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历经10年多的努力,终于在近两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融病例数逐年大幅度增多.全球各大电生理中心每年完成的例数在数百乃至上千;国内每年完成的病例数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二,适应证进一步拓宽.房颤的病例选择覆盖了早年的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局灶性房颤[1,2]及随后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3]乃至目前的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永久性房颤[4].第三,成功率高.国际上先进的导管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已达90%左右[5-7];国内较早开展房颤消融的几个心脏中心,其成功率也在80%以上.尽管如此,房颤的导管消融总体感觉仍比较"混乱",突出表现在:各心脏中心、各电生理医师采用的消融策略不一致,应用的标测方法不一致,房颤消融时所采用的消融能量不一致,房颤的消融终点不一致,术后的随访方法和疗效判断不一致.而导致上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房颤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