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防治脑梗死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来源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高度狭窄和中度狭窄患者,可从手术中获益。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应有所认识,并发症包括卒中和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颈动脉再狭窄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病病史、颈动脉血栓、不规则或溃疡性斑块以及术前抗血小板药物用量不足等,对此应给予以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在球管2次旋转的基础上获得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而快速重建的三维血管影像称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设备.3D DSA在神经介入诊治中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文章就3D DSA的发展史、基本原理、成像技术要素、成像技术种类及其应用,特别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历史,但目前就肝素类物质,包括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有效性还存在着分歧。本文主要就低分子量肝素较普通肝素的作用优点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绝经期前的女性比同年龄的男性卒中发生率低,绝经期后的妇女卒中发病率明显增加,外源性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表明雌激素在卒中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雌激素及其受体的生理学,预防、治疗卒中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其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实验和临床均有资料证明,脑梗死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不仅和梗死局部损伤有关,而且也与远离梗死灶且局部脑血流无明显降低的相关神经元发生不可逆退行性改变有关。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不但造成同侧大脑皮质、尾状核和豆状核梗死,而且引起丘脑和黑质继发性退行性改变。脑梗死后继发性丘脑退行性改变可能与脑水肿、逆行性变性、神经营养障碍、凋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与钙超载和蛋白合成抑制等多种因素有关。动物实验已证实,蛋白
脑静脉血栓形成少见的脑卒中,因病变部位不同,其症状体征表现各异,也无统一治疗模式。多数文献报告肝素治疗安全有效,但尚无统一的疗程,剂量和给药途径,仍需进一步探索。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为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后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近年来关于脑梗死治疗研究中存在许多缺陷,导致研究结果偏离实际.文中对研究对象和对照药物选择、神经功能
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众说纷纭,文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重点阐述了与之相关的血管活性物质、微循环以及某些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暂时性完全遗忘(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近记忆障碍,不伴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一般于25小时内消失。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假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和偏头痛。文
半侧空间忽略是指对病灶半球对侧空间的刺激失去反应、应答及定向能力的功能障碍。由其引起的多种行为偏侧表现称为半侧空间忽略综合征。分感觉性忽略与运动性忽略两种,多与右半球顶叶及额叶病变有关。有关的机制为方向特异性注意系统的破坏、运动性迟缓以及半球内部说明系统的削弱。
文章介绍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在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研究中的应用,就CCD现象的概念、原发损害部位及性质、发生机制、持续时间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