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信任,敢把生命托付,责任重大,只有拿出良心解除病人的病痛,才能对得起病人。”副主任中医师杨增文,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杨增文出身岐黄世家,自清乾隆年间至今,他已是第六代传人。六世业医,躬耕杏林,德似董奉,术类仲景,常起沉疴,名震一方。杨增文幼承家训,从事医道,继乃潜心研究中医经典,每有质疑,不耻下问。由于志坚切勤,积久遂博览群书,深造自得,而有取之左右逢源之妙,多出奇制胜。
他悬壶济世几十年,深知医道之难,关系之大,不容掉以轻心。每遇病人皆如至亲好友,望闻问切,尽力救治,唯恐不及。选方用药破叔和之窠臼,造仲景之精微,或从经方所化,或以时方而裁,辨症施治,不拘泥古,尽量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中医治病,贵在辩症施治,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能拘于古方、古法和某一经验方药,临症必须灵活变通。
夹津口申沟村12岁患儿,大小便失禁,四肢强直,嘴角歪斜,口不能言,不会站,不会坐。病人父母用床单将孩子包裹抱来,追问病因,患儿父母告诉他孩子曾患有乙脑,在医院抢救治疗一个多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症认为他属温病,温热病最易耗气伤津,甚至气、阴两脱;气血津液耗伤过多会出现高热;津液的缺乏会导致筋脉失养,引起肝风内动,出现抽搐、四肢强直;气随津液外泄,形成“气随液脱”,导致神昏之危候。针对病症开了几副中草药,患儿大有起色,继续服药三个月康复。
他常说,没有两个相同的病人,就是同样病,辩症应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体质状态、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生活环境等灵活应用治疗方法。不孕不育和习惯性流产,都属于妇科疑难杂症,同样两个人都是治疗不孕不育和习惯性流产,但因人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崔女士体质偏胖,全身乏力、倦怠,月经量少或多,白带多,舌质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舌边有齿痕,属痰湿体质,在治疗上从健脾、祛湿、化痰做起;另一张女士,平素体质差,易于感冒,面色发黄,月经量少甚则闭经,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属虚损之脾肾两虚,治疗上从健脾补肾为原则,结果两人都很快康复。幸喜后来两家均有小儿啼笑声。
阅其医案,见所诊之症,所处之方,洞中窍要,变化从心,得先哲之精要,非所谓神而明之者也。
贺某患者,时年52岁,间断口疮27年,时轻时重,且伴有腹泻。口疮减轻,腹泻加重,腹泻减轻,口疮加重,反反复复,痛苦不堪。经杨增文诊断,服五付中药,各种症状大为减轻,后又服20多付中药,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病人激动地说:“想着这病要带到坟墓去,没想到还能治好,杨医生真是神医”。
医者,肩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故应以仁心济世为怀。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杨增文在急、危、重、难症面前临危不惧,博采历代医家众长和勤学苦思,精于临床,练就一身敢于担当的真功夫。
一次,一个附子中毒患者前来就诊。据患者讲所用方中附子量多达80g,服用后出现心律不齐,头晕恶心,视物不清。去医院检查,西医束手无策。杨增文看后,认为是用药过量所致。附子常用量在5~15g,救急时可用至30g。他根据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给予处方甘草一味,并嘱病人用绿豆为药引煮水喝,两天后病人症状完全消失。
身心并调,对每一位前来求诊的患者,他都要和蔼亲切接待,细心倾听,对他们提出的疑问都不厌其烦、深入浅出地进行解答。他认为,对患者给予恰当的安慰辅导,使其身心调和,才有利于康复。
孙某某,男,72岁,患结肠癌,省肿瘤医院术后建议化疗8个疗程,病人一个疗程未结束,对化疗反应敏感,痛苦大,经多方打听后,找到杨增文,他一边给药物治疗,一边开导他要丢掉思想包袱。坚持服用中药1月后,精神和身体明显改善,半年后對生活充满信心,现如今走路矫健,充满自信,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中药如此神奇,更对杨增文医德、医风连连称赞。先后经他亲诊亲治的白血病、结肠癌、胃癌、食道癌、脑瘤等不计其数。其中,康某某,10岁,白血病,各大医院结论是移植骨髓,因经济拮据未敢住医院治疗。其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找杨增文,在他精湛的医术治疗下,孩子奇迹般康复,现如今20年过去了,当初的小朋友现已成为人父,杨增文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给予了这个家庭新的希望。
他常说,在其位就要司其职,面对人们的期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责任重于泰山的强烈意识、谋其事、尽其责。凡一切补虚、泻实、滋阴、回阳之剂,他无不遵从依据圣方。
医生不精于药,难成良医。临床如临阵,用药如用兵,下药就是要发挥药物之间协同为用,互制其短,相互为用,增加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产生特殊治疗效果。
对于用药,他都慎而又慎,他常说,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是生命,生命大于天。因此,对每一位患者,他都要亲自望闻问切,每一方子都要反复斟酌,坚持精确、至简,他认为药不在贵繁,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恰中病机。对待病人,他从不开大处方,尽量不用贵重药。
巩义市东村一姓崔的患者,在上海工作,患头疼,自述“疼起来头疼欲裂,癫顶更甚”,伴有恶心呕吐,间断性加重两月有余,先后在上海、北京医院就诊,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带病回家探亲,经人介绍找到杨增文,他诊断为:厥阴经头疼。开了半个月的中药,一付一毛七分钱。病人看后十分生气地说:“我在北京、上海几百几千的药都不管用,这一毛七分钱的方子,简直是拿我开涮。”后经带他去的亲戚再三劝说,极不情愿地取药回家。半个月后,患者满面笑容来答谢他,声称病已痊愈。 对于小儿用药,禀于“治病为本”,更是慎之又慎。他说:小儿脉不可凭,问不可问,一见生人啼哭不止,闻之一道不可用,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过于娇惯,怕孩子饿着、冻着,各类营养品好东西都让孩子吃,孩子吃进去不能及时消化,脾不运化,食物在胃里就不断蒸腾、腐熟、发酵到咽喉,喉咙开始红肿、发炎、发烧,舌苔白厚、黄腻,大便也不好了,抵抗力也下降了,孩子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积食、感冒、发烧、腹泻、咳嗽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杨增文祖传六代的宝儿粉,所含成分均属药食同源,从根本上来解决孩子上述问题,增强孩子抵抗力,从而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如开封杨某一小孩,现已经3岁,早产儿,出生时只有2斤,半岁添加辅食开始服用宝儿粉,现在体力、智力、身高已同正常人一样。
药物产地有东南西北地域之异,有升降浮沉不同之性,以药性之偏,调治人气之偏,若用之得当,一切药皆仙丹妙药。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草药资源流失,特别是一些产量低、疗效好的中草药没人种植,一些假冒伪劣中草药充斥市场。杨增文认为药生死所系,作为一个医生,决不能掉以轻心为了钱在药上做手脚,对每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及所治病症都熟记于心。每进一种药他都要认真查看、嘴尝、鼻闻。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他牢记中药师傅传下来的古训。为了确保药效和疗效,减少毒性、丢掉副作用,使药便于贮藏和服用,杨增文一直遵循“炮制虽繁必不可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药材选地道的,炮制上不少任何一道工序,坚持做“良心药”。
现代人心脑血管疾病是日趋渐增,各类中药、中成药及保健品蜂拥而上,将有些药品效应扩大,不仅将药价抬高,还盲目跟风;杨增文认为心脑血管发病的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血管内血液粘稠度高、血脂稠、堵塞血管、血液运行不畅而导致,治疗上可活血、化瘀、通络,针对这一现象,杨增文潜心研制的纯中药活血通络丸,用药同时,还苦口婆心劝说病人,戒烟酒,清淡饮食、多运动、少熬夜,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疗效。
根据祖传或临床他们所研制的丸、散、膏、丹,不仅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受到了广大患者一致赞誉。
以继承和传承为己任,不时将临症心得为文见诸报刊,晚年更喜专著问世,为中医复兴尽心尽力。
杨增文数几年如一日,受家风熏陶,勤于临症,对点点滴滴的临床经验,各种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一例例治验的医案,都及时收集总结,明察体悟,形成了独特医疗风格,完整的临床医学思想,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治疗内、外、妇、儿科疑难杂症独有专长。
隨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疾病产生,他又积极学习现代医疗技术,开展对糖尿病、中风后遗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患的研究和探讨。先后在国家级医学刊物、省级医学杂志及各地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科研成果奖五项,其中三项获得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晚年仍集毕生经验、择所治奇症,汇编成册,又出了《当代中医验方集成》《成方新用治法大全》等三部医学专著。一片仁慈心,蔼然纸上。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这种变卖没有任何契约,以一种自愿的方式把我们的健康甚至幸福抵押了出去,不是吗?年轻时拼命挣钱,老了用钱买命。
近年来,他又秉承“上工治未病”之学说,为做到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又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杨增文能精医术以救人,著医书以淑世,精神感人。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他精于医道,能燮理阴阳,利济世人,其功岂在良相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