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时,为了深入掌握学生的阅读思维走向,需要校准閱读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向学生适时提出问题,才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教师要针对学生兴趣点、思维启动点、认知成长点展开问题设计,对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剖析。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阅读激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一、从兴趣点出发,唤起学生阅读激情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将教材文本内容进行透彻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向,再进行课堂问题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投入到教材中,自然理解了文本内容。唤起学生的阅读激情和兴趣,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与否。因此,阅读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常见的课堂开启方法有:教师口头讲述、情景导入、多媒体设备利用、举例分析等。教师要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做好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兴趣实际精选阅读问题,有效唤起学生的阅读激情。
学习《羿射九日》时,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的趣味动画片。学生观看动画片段后,对文本燃起了阅读学习兴趣。此时教师给出了问题设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魅力十足,观看了视频后,大家知道了后羿是了不起的神话英雄,他拯救了神州大地。你能够说说后羿射九日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如何射日的?最后为什么射完九个要剩下一个呢?”学生听完,迅速阅读课文文本,展开深度思考。由于在多媒体的介入,学生对课文文本有了直观理解,自然十分容易地回答了问题。有学生答:“后羿射九日,是因为大地上的水干了、禾苗枯了、人类难以生存。”也有学生答:“后羿登上山顶,用他的神弓箭去射日,还剩一个是因为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人类同样也无法生存。”
从学生的学习效益来看,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取得了很大成效,给教师提供了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学生观看了动画视频后,唤起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点展开阅读问题设计,让学生获得丰富阅读认知,自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从思维点出发,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学习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特别要注意寻找教材文本中的发散思维起点,为学生准备多角度训练内容。教师要通过个性问题设计,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多种角度下思考问题,加强思维深度。教师也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训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主要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文中具体介绍了几种黄山的奇石呢?这些奇石都有生动有趣的名字,其由来是什么?黄山风景区的奇石数不胜数,有同学知道黄山还有哪些别的奇石景点吗?”教师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即议论纷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具体介绍了猴子观海、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这些奇石是根据它的形态取名的,比如‘金鸡叫天都’的名字由来就是因为是一只雄鸡伸长脖子对着天都峰啼叫的模样,‘猴子观海’就像一只猴子蹲在山头,望着云海。”随后有学生答出了自己知道的其它奇石景点:“黄山还有仙人下棋、梦笔生花、武松打虎这些优美壮观的奇石。”
教师多角度给出了拓展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也开拓了眼界。特别是对黄山奇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切准学生思维起点,这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从成长点出发,激活学生阅读灵感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可以将学生的疑难作为设计问题时的依据。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阅读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设问,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以启发和点拨,让学生获得思维灵感,学生自然会通过讨论研究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以促进学习认知的健康成长。
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由于文本内容较简短,其阅读难度不大。教师让学生站主动质疑阅读学习,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事情?‘大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青蛙觉得小鸟在说大话呢?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青蛙和小鸟谁是正确的呢?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教师将问题分别列出,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对坐井观天的成语意思进行具体解释时,认为本文借物喻人,小鸟的观点是正确的,它站得高看得远。而青蛙在井里看天,见识狭窄、短浅,盲目自大。经过一番热议,学生探讨出了正确答案,阅读学习获得丰富成果。
教师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难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再引导学生集体解决问题。这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信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展开了高效互动,成功激活了学生的灵感,课堂教学氛围良好。
教师课堂问题设计的取点选择十分关键,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抓住这些起点,也就抓住了问题设计的精髓和灵魂。教师取点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学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展开主动独立地阅读,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培养了学生优良的阅读学习习惯,对语文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促进和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柳新实验小学(221142)
一、从兴趣点出发,唤起学生阅读激情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将教材文本内容进行透彻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向,再进行课堂问题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投入到教材中,自然理解了文本内容。唤起学生的阅读激情和兴趣,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与否。因此,阅读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常见的课堂开启方法有:教师口头讲述、情景导入、多媒体设备利用、举例分析等。教师要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做好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兴趣实际精选阅读问题,有效唤起学生的阅读激情。
学习《羿射九日》时,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的趣味动画片。学生观看动画片段后,对文本燃起了阅读学习兴趣。此时教师给出了问题设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魅力十足,观看了视频后,大家知道了后羿是了不起的神话英雄,他拯救了神州大地。你能够说说后羿射九日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如何射日的?最后为什么射完九个要剩下一个呢?”学生听完,迅速阅读课文文本,展开深度思考。由于在多媒体的介入,学生对课文文本有了直观理解,自然十分容易地回答了问题。有学生答:“后羿射九日,是因为大地上的水干了、禾苗枯了、人类难以生存。”也有学生答:“后羿登上山顶,用他的神弓箭去射日,还剩一个是因为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人类同样也无法生存。”
从学生的学习效益来看,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取得了很大成效,给教师提供了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学生观看了动画视频后,唤起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点展开阅读问题设计,让学生获得丰富阅读认知,自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从思维点出发,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学习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特别要注意寻找教材文本中的发散思维起点,为学生准备多角度训练内容。教师要通过个性问题设计,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多种角度下思考问题,加强思维深度。教师也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训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主要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文中具体介绍了几种黄山的奇石呢?这些奇石都有生动有趣的名字,其由来是什么?黄山风景区的奇石数不胜数,有同学知道黄山还有哪些别的奇石景点吗?”教师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即议论纷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具体介绍了猴子观海、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这些奇石是根据它的形态取名的,比如‘金鸡叫天都’的名字由来就是因为是一只雄鸡伸长脖子对着天都峰啼叫的模样,‘猴子观海’就像一只猴子蹲在山头,望着云海。”随后有学生答出了自己知道的其它奇石景点:“黄山还有仙人下棋、梦笔生花、武松打虎这些优美壮观的奇石。”
教师多角度给出了拓展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也开拓了眼界。特别是对黄山奇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切准学生思维起点,这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从成长点出发,激活学生阅读灵感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可以将学生的疑难作为设计问题时的依据。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阅读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设问,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以启发和点拨,让学生获得思维灵感,学生自然会通过讨论研究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以促进学习认知的健康成长。
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由于文本内容较简短,其阅读难度不大。教师让学生站主动质疑阅读学习,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事情?‘大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青蛙觉得小鸟在说大话呢?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青蛙和小鸟谁是正确的呢?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教师将问题分别列出,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对坐井观天的成语意思进行具体解释时,认为本文借物喻人,小鸟的观点是正确的,它站得高看得远。而青蛙在井里看天,见识狭窄、短浅,盲目自大。经过一番热议,学生探讨出了正确答案,阅读学习获得丰富成果。
教师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难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再引导学生集体解决问题。这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信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展开了高效互动,成功激活了学生的灵感,课堂教学氛围良好。
教师课堂问题设计的取点选择十分关键,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抓住这些起点,也就抓住了问题设计的精髓和灵魂。教师取点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学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展开主动独立地阅读,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培养了学生优良的阅读学习习惯,对语文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促进和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柳新实验小学(2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