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CAS)术中低血流动力学紊乱(H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接受CAS患者,根据CAS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评估有无HD;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S中发生HD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42例发生HD(HD组),其中27例见于球囊扩张时,14例见于植入支架时,1例见于以封堵器封堵血管时;79例未见HD(非HD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有无累及球部或分叉部)、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
【机 构】
: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CAS)术中低血流动力学紊乱(H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接受CAS患者,根据CAS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评估有无HD;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S中发生HD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42例发生HD(HD组),其中27例见于球囊扩张时,14例见于植入支架时,1例见于以封堵器封堵血管时;79例未见HD(非HD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有无累及球部或分叉部)、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狭窄部位、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均为H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CAS术中发生HD与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部位、血管斑块性质及有无球囊后扩张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体外三阶段层递探查法探查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MMC)的成功率,并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MMC的解剖形态学特征.方法 收集近期拔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60颗,采用肉眼直视下探针探查、显微镜辅助探查、显微镜辅助超声预备三阶段层递探查法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MMC,最终对未发现MMC的离体牙采用透明牙染色法,以此为对照评价上述三阶段探查MMC的成功率;分析MMC的形态分类以及在各年龄段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层递探查法各阶段探查离体牙MMC的发现率分别为5.3%(3颗)、8.8%(5颗)、21.1%(12
目的 探究高压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16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一般球囊组和高压球囊组,每组84例.一般球囊组使用普通球囊进行手术,高压球囊组使用高压球囊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血小板计数(PLT)、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水平.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统计术后3个月开通率及并发症发
经导管缘对缘瓣膜修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外科风险极高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及内科最优药物治疗下仍有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可靠介入微创治疗方式.本病例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锁式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的首次临床应用经验.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蠲痹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应用TCMSP数据库获取蠲痹汤的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和TTD数据库获得骨关节炎的治疗靶点.运用R语言软件(版本4.0.2)获得蠲痹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版本3.8.0)构建“活性成分—治疗靶点”网络并将关键成分进行排序,同时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其核心靶点.运用R语言软件对蠲痹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
目的 分析影响肝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手术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112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I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制作列线图模型.结果 11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7个月,术后1年、3年及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8%、40.7%、3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EA)、CA19-9、碱性磷酸酶(ALP)、HbsAg、胆管扩张、血管侵犯、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卫星结节、肿瘤分化程度、
目的 探讨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MDC1)与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或刮宫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C1、MMR蛋白(MSH6、MSH2、PMS2、MLH1)的表达,并根据MDC1及MMR蛋白免疫组化结果,分析MDC1、MMR蛋白表达及结合两种蛋白不同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分析MDC1和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入路和经肋间入路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100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剑突组(经剑突下入路)和肋间组(经肋间入路),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1、2、3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5 d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肌红蛋白(Mb)水平.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人群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的差异蛋白质组,从蛋白水平发现SARS-CoV-2感染人群1-10 ku的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并确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1-10 ku血清蛋白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采集166例新冠肺炎爆发前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245例新冠肺炎爆发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及228例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每组血清标本分为3份进行预混昆,形成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的常见类型,是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椎间盘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关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其诊断及治疗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国内外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而不是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近年来生物治疗开始兴起,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国内关于生物治疗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患儿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纤支镜灌洗.对比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