我国小学德育现状
1.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大,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存在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現象,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好商量的现象并不少见,也可以说是学校中的“潜规则”。尽管现在“德育教育”的呼声在社会上反响较大,但许多学校并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德育工作的考评上没有与时俱进的加以发展变化,还在简单的套用以前的老方法、老制度,缺少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的量化指标来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没有遵循教育规律,没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注意时代发展变化,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脱离学生实际,不能进行针对性的适时适度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在沉重的升学压力面前,选择了一味的灌输文化课知识,有的甚至取消了除文化课外的所有科目,让学生一心学习文化课备战考试,准备升学。与此同时,学校教师还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简单的归结为书面考试,很多小学的思想品德课都是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而过,没有全面的考察学生各方面的品德,这样的形式主义过于简单化,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家庭教育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不得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品德方面的培养,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满足。更是有不少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品德素养下降。还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弱化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德育起主导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也确实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我行我素,有的甚至给孩子做了负面的“榜样”。
二、德育应在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小学生刚刚步入正式的校园接受这世界的美好和各种新鲜的东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好奇的,就像一支没有墨的钢笔一样贪婪的吸收着“墨水”使自己变得饱满,而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墨水”的质量,如果不能保证,那非但坏了一支“钢笔”,连同与这个“钢笔”有关的东西也会使人怀疑。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极其容易受到成人各方面的左右,模仿能力强,如果家庭不能给给予正确的指导,那么他们将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容易改正,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保证“墨”的质量。大部分人都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中学阶段开始抓起也不不晚,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中学阶段也是需要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要从小抓起。因为初中时期是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引导是很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小学阶段就不需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根基是基础”,小学阶段开展的德育教育也正是在为学生今后整个德育教育打基础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德育对学生今后整个德育教育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在小学打好德育基础
(一)、学校方面
1.学生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因此,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责任。要想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文明、道德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受到规则的制约,并逐渐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促进学生高贵品格的形成。并且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德育的活动,利用情感熏陶的方法去感染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学校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环境具有审美、约束、学习、导向等诸多教育作用,使它与学校德、智、体、美等教育活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有利于控制情绪、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的良好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
2.学校组织一些实践方面的活动,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把在书本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其中,加深认识,从而起到正面作用。常见的社会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请进来”,即邀请一些特殊职业、特殊经历的人来学校,如,我们可以要求公安干警来学校宣传安全知识,请交警来学校讲解简单的交通法规,请老红军、老干部来学校作报告。二是“走出去”,即带领学生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社会实践,或是参与到公益劳动中。学校要不定期举行这种活动,切记不要搞形式主义,而要长期举行下去,活动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让他们知道自我的价值,增强道德认知。
3.加强全体教师的道德培养,学校不能只把道德教育任务交给特定的老师,应该把任务交给每一位科任老师,让所有课程都有思想品德教育。老师根据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要不断增强老师的责任感,不要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尤其现在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接受新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家庭方面
家长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潮流,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外也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德育素养,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及时的跟学校老师了解学生的状况以便于随时调整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在孩童面前的言行举止,不要给孩童留下不好的印象,古时有孟母三迁,最终择一处佳居而居,体现了环境对孩童的影响,又有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由此可见环境对孩童的重要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的德育素养,家长必须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三)、社会方面
“朱熹的《小学题辞》说‘世远人亡,经残教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的不良社会环境,会产生‘乡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挈,异言喧豗’的消极影响,最终会导致‘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在世风凋敝、利欲熏心的社会里会遮蔽人的先天善性,产生现实中的恶,不利于培养孩童良好的品德。”由此可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孩童德育影响的重要性,然而当今社会鱼龙混杂,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儿童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希望各部门可以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