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立足区域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现实及服务居民需求的导向,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和思路,深入推进以居住地为单元的社区化管理创新,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行政法治、群众自治、社会共治的“1+3”社会管理新格局,基本实现居住社区化、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自治民主化、共治多元化,建立了以居住地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探索和建立“数字涌泉”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一是坚持以居住地为核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三大体系和四大路径,充分运用产权改革成果,加快股份合作社组建和户籍迁转。按照“应确尽确”的原则,完成50个居(村)民小组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实测确权颁证,以及耕保合同卡的发放工作。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造,组建了瑞泉馨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了瑞泉馨城、双堰、洪江三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联社,有效地促进了“政经分离”,加快了社区化进程,为推进集中居住区进一步社区化和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是积极试点和探索了小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模式。打造了集数据处理、决策研判、管理指挥、任务反馈、绩效考核、工作预警、数字城市管理和安防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数字涌泉”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其核心为“一中心三机制”:打造“数字涌泉”社会管理综合指挥中心,构建分片包干、网格管理,一岗多能、扁平指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三大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和深化居民自治。完善了“四会联治、三级共管”格局体系(议事会、监委会、业委会、居委会联合治理,居委会、院落委员会、楼栋长共同管理)。与此同时,通过多项措施着力打造“品牌议事会”,努力使居民在社会管理中体现“共建共享”主体地位,使其普遍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建立了党委领导、群众自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行政法治、群众自治、社会共治的“1+3”社会管理新格局。把文化活动与体育活动、文化活动与居民教育相结合,强化居民教育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归宿感。多渠道培养和团结了大量骨干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对城乡环境整治及项目拆迁建设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抵制和打击。
创新社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涌泉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已走在了前列,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居民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升,创新社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必须以统筹思维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整个工作注意从一开始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统筹的思维把各方面工作考虑起来,系统谋划社会管理创新。首先是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完善、组织体系架构等方面,系统进行谋划和推进。其次是注重抓好三资股权量化、股份制改造等工作,为加速推进社区化奠定基础。第三是紧密与基层组织建设年结合,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从组织体系优化,创先争优平台搭建、党员队伍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二是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来谋划推进工作。在推进新型社区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寓服务于管理,不断强化为民服务这一主线,以居民需要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服务理念、服务平台、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居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积极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很好地满足了居民需要。
三是必须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创造力。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强化群众主体作用,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强化群众教育动员,落实居民自治权利,强化群众权益维护和民意诉求渠道建设。深化“感恩、学习、艺术”特色社区文化理念,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社区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四是必须着力攻坚克难打破常规思维。坚持以点的辐射带动面的推动,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学习借鉴各种先进经验,集成各方优势,凝聚各种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利用,广泛邀请了区委有关部门和单位,强化对整个平台开展建设性的指导。先后邀请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规划局、信息化办在方向把握、业务指导、资源开放和软件提供等方面均给予了大力的指导和支持。
(作者为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责编/刘建 美编/石玉
专家点评
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在平台建设、技术运用、体系构建等方面,对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进行了大量有效的探索,这种探索是积极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务实之举。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社会向工业和知识社会跃升、社会架构从立体科层转向扁平网络、社会形态由封闭内卷转为开放外拓、产业结构由产业依赖转向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切换、文化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变迁。
这八个方面转型相互渗透、互为前提,甚至有时又相互锁定。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是多元复合转型的出发点和核心环节,城市化是其主要内容,以快速推进城市化为中心形成辐射,其他七个转型在其发展轨迹下不断推进和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知识化社会转型,它们是复合转型的两大支柱,关系到经济体制的确定和生产要素的变革;由立体科层结构向扁平网络结构转型、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由产业依赖向产业创新转型、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由生存型文化向发展型文化转型,分别从社会结构、内外关系、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文化类型等更加具体且关键的领域支持社会多元复合转型的顺利运转。
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国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系统考虑社会转型的多元复合特征,综合性、全方位、多视角地制定政策,以城市化为中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产业先导为引领,向知识经济跃升,完成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实现工业化、知识化的双跨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
目前社会建设的一个大问题是社会建设的资源分配不均,百姓不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在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方面的探索有助于补足这些短板。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文献中越来越多地强调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当前,社会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情况仍然十分明显,必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在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多做努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志强
探索和建立“数字涌泉”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一是坚持以居住地为核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三大体系和四大路径,充分运用产权改革成果,加快股份合作社组建和户籍迁转。按照“应确尽确”的原则,完成50个居(村)民小组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实测确权颁证,以及耕保合同卡的发放工作。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造,组建了瑞泉馨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了瑞泉馨城、双堰、洪江三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联社,有效地促进了“政经分离”,加快了社区化进程,为推进集中居住区进一步社区化和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是积极试点和探索了小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模式。打造了集数据处理、决策研判、管理指挥、任务反馈、绩效考核、工作预警、数字城市管理和安防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数字涌泉”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其核心为“一中心三机制”:打造“数字涌泉”社会管理综合指挥中心,构建分片包干、网格管理,一岗多能、扁平指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三大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和深化居民自治。完善了“四会联治、三级共管”格局体系(议事会、监委会、业委会、居委会联合治理,居委会、院落委员会、楼栋长共同管理)。与此同时,通过多项措施着力打造“品牌议事会”,努力使居民在社会管理中体现“共建共享”主体地位,使其普遍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建立了党委领导、群众自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行政法治、群众自治、社会共治的“1+3”社会管理新格局。把文化活动与体育活动、文化活动与居民教育相结合,强化居民教育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归宿感。多渠道培养和团结了大量骨干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对城乡环境整治及项目拆迁建设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抵制和打击。
创新社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涌泉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已走在了前列,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居民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升,创新社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必须以统筹思维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整个工作注意从一开始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统筹的思维把各方面工作考虑起来,系统谋划社会管理创新。首先是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完善、组织体系架构等方面,系统进行谋划和推进。其次是注重抓好三资股权量化、股份制改造等工作,为加速推进社区化奠定基础。第三是紧密与基层组织建设年结合,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从组织体系优化,创先争优平台搭建、党员队伍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二是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来谋划推进工作。在推进新型社区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寓服务于管理,不断强化为民服务这一主线,以居民需要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服务理念、服务平台、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居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积极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很好地满足了居民需要。
三是必须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创造力。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强化群众主体作用,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强化群众教育动员,落实居民自治权利,强化群众权益维护和民意诉求渠道建设。深化“感恩、学习、艺术”特色社区文化理念,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社区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四是必须着力攻坚克难打破常规思维。坚持以点的辐射带动面的推动,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学习借鉴各种先进经验,集成各方优势,凝聚各种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利用,广泛邀请了区委有关部门和单位,强化对整个平台开展建设性的指导。先后邀请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规划局、信息化办在方向把握、业务指导、资源开放和软件提供等方面均给予了大力的指导和支持。
(作者为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责编/刘建 美编/石玉
专家点评
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在平台建设、技术运用、体系构建等方面,对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进行了大量有效的探索,这种探索是积极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务实之举。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社会向工业和知识社会跃升、社会架构从立体科层转向扁平网络、社会形态由封闭内卷转为开放外拓、产业结构由产业依赖转向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切换、文化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变迁。
这八个方面转型相互渗透、互为前提,甚至有时又相互锁定。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是多元复合转型的出发点和核心环节,城市化是其主要内容,以快速推进城市化为中心形成辐射,其他七个转型在其发展轨迹下不断推进和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知识化社会转型,它们是复合转型的两大支柱,关系到经济体制的确定和生产要素的变革;由立体科层结构向扁平网络结构转型、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由产业依赖向产业创新转型、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由生存型文化向发展型文化转型,分别从社会结构、内外关系、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文化类型等更加具体且关键的领域支持社会多元复合转型的顺利运转。
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国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系统考虑社会转型的多元复合特征,综合性、全方位、多视角地制定政策,以城市化为中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产业先导为引领,向知识经济跃升,完成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实现工业化、知识化的双跨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
目前社会建设的一个大问题是社会建设的资源分配不均,百姓不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在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方面的探索有助于补足这些短板。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文献中越来越多地强调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当前,社会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情况仍然十分明显,必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在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多做努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