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我的古生物梦——为实现技术与科研的共同梦想而努力

来源 :化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8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科院各研究所科研创新发展的队伍里,技术支撑系列作为科研创新工作的基础和平台,为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他们运用自身专业的技术优势,发扬着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默默无闻地为科研工作发挥着自身的能量.
其他文献
1963及1965年,山生物学家杨钟键、张玉萍先后两次在粤北南雄发现首窝恐龙蛋及蜥脚类恐龙棒状牙齿.至今30余年,省内的90余个晚白垩世沉积红层盆地已在10个盆地中发掘出320余窝
期刊
目前,全国涉足农村信息化的公司不少,能赢利赚钱的寥寥无几,大家认为.这个市场只是个潜在市场、准市场,而且相对不成熟,并充满一定风险。有的专家干脆认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应该
1月15日,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组委会和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石景山之约’2004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闭幕庆典暨“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揭牌
说起霸王龙,那可真是古生物中鼎鼎人名的超级明星。不仅仅是其本身,它的七大姑八大姨们都跟着沾光,像阿尔伯塔龙属、蛇发女怪龙属、恶霸龙属和特暴龙属等都成了古生物爱好者们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玉米研究及开发的科研机构。集中全院玉米科研人才、资源,打造玉米科技创新体系。主要任务是集玉米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良种繁殖、种子销售及生产咨询五位一体,实施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种子产业化工程。  经过几年大胆改革,玉米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一个具备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科研和开发实体。经过几年发展,由最初成立时7人
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课题组贺一鸣及其合作者联合报道了一件来自中国山东诸城库沟
白唇鹿与牦牛都栖息在青藏高原,都喜欢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生活。但是,由于平时没有往来,互不了解,还曾发生了邻里之间的不愉快。后来,由于及时沟通,消除了误解,成为了好邻居。    邻里之间的不愉快    事情发生在某年的四五月间,青藏高原依然十分寒冷。一天,一群白唇鹿正在吃草,突然一群牦牛向它们袭击而来。  对于这群“头戴琅琊树,身穿褐黄袍,洁白的口罩嘴上戴,不怕高山与寒冷”的动物,牦牛从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一区一品”的发展,使得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脱颖而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去年,北京市科委设立了“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创新专项”),随后与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