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脱实向虚”的具象化影响、成因及治理路径探究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我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在竞争力持续受阻的环境下,受金融业竞争力不足及货币存量快速增长等影响,促使金融服务业规模高速增长,在GDP中的比重持续性提高,经济增长呈现“脱实向虚”风险。本文基于货币与资本的视角界定“脱实向虚”的内涵,剖析其具象化表现,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脱实向虚”的核心原因,最后从加强制造业科技创新、重视虚实经济结合、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三个视角讨论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回暖,促进“脱实向虚”资金归位。
  关键词: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表现;成因;路径
  本文索引:晁赫赫 .<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0):-021.
  中图分类号:F71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b)--04
  1 “脱实向虚”内涵解析
  现阶段国内学者对于经济“脱实向虚”的定义尚不具统一标准定论。周维富(2018)指出“脱实向虚”主要特征在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产生两极分化,即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工业的增速放缓,虚拟经济高速增长,货币从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流入虚拟经济领域。郭胤含等(2020)研究认为,经济“脱实向虚”现象,主要是企业营业利润越发倾向于金融投资渠道,而不是商品生产制造与贸易,此为消费者储蓄倾向于应用到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
  本文综合国内学者研究,定义我国市场经济“脱实向虚”概念,主要是各个经济层面,金融市场的资产规模快速扩大,金融资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界专业人士对市场的掌控力量与范围越发加大,金融业资源逐步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活动中,使之不论是金融经济部门还是实体经济部门均以虚拟经济运营为主。本文概括的这一概念,简而言之即特别强调经济“脱实向虚”主要是不同层面的经济主体,逐渐脱离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市场的过程。
  2 经济“脱实向虚”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2.1 实体经济金融化逐步上升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在GDP中的占比即代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谓“水满则溢”,若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无疑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015年以来,虚拟经济(主要包括金融业与房地产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越来越高,总体逐渐上升。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20年虚拟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为15.61%,较2015年的14.35%增长约108.78%(见表1),而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34.11%下降至2020年的30.81%,降低约3.3%。一方面,虚拟经济借助我国市场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机遇,加之得益于政府政策对市场运转的大力扶持,近年发展状况较好,发展较快,对GDP的贡献率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困阻较为明显,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就业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与实体经济部门出现断层现象。2015年以来,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比重逐漸降低,尤其是2018年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新增人民币的贷款比重降至50%以下,简单来说即超过50%的年新增贷款并未流入实体经济部门,仅是“空转”于虚拟经济活动,导致实体经济对GDP贡献率整体呈下降态势,两者之间的变化状况较为明显,亦可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脱实向虚”现象。
  现阶段在金融服务业过度发展且近乎饱和的环境下,明显挤压且抢夺了实体经济资源,与实体经济由原本的共生互补关系已然转变为替代关系,即对实体经济活动产地显著的“挤出效应”。
  2.2 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实体投资率降低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社会资本普遍缺乏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导致很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对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而言,我国实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总体呈放缓态势,仅在2009—2016年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社会资金充裕的实体经济高速发展期间下降了4个百分点,因而这一问题值得被重视。2009年以来,不论是实体经济占比还是其中的制造工业占比,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同比增速均呈现高速降低态势,8年间就降低约5倍。单论在社会总资产投资增长的整体环境下,实体经济中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动能较小。虚拟资本市场却是一片繁荣,“前景大好”,在金融机构中新增贷款的资金流入方面,仅在2016年我国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就高达12.6万亿,其中房地产贷款占据约36.43%,虛实现状,可见一斑。
  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与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衡量的核心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轻视。而制造业投资比重的下降和增速放缓,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不足的情况,是经济“脱实向虚”的表现,容易导致社会扩大再生产缺少必要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很容易被忽视,必须得到应有的高度警觉。
  2.3 “脱实向虚”幻象误导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从国际经验来说,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是人均GDP能否上升至7000美元。当前我国人均GDP接近7万元,折合美元已达到将近10000美元。尤其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如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为26万亿元左右,GDP占比约为47%,仅六年,到2020年增长到54.5%。“促使经济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党在十八大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内容。但需注意的是,“脱实向虚”并非是产业架构调整升级的主要表现,两者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直接介导作用。第一,餐饮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类服务行业的占比一直相对较高,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架构还应调整、优化。第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中间阶段,虚拟经济如金融与房地产发展较快,但信息与商务服务业发展稍慢,而且金融与房地产发展较快和我国产业架构调整升级并没有主要关联。如此一来,我国服务业增长快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疗和教育水平等主要板块的产能不足,缺乏高端生产性服务,再加上过大内需的政策与之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市场对服务业的多重需求。所以现阶段“脱实向虚”不仅不会使我国产业架构调整升级,还会导致我国实体经济被房地产市场的“乱象”所绑架,重则甚至可能演变为实体经济产业的“空心化”。   3 我国经济“脱实向虚”表现的成因分析
  3.1 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竞争力急剧提高
  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受低水平循环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遇到了许多障碍,很多中小企业不自知的陷入了“贫困化增长”,导致进入了“低水平均衡陷阱”而难以创新发展。如企业产能虽大,但缺乏相应的核心竞争力,夹在中间掌握加工的中小企业无法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强烈波动和下游市场门户遇到问题时较差的应对能力问题。加工企业受到两边挤压,会导致企业“骑虎难下”,陷入窘境。还有尽管我国经过多年的积累与进步,将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专利产出量迅速增加,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在多方面较弱。如我国汽车公司比亚迪,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专利的申请人数排名前二十的公司中是唯一一个中国入围的公司,所以说我国新型产业的研发和创新实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速,存在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趋势。2019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位居全球第四,位于美国、德国、日本之后,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为109.94,相较于2018年有一定提升,但质量效益(15.05)、结构优化(23.40)、持续发展(16.33)相较于美(49.84)、德(48.77)、日(31.33)等国仍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此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长时间凭借高速增长有一定生产率的优势,但在制造业工资增长更快而生产效率增长较慢的环境下,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制造业相对生产率的优势不断削减。
  一旦实体经济部门的生产率增长态势受阻,实体经济部门的商品与服务,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就难以持续性的稳固提高,此时以利益更大化的资本难免会为了风险更小化而撤出资金。因而,生产率持续增长的态势不稳定,是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困难,也是近年我国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核心原因。
  3.2 关键因素在于落后产业产能过剩、金融业竞争不足所致利润下降
  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产能过剩、市场饱和及竞争不足。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较广,如企业进行过度产能投资、行业产能过剩就可能与地方政府对中央预算内的补助投资的竞争、民间资本投资过低等造成严重的风险外部化效应有关。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因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产能过剩现象受到严重损害。如我国目前基建基本完善,对钢筋、水泥等建筑所用的基本材料需求逐渐降低,加上生产行业利用环境较为单一,导致该市场饱和,產能过剩,相关企业利润逐渐下降,企业为了可持续性发展或赚取更大的利润,难免会将投资目光转向“发展势头正旺”的虚拟经济事业。
  3.3 助推动能在于市场流动性过剩
  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经济的增长过度依赖社会投资,导致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高于美国5%左右的增长率),货币投放规模总体呈显著的上升态势。换而言之,近年我国货币与准货币之间(M2高速扩张的主要驱动动能),主要是大量货币流向可获取更大收益的准货币领域,表面而言,资金随意的流动性大部分并未进入实体经济事业,而是持续转化为准货币之后在虚拟经济部门循环“空转”。金融市场近乎“泛滥成灾”的流动性,导致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扩大规模提高盈利率。例如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解决自身线下网点不足、资金量较小等缺陷,借助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特点,肆意发展同业业务。银行业的同业往来等“虚拟”业务的高速增长,势必会出现信用监管问题,甚至可能造成资金杠杆率居高不下和(或)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加大等严重性后果。
  4 推动实体经济回暖的必要性、路径
  4.1 必要性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何时,实体经济永远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基石。了解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第一,要知道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实体业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产品生产成为我国社会财富的关键源头,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虚拟经济虽然在适当环境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但如果过度发育,缺少实体经济这个支柱,国民经济将无法稳步前行,有效进步。第二,实体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4.2 可行性路径
  4.2.1 加强制造业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
  现阶段实体经济类别中夕阳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占比较大,所以要想让实体经济振兴崛起,应先加快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产业链,让科技创新主动落选掉过时掉队的夕阳企业。正如李克强同志说过“要以创新的理念及做法,引领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要推动实体经济的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及竞争力。”其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包括:宏观的经济政策层面,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导向思想,加强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助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中观层面,稳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架构,重点对新兴产业进行合理的扶持资源倾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微观层面,针对当前我国制造工业大环境中,创新和发展面临的重心共同性技术方面供给不足且不均衡的问题来说,第一,应该对产业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创新再加快完善。第二,对制造业科技和产业化的基础设施进行稳定建设、稳定进步,并且对工程间数据库和高效运算等协助手段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推进、加快发展。同时,也应重视制造业产业组织的优化和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不可违背绿色经济发展思想。第三,还应对高新技术类的小微企业进行资源扶持,对部分正处在摸索阶段且技术差距较大的案子需整合力量加快联合攻关,而对技术基础良好的领域加快推进工程化及产业化,推出更加合理、适应高新技术创业和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真正所需要的完整技术扶持项目。
  4.2.2 重视虚实经济的有机结合,完善上层设计,优化市场经济结构   虚拟经济是促进实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助推器,可经金融市场的力量,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了实体经济的产出。若金融业发展速度与实体经济不对等,超前或滞后,均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时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危险。因而,需要强烈关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多种产业特征、现状、发展路程等类别因素,并与多方进行协调,从宏观角度进行引导,促进实体与虚拟两大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稳定发展,应基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这一核心要求,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时间稳步前进的体系,保障资金大盘主要落实在实体经济模块,保证资金盘活。第二,加强完善金融监管细则,尤其加强对银行业中非信贷融资业务的分类别管理。基于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现实特点,重点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管手段,加强对信贷业务管理的公平性与有效性评价,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效能,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
  4.2.3 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构建金融市场绿色环境
  综上所述,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信用无序性活动、社会企业融资成本偏高等问题,是经济“脱实向虚”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应向“量价结合”的方向前进,合理优化,合理调整价格,盘活存量货币,让货币恰当地进入商业和工业资本的流通。另一方面,针对少部分企业对资金价格麻木,一些效率低下的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源,导致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其他实体经济融资机会不足等问题,应设立专项资金供给和扶持,规定银行信贷资金输出正确且透明,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以及健康发展,并且促进我国的商业银行轉型升级,也抑制民间借贷市场无底线、放纵发展。
  参考文献
  周维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转型升级对策[J].经济纵横,2018(3):52-57.
  郭胤含,朱叶.有意之为还是无奈之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的企业“脱实向虚”[J].经济管理,2020,42(7):40-55.
  ATIF MIAN,AMIR SUFI,EMIL VERNER.How Does Credit Supply Expansion Affect the Real Economy?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and Household Demand Channel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20,75(2).
  李超,张浩.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会加剧“脱实向虚”吗?——来自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0,40(2):66-83.
  黄贤环,王瑶.实体企业资金“脱实向虚”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抑制”还是“促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10):55-69.
  李世美,沈丽.货币“脱实向虚”与虚拟经济繁荣:基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实证[J].西南金融,2019(11):32-41.
  张春鹏,徐璋勇.市场竞争助推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了吗[J].财贸研究,2019,30(4):1-13+83.
  吴海民,蔡赛男,宗文君.“效率空心化”:我国实体产业空心化的新趋势[J].区域经济评论,2017(5):79-85.
  崔光灿,刘羽晞.土地财政、房地产投资与“产业空心化”[J].金融与经济,2019(10):52-58.
  俞俏萍.经济均衡发展视野的“脱实向虚”治理[J].改革,2017(4):70-79.
  Yu Sha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ina[J]. 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2019,1237(2).
  Research on the Concrete Influenc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Path of Economic "Turning from the Real to the Virtual"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s Liangxiang Higher Education Park
  CHAO Heh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other real economy has been hindered, the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impact of the rapid growth of money stock have promoted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cale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and its proportion in GDP continues to increas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entered the stage“turning from the real to the virtual”. The article, based on money and capital to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turning from the real to the virtual”, analyzes its embodiment and further does analysis of the core reasons of“turning from the real to the virtual”. Finally,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of virtual and real economy and speeding up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marketiz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real economy and promote the return of capital “turning from the real to the virtual".
  Keywords: China’s economy; turning from the real to the virtual; embodiment; causes; the path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助听器零售业务的实际情况,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从五种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助听器零售业的竞争态势,为助听器零售经营的有序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提供了有益的佐证。得出结论,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分析各种竞争力量的基础上,找到发挥、创造、管控好自身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建立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强大的护城河,与此同时寻求优质的供应商,努力提高为终端用户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关键词:助听器零售业;波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互联网等创新企业应运而生.与传统企业不同,由于互联网企业为轻资产运营模式,因此创始人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使企业在数轮融资的同时保障创始人的控制权,企业开始应用双层股权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双层股权结构在保证创始人个人权益的与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VIE(可变利益实体)模式是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独特创造和现实选择.不同于其他企业, VIE模式企业有着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双层股权结构的设立,能够减少VIE模式中的道德风险.为了
期刊
美国时间2020年4月20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实物交割的WTI原油期货合约历史上首次出现期货价格为负值的情况,引发各界高度关注。现有资料显示,各方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负价格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期货交易所现有业务和系统应对等方面。本文以我国商品期货负价格下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问题为切入点,对买卖双方实际操作中的财税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消费者的游戏消费意愿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技术接受模型、聚合效度模型对消费者的最终消费意愿进行探究。首先,发现在以往众多电子商务研究中,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无显著影响,反而是那些更为“隐蔽”的信息,比如游戏的硬件要求、所支持的语言对其有显著影响。其次,在某一类具体虚拟游戏商品非常稀少的背景下,大多是关于虚拟商品的综述,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针对游戏
摘 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一带一路”中西部的6个节点城市体育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比较6个节点城市体育旅游的竞争力状况,分析中西部节点城市体育旅游的差异。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體育旅游;“一带一路”  本文索引:黄明杰,张新,陈悦.<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0):-030.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双向互动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从多维度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反过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又加快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相互支撑、互动发展,需要以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来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消费结构;农村居民  本文索引:卢明名.<變量 2>[J].中国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兜底式增持承诺旨在解决股价波动性可能造成的员工持股损失,通过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对于员工持股的兜底承诺,为员工持股提供相对稳定的预期收益,激发员工持股热情。兜底式增持涉及到控股股东、上市公司两方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问题以及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和持股员工三方的税务处理问题,现有会计准则及税收政策均未对此予以明确,本文拟提出对应的财税处理规则供企业和政策制定部门参考。
摘 要:直播带货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电商销售形式,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正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直播带货中主播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互动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直播间、主播及产品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本文就情感共鸣在直播带货中的表现,以及情感共鸣对直播带货的有益影响等角度进行研究,希望能在植入情感共鸣的直播带货中,实现消费者满意度的提高及商家获利。  关键词:情感共鸣;直播带货;表现;影响  本文索引:高洁.<
摘 要: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创新改革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兴起了全新的支付类型。然而在跨境电商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一系列的风险仍然需要积极规避。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跨境电商支付风险,并针对支付风险的规避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更好地提升跨境电商支付风险规避水平。  关键词:创业投资;跨境电
摘 要:星巴克于1999年对外开放蓬勃发展时期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着中国政府调整外资政策、缺少咖啡文化、成本增加及其他同类企业竞争诸多等压力,但经过短短21年,星巴克已成为中国市场上成功的跨国咖啡企业。本文在阐述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了星巴克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选择、咖啡文化推广、成本控制及同类竞争等方面的经营策略和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星巴克;中国市场;策略;分析  本文索引:蔡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