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从典型个案入手,进行开放式的探索,正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恰当案例的选取,则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本文谨在新教材使用的基础上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教学案例;探索;选取
一、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1.探究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和斯瓦布分别提出发现法和探究学习的模式,强调“通过探究过程理解自然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传统教法往往只注重传授结论,这种记忆是短暂的,只有通过研究得出的答案才能经久不忘。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新的思维需要与原有的思维结构发生碰撞,思维矛盾就成为新的学习动力。尤其一些可辩论的话题,更不能一言以蔽之,更具探究性。比如在学完气候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后,通过这个案例承转:位于黄河岸边的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属西北干旱区,为什么能形成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2.典型性。地理课堂案例教学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所选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应是学生耳熟能详,对其中的道理略知一二,这样就易于设计探究问题,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由于人类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则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形成的实例。
3.实践性。从教学内容看,案例要来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是对已发生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必须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关注时势热点,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学习气候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时,所选案例如下:案例一?摇2009年初,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旱情突出,沙尘天气频繁发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案例二:广东深圳靠近香港,以其“天蓝、水清、地绿、花多、城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第一名。
4.生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的形成阶段,他们对大千世界由好奇转向独立思考并且思维活跃,但心理较脆弱。教师若能匠心独运,教学案例新颖别致,势必激发兴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时,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习火山灾害时,播放影片《山崩地裂》片段,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案例选取中教师的角色意识
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教师在案例选取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目标意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必然要求教师摒弃以讲为主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认真分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能力要求。吃透每一章节的教学要求,做好案例选取的前期准备工作。
2.建立素材库意识。利用案例教学的最大难处就是案例不足,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每次想用具体案例时,总是“捉襟见肘”。这就需要教师授课前不仅要查阅相关的地理资料,从大量的地理现象中提炼出切实有用的教学案例,还应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地理大事,分别归类整理,建立相关文件夹,用时就如探囊取物,不必“临时抱佛脚”,只需稍作修改,十分方便。
3.确立整体意识。案例的选取虽然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但并不能与其他相关工作割裂开来。探究问题的合理设计,有序的课堂调控,案例选取时都要考虑。把握重点和中心问题、设计教法、必要的总结等都是和案例选取融为一体的。因此需要在建立知识传授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选择。
三、案例选取的误区及整改建议
1.拖沓冗长,言之无物。一些案例的选取是从各种练习材料上直接摘录下来的,未经任何改造,让学生在读过材料后不知所云,浪费了时间、精力,同时也挫伤了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层探索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果。
2.内容陈旧,叙述枯燥。由于所选的资料过于陈旧,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故无法有很强的认同感。而言辞的平淡,甚至采用专业性很强的词语,学生更感到味同嚼蜡,无法引起共鸣,即使问题设计得再好,先入为主的认识始终让学生难得要领。
3.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有的案例选取乍一看起来,颇具吸引力,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来。但细究起来,很多内容有待商榷,与设计的讨论题貌合神离,甚至犯科学性的错误。因此,教师上课前对所授内容务于精熟,根据教学要求选取案例背景材料。紧扣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模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是为适应新大纲的要求而确定的。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改正、提高,它必将不断完善,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案例;探索;选取
一、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1.探究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和斯瓦布分别提出发现法和探究学习的模式,强调“通过探究过程理解自然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传统教法往往只注重传授结论,这种记忆是短暂的,只有通过研究得出的答案才能经久不忘。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新的思维需要与原有的思维结构发生碰撞,思维矛盾就成为新的学习动力。尤其一些可辩论的话题,更不能一言以蔽之,更具探究性。比如在学完气候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后,通过这个案例承转:位于黄河岸边的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属西北干旱区,为什么能形成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2.典型性。地理课堂案例教学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所选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应是学生耳熟能详,对其中的道理略知一二,这样就易于设计探究问题,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由于人类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则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形成的实例。
3.实践性。从教学内容看,案例要来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是对已发生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必须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关注时势热点,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学习气候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时,所选案例如下:案例一?摇2009年初,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旱情突出,沙尘天气频繁发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案例二:广东深圳靠近香港,以其“天蓝、水清、地绿、花多、城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第一名。
4.生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的形成阶段,他们对大千世界由好奇转向独立思考并且思维活跃,但心理较脆弱。教师若能匠心独运,教学案例新颖别致,势必激发兴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时,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习火山灾害时,播放影片《山崩地裂》片段,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案例选取中教师的角色意识
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教师在案例选取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目标意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必然要求教师摒弃以讲为主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认真分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能力要求。吃透每一章节的教学要求,做好案例选取的前期准备工作。
2.建立素材库意识。利用案例教学的最大难处就是案例不足,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每次想用具体案例时,总是“捉襟见肘”。这就需要教师授课前不仅要查阅相关的地理资料,从大量的地理现象中提炼出切实有用的教学案例,还应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地理大事,分别归类整理,建立相关文件夹,用时就如探囊取物,不必“临时抱佛脚”,只需稍作修改,十分方便。
3.确立整体意识。案例的选取虽然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但并不能与其他相关工作割裂开来。探究问题的合理设计,有序的课堂调控,案例选取时都要考虑。把握重点和中心问题、设计教法、必要的总结等都是和案例选取融为一体的。因此需要在建立知识传授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选择。
三、案例选取的误区及整改建议
1.拖沓冗长,言之无物。一些案例的选取是从各种练习材料上直接摘录下来的,未经任何改造,让学生在读过材料后不知所云,浪费了时间、精力,同时也挫伤了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层探索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果。
2.内容陈旧,叙述枯燥。由于所选的资料过于陈旧,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故无法有很强的认同感。而言辞的平淡,甚至采用专业性很强的词语,学生更感到味同嚼蜡,无法引起共鸣,即使问题设计得再好,先入为主的认识始终让学生难得要领。
3.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有的案例选取乍一看起来,颇具吸引力,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来。但细究起来,很多内容有待商榷,与设计的讨论题貌合神离,甚至犯科学性的错误。因此,教师上课前对所授内容务于精熟,根据教学要求选取案例背景材料。紧扣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模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是为适应新大纲的要求而确定的。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改正、提高,它必将不断完善,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