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知识较多,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一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学科带来的无限乐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机械而单调,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其逐渐丧失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热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充分感受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树立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自信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去主动探究知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例如,教学《维护公平正义》时,笔者通过设置问题,为学生营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公平的,哪些是不公平的。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公平意识、如何树立公平意识。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出,树立公平意识能够建立和谐社會,使得社会正常运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公平,这样才能够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公平意识,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树立公平意识,既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利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其在学习小组内开展探究性学习,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许多理论知识,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能将抽象静态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减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恐惧感,使其以主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这样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机勃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韧性,促使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笔者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了《西游记》片段,让学生了解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然后,让学生对《西游记》中的片段进行讨论,让他们自由发表观看《西游记》之后的观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挫折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在面对挫折时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正确看待挫折,从而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课堂中,能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充分彰显学科的生活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寻找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例如,“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笔者在讲这些课时,通过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引导教学工作。如,近日,某女星父亲向女儿索要高额赡养费,提出大量无理要求进行炒作,从中获利。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该女星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这一事件。通过在课堂中运用实际例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使其投入课堂学习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完善他们的人格,对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正> 顾学颉校点的《自居易集》(以下简称“顾校白集”),是目前研究自居易作品最好的版本。它收集作品全,资料多,又最易得。《自居易集》是顾学颉先生参考了多种白集刻本进行
线条是产品设计手绘表达过程中最关键的表现手法,线条根据对形态表现的作用可以分为轮廓线、结构线、剖面线这几类。这几类线对于产品形态的表现效果各有不同,在产品形态设计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加快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强化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治学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和终身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积极改进和探索,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改革创
“互联网 ”新常态下,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助推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究的课题,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落脚点。  一、拓展渠道,开放思维  从本质上来讲,学习是一个多维交互的过程,尤其是与课程知识之间的交互,因此学习活动少不了信息资源的支撑。也就是说,信息渠道越丰富,信息量就越大,越有利于强化学生开放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高中
期刊
初中地理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课程,有较多知识点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如果教师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学得很累,而且也很难有显著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能使原本抽象的知识瞬间直观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无疑有十分大的帮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笔者对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途径的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设计多媒体导入情境,顺利激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锌铝水滑石,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空气和氨气气氛焙烧的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LDO)对羰基硫(COS)水解的催化性能。通过氮气吸附-脱附、X光电子能谱(XPS)、X
传统的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教学实验存在知识混乱、认知能力弱、可操作性差、沉浸感不强等问题。以某综合楼为蓝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Unity 3D开发引擎特性及HTC vive强大的硬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又由于历史课程中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将历史图片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本文就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进行分析。  一、历史图片应用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历史具有非常强的客观性,真实是历史的特点,
对于地理这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而言,想要顺利完成新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解读、讨论、描述、阐述及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依据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一、注重激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