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寨村

来源 :乡村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我来到黔东南黎平县少寨村,站在被阳光照射的暖暖的村口,只见美丽的八舟河两岸茂密的树林披挂斑斓彩妆,一座木板桥扁担一样横跨于波光鳞鳞的河面上,连接起两岸风光。村民担着柴火、背着背篓,或骑着摩托车从桥上匆匆过往;游人们不时伫立桥头游玩拍照;河岸边,不少人在悠闲垂钓。
  这座看似普通的木板桥就是当地著名的“红军桥”之一。
  在侗乡黎平有大大小小十余座“红军桥”,其中最出名的有三座:一是洪州草坪村的红军桥;二是高屯八舟红军桥;三就是眼前这座高屯少寨红军桥。
  少寨“红军桥”诞生的故事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黎平,在黎平古城翘街召开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向贵州进军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在川黔边区建立根据地的决定,从而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揭开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序幕。会后,中央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放弃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进军计划,改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腹地进军,到黔北去建立川黔边新根据地的正确意见,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黎平战略转兵,在生死关头,挽救和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前途与命运。
  12月19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三军团第六师,从黎平城北上出发,向贵州腹地黔北进军,经过高屯少寨时,看到进入少寨必经之路的桥破败不堪,破败的桥梁难以保证后面中央红军大部队的通行,同时也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为顺利渡河,同时也为了解决当地侗乡群众的出行难题,第六师决定安排一部分战士在少寨驻扎休整,同时负责完成整修横跨于少寨寨前河流上的这座木板桥。
  彼时,因国民党反动造谣宣传,害怕被“拉壮丁”的少寨及附近村寨的青壮年村民全部逃往山上躲避,留在家中的仅有老、弱、病、残的贫苦群众。红军就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向留在寨中的村民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公买公卖等革命道理,红军还打开地主的粮仓、把粮食财物分发给贫苦村民。
  时值寒冬腊月,天气阴冷,河水冰冷刺骨,红军指战员一部分砍伐树木,一部分跳入齐腰深冰冷的河水中,打桩固定架桥。少寨村民看见寒冬腊月里,红军不取分毫,还为村民架桥修桥,认识到红军真正是为贫苦村民着想的一支队伍。于是在地方父老的组织下,村民纷纷拿上工具,扛着自家木板、木枋等,冒着严寒跳进冰冷的河水中,与红军将士一起建成一座宽1.5米长80多米的新木桥。为了纪念红军的爱民恩德和义举,红军走后,少寨村民便把此桥称作“红军桥”。至今,在黎平县境内,类似少寨情况的这些红军桥,一方面继续承担着村民生活起居、劳动生产中的交通通道,同时也成为当地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吸引游客前往。
  红军桥,见证军民鱼水情
  弹指一挥间,86年过去了。86年间,这些红军桥,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大水冲毁,但在当地村民自发的精心整修和维护下,如今依旧静静地伫立在碧波荡漾的溪河上,见证着侗乡黎平的巨大变迁。为保护红军桥,86年来,当地群众每年都要自发对该桥进行维护整修。“我17岁的时候,就参与救护红军桥了。”64岁的吴锡焰老人说,只要下大雨,当地群众见河水涨起来了,就会派人到河边去值守,水涨起来距离桥面只有一尺多的时候,群众便会赶来收桥(拆桥),水退去一两米后再重新架起。收起和架桥时,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出动。有时候半夜发雨水,来得突然,村干部就敲锣喊大家起来救桥。
  最让吴锡焰老人难忘的是,1996年,连发了三次大水,人们把桥收好,水退了后就把桥梁再度架起,可是几天后,又来了一场大雨,大家只好重新收桥。“那一年,连续收桥架桥三次,但全寨群众都没有怨言。”2014年,少寨的红军桥被大水冲毁,事发后,当地群众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很快一座崭新的红军桥呈现在世人面前。“红军桥是红军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她。”吴锡焰老人说。现在,少寨红军桥旁依然留有村民们所立的石碑,记录着这段红军与村民的鱼水深情。
  除了这段感人的红军与侗乡百姓的情谊外,少寨村还是一个风景如画的田园村寨。少寨村坐落在一个宽敞的坝子上,寂静的八舟河在寨前静静流淌,倒映岸边葱绿的树林。寨内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木制干栏式建筑与旖旎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寨后的少寨山是寨子的一道屏障,山中的三个溶洞在旧时是庇护寨中人躲避战乱的藏身之所,如今则成了游人们观光探险的好去出。
  少寨山脊右边的叫绾凤洞,左侧的叫绾鸾洞,两洞相通,故称“姊妹洞”。绾凤洞内溪水潺潺,钟乳石形态各异,似柱、似笋、似观音、似菩萨,更有梯田层层等,可谓奇绝,因而又被称为“仙人洞”。绾鸾洞洞口狭小,洞内钟乳石似宝塔、似鼓楼、似猕猴、似雄狮,惟妙惟肖,整个溶洞群,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美轮美奂。河对岸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鬼斧神工般的桂花台。桂花台绝壁悬岩、竹林插曳、藤萝垂悬、桂树成荫,台下河水清亮,倒影婆娑。古人洪饴孙曾作《游少寨诗》赞道:“林光千里碧万重,花气沁骨春颜红;孤峰入云更杳霭,峭石倒水皆凌空。”同济大学丁文魁教授到了少寨也感叹:“从未见到过如此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可见少寨非凡的魅力。
  离去时,红军桥旁连接大路和木桥的水泥台阶来了一群浆洗衣物的妇女。她们把脚踩在没入河水的台阶上边劳作边说笑,如镜面般的河水就此荡起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桥上时不时有村民经过,大家伙笑着互相招呼,还有人热情邀请我们去家中做客。正是这种平淡的日常给人以温暖的力量,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洗净内心的浮躁,重归于平静。我想,我还会再来少寨村。(责任编辑/孙晋楠)
  小贴士:
  交通攻略:
  乘高铁至从江站,乘坐大巴到达黎平县城后再转乘前往德凤镇的客车。
  美食推薦:
  酸汤鱼、腌鱼、糯米饭
  乡村特色:
  红军桥、八舟河景观、高屯天生桥
其他文献
全程:40公里  线路状况:红军长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况:具体路线是从洛凡—观音岩—秧亚—者王—庆坪—新场—坛坪。1935年4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与军委纵队后梯队从者坪渡过北盘江进入贞丰县后,19日,一军团第二师及军委后梯队分两路进入册亨县境。在册亨过境行程100多公里,经洛凡、者王、庆坪、坡妹4个乡镇和15个自然村寨。  推荐理由:册亨洛凡——坛坪一线现存革命遗址较多,有观音岩红军
期刊
全程:6.2公里  线路状况:红军长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况:纳雍县梯子岩红色旅游徒步线路起点位于红军梯子岩战斗遗址梯子岩,终点位于纳雍枪杆岩红色生态旅游景区,途径水淹坝、撑腰岩、红军侦察洞、手扒岩等地,道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极为险要。该线路串联国家风景名胜区九洞天、国家3A 级旅游景区总溪河、地球彩带国家 5A 级景区百里杜鹃,是贵州西北部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一环。  推荐理由:梯子岩红色旅游
期刊
全程:约5公里  线路状况:红军长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况:线路从清镇市观游村迎军坪-五大娘造飯处-砥柱石-石三娘摆渡,最终抵达红军渡石碑。  推荐理由:1936年2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率领下,以一支120人的侦察队为先导,以第六师十六团、十八团和第四师十团为前卫,约18000人从修文县荒田过猫跳河索桥进入清镇首站(观游索桥),在这里发生了军民齐力搭便桥、石三娘勇
期刊
贵州省首批10个“最美红军村落”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历史沉淀,大自然馈赠,人文积累的红色村落,感受红色魅力,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东南面的大木村,常年屹立着三棵合抱粗的银杏树。夏日郁郁葱葱,每到秋日,微风吹过,金色的扇形杏叶在秋日暖阳的映射下,更是金光灿灿,煞是壮观!周末或是天空放晴的日子,吸引不少的游客慕名前往,或拍照,或放歌,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红军标语,
期刊
全程:约11公里  线路状况:线路主要由原有古盐道、木栈道、新修石板道路、混凝土道路及公路组成  基本情况:枫香镇花茂村红色徒步线路位于苟坝村、花茂村之间,线路起点为土坝,途径丰农场、陶艺一条街、冷水鱼庄、梨园、陈列馆,最终抵达苟坝会址。  推荐理由:苟坝会议的历史地位,已为历史的发展所证实。它的丰富内涵,对当今改革,对中国梦的实现,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到苟坝
期刊
巍巍大娄山,横亘于遵义汇川区与桐梓县之间,娄山关为其主峰上的关隘,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嶂,峭壁绝立,直刺苍穹,川黔公路从关口盘旋而过。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寻访红色印记  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进军遵义,发起娄山关战役,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登上小尖山,用手轻轻抚摸着刻有“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
期刊
1935年3月10日,毛泽东在风雨夜拿着一盏马灯穿行在苟坝的小路上。  那天中央政治局开了整天的会,研究标明“万急”的关于向打鼓新场前进的建议的电报,毛泽东持反对意见,但多数与会者赞成攻打打鼓新场,他几天前才担任的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被免。  半夜,毛泽东放心不下,提着马灯,走过泥泞小路,找周恩来力陈己见,后又说服朱德,终于由政治局继续开会改变了部署,其被免职务也得以恢复。史实表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期刊
[摘 要] 家政学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老年护理学作为其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与传统的医学护理院校中的老年护理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立足于家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来分析老年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并借鉴医学护理院校的相关教学经验,提出更切合家政学专业老年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建议。   [关 键 词] 老年护理学;家政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弄染,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镇宁县中南部一个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布依小山寨,然而,自1935年4月14日至18日红军长征经过尤其是红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与镇宁六马一带农民武装首领陆瑞光在弄染签订“反蒋协议”(地方党史俗称“弄染结盟”)后,因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弄染——这块布依英豪陆瑞光的衣胞之地、这块曾经轰轰烈烈开展反封建反压迫的战斗之地、这块豪迈接纳红军的红色之地,不断进入各级各
期刊
枪杆岩,贵州省纳雍县化作乡的一个村,同时还是一个3A级景区。  这里,有直插云天的孤峰,有不舍昼夜的清流,有入诗入画的巉岩,有可圈可点的民俗。  形胜——因峰取名枪杆岩  枪杆岩村内有座孤峰,名曰枪杆岩,村名就是因其而名。  传说,当地曾有百步穿杨的枪手,与外人比试枪法时,常以孤峰上的灌木为靶。因一次次赛枪,孤峰就得名枪杆岩。等到要给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村寨命名,当地人懒得多想,就取名“枪杆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