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验式课堂应注意“五性”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ajxh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过程中,初步体验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实践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一、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突出“人文性”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注入人的情感因素。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先要求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信息,在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后,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然后出示“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3千克”这个信息,通过计算某个同学家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体会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引发了节约用水的思考。
  又如,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观察10粒豆子的“多少”,再抓一把豆子估一估、数一数,看“实际”与“估计”的差别。经过若干训练,逐步缩小其差距。在学习“米、千米”时,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家有几米。之后,再有目的地“走一走”,体验长度单位米与千米的关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估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要善于观察,勤于实践。
  
  二、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突出“过程性”
  
  儿童天生就有想象和模仿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的内涵,恰当地创设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经历学习过程,加深体验感悟,引发数学思考,引起学习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积的近似值”时,可以创设到“小小商店”买商品的情境,由老师(或学生)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商品。这样,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学会简单的购物,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三、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突出“有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使学生的思维在“同化”和“顺应”中完成新知的建构。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时,先给出一组简单的数让学生判断,学生一般用数的整除特征找出这些数的所有因数,接着出现一组较大的数:2005、8848、1233让学生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在判断中,尽管数变大了,但判断的基本方法未变,在体验与感悟中,学生深入理解了“质数与合数”概念,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感悟,突出“生动性”
  
  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表演,让学生通过使用角色语言、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在生动的活动过程中认知、理解相关的知识内涵。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扮演电视节目主持人,以《极限联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遇”、“相距”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问题中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动与静中形象地理解上述词语,亲历诠释这些概念的过程,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突出教学的生动性。
  
  五、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突出“趣味性”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同时又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容易转移。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开展竞赛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旨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行为跟进式”研究中,教师先创设《乌鸦喝水》中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往装水的瓶子里投石子,观察随石子增多,水面也在升高,进而感知体积的存在性。可是,学生凭借眼睛观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体积单位。于是教师又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感知体积单位:有三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塑料盒,由三个学生分别用大小不等的小正方体填入盒中,看谁先把塑料盒填满。比赛结果显而易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感想。在争论中总结出了原因,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空间,而且空间有大有小,即使用单位体积较大者必定先填满塑料盒。
  体验的课堂改变了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体验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一方面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体验式课堂中,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意志力、自信心等情感态度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探索小数乘小数的重要基础。小数乘法对于学生是新知识,但它与整数乘法是一个系统。教材在复习已有知识(整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探索,提高学生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3页例题1。  教学说明:“认识除法”是“表内除法”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春游前的准备活动”是为学生学习第13页例题1中“同样多”进行操作、体验与理解创设的情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的结果。教师据此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到“平均分”含义的
期刊
“平均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2页例1)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体验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感受平均数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  片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同学们,昨天我们开展了“我为环保做什么”的活动,这是三年级一
期刊
编者的话:本期刊登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比例尺”教学设计》三篇文章,是“比例”教学的基本内容。这几篇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是: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2.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抽象过程;教与学的关系定位较准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
期刊
一位青年教师按名师的教案施教:“位置与方向”(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却演绎不出名师味。下面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片段加以对比分析。    同样的教学预设  教师设问:根据电脑室在四(3)班的东北方向,就能准确找到具体的位置吗?再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明了可以用度数对“方向”加以具体描述,再用距离加以确定,就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不同的教学演绎  教例A(青年教师执教片段):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电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页。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和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  2.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学会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规律过程中,留心观察,不断发现与感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体验数学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大赛情境图:四(1)班的圆圈舞与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我就教师在实施听说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与广大同人探讨,以提高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效率。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对于大多数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获得英语知识
期刊
教材:《蘑菇该奖给谁》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内容:清晨,兔妈妈要出门采蘑菇,临走前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教学片段实录:  师:兔妈妈出门前會对两个孩子说些什么呢?  生:要他们在家好好练习跑步。  师:兔妈妈是怎样对孩子说的呢?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分别演孩子,老师演兔妈妈。  兔妈妈:乖孩子,现在妈妈要出去一天采蘑菇,你们俩在家要好好练习跑步,可不许偷懒哟
期刊
近年来,金康园小学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深入挖掘并创新“老昆明游戏”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通过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磨炼孩子意志,增进孩子间的理解交流,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促进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开展“老昆明游戏”活动,开启孩子们的心智    “老昆明游戏”有诙谐有趣的儿童歌谣,有集体参与的游戏,这些游戏,符合孩子爱热闹、爱
期刊
背景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计算应该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知识从哪里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计算(为了解决问题);二是知识是怎样的——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是知识到哪里去——让学生用计算进一步解决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