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化缘G20峰会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G20峰会前,《泰晤士报》一篇题为“说英语的资本主义候审”的文章,将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架在舆论的火上煎烤。作为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财政大臣达令,面对以法、德为首的欧洲大陆的指责,都适当调低了对峰会成果的期待,仅仅将全球注资作为首要目标,而把重新发挥IMF的全球协调作用列为其次。其实,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达成第二个目标是履行第一个目标的交换条件,比如中国、沙特。
  而这两条对于布朗来说,是最救命的一针,足够为工党下届选举充足电,毕竟他与反对党领袖卡梅伦的民调差距只有15个百分点左右,后者在经济上又缺乏具说服力的代表人物和政策。对布朗而言,找到财源,开出给钱条件,是峰会的唯一任务。3月25日,他在峰会前的全球路演途中,宣称全球拥有充裕的资金,关键是如何将资金投放到市场。此言可以视为布朗这场豪赌的简单逻辑:峰会无非是通过政治协商,打开引钱入市的渠道。不得不承认,布朗在面临国际国内多重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了相当精准的判断力。
  
  全球经营,引钱救市
  
  作为经济刺激政策倡导者,布朗曾因果断将北岩银行国有化而受到欧洲政客顶礼膜拜,不过自英国经济加剧恶化特别是所谓第二波金融危机到来后,质疑声便排山倒海而至。好在物极必反,峰会前夕布朗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保守党承认英国需要扩大开支,刺激经济,而自己此前的政策不对;同时也有个坏消息:英格兰银行行长梅尔·金提醒政府,财赤不能再恶化,金融危机比想象的要久。综合这两点,说明英国需要钱,更缺钱。
  
  为了稳定经济,布朗先前已经抡出了“三板斧”——降低消费税、国有化或并购一批银行、3次下调利率。从目前效果看,勉强稳住了经济基本面,虽然英镑贬值,失业激增,通缩初现,但是以金融业立国的英国,没有出现大的动荡。现在,布朗不敢妄称救世主,明白需要美国站在前排挡风雨,因此3月初美国之行,他在华盛顿大赞美国梦,鼓吹美英共同价值,并且凭借带动欧盟第一轮救市的余热,向美国保证大西洋两岸的友谊。
  但在3月28日,金融大鳄索罗斯预言英国经济很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需要向IMF贷款。而IMF将来的资金,很可能要从中国、沙特、印度这些拥有大量现金的国家中募集。这一点其实布朗早就想到了。以对华关系为例,布朗一直寻求发展良性的中英关系。自奥运会以来,他对北京的态度相当积极,在最敏感的西藏问题上,懂得取舍,主动取消对西藏特殊地位的承认。去年11月,英国政府高调发布了《英中战略合作框架》。作为东道主,布朗对于中国提出的“超主权货币”态度非常温和,认为不是峰会的重要问题。
  布朗的全球经营,引钱救市,能否得其所愿,还要看天时地利的综合因素。不过,长期在美国与拥有现金的国家之间奔走斡旋,使布朗能够至少单方面地与任何一方进行沟通。这帮助了IMF有效向各金主推销其债券,间接也确保了英国救市的后续资金。
  
  代言欧洲,纯属客串
  
  然而,布朗在自己代言的欧盟,地位相当尴尬。就在上个月,英国一家建筑公司将工作合同给了意大利和葡萄牙工人,引发了当地建筑工人抗议,并很快波及全国几个地区。更令布朗尴尬的是,他在工党年会上信誓旦旦的“英国的工作给英国人”,遭到了工会组织的嘲笑,同时也暴露布朗欧盟意识的薄弱,因为这一口号是违反欧盟劳动法的。
  今年6月欧洲议会即将改选,现有的78名英籍欧洲议员中,保守党占27名,工党仅占19名。保守党是英国政治中的传统疑欧派,他们在欧洲议会所代表的英国形象相当傲慢,自然也拖累了布朗的声望。而最近保守党宣布脱离在欧洲议会内的欧洲人民党(EPP),更加剧了这一疑欧倾向。本次欧洲议员选举,英国本土的疑欧政党,比如英国民族党,将会扩大战果,甚至极右的不列颠民族党,也可能获得一个席位。在经济衰退时期,布朗过度突出自己对欧盟的代言和影响,会遭到劳工阶层选民的抵制,这势必会影响到有可能在明年举行的大选。实际上,在这场峰会筹备前,工党已经在运作一场不太遥远的大选。
  从政治理念来说,布朗本人也不是一个积极的欧洲主义者,他在担任财相期间并没有涉入欧洲事务。相反,现任商务大臣曼德尔森曾代表布莱尔政府与欧盟广泛接触,但曼德尔森也是布朗长期的党内对手,只是在金融危机正式浮现之后,才被布朗重新延揽入阁并委以重任。尽管并没有显著的证据显示,曼德尔森是一名欧洲主义者(他更多是一个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但他与布朗捐弃前嫌这招棋,足可以反映布朗务实和全球化的姿态。
  虽然布朗代言欧洲,纯属客串,但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代言欧盟是一个策略性的姿态,在国际事务中,法国和德国政客也常常采用这个姿态,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第二,在政治层面上,欧盟缺乏实质性的代表,一个整合成熟的欧洲,还为时尚早。
  
  拉住东欧,宽容德法
  
  一个政治欧洲尚未出现,一个经济欧洲已经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被撕裂。在东欧剧变20周年之际,一张新铁幕因为金融危机变得更加清晰。3月下旬,年度欧盟轮值主席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遭遇议会不信任案而辞职下台。这是金融危机以来,倒台的第三个东欧国家政府,前两个是拉托维亚和匈牙利。而正是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把美国的注资救市称为“通往地狱之路”。这个评价代表了欧盟发达国家与美英日韩在最基本的救市政策上的分歧。但是,捷克的立场与西欧的德法接近,东欧国家却普遍需要资金来拯救,这一悖论是托波拉内克失败之处,也是布朗可以下箸的地方,一如英国历史上曾对欧陆玩弄的“均势外交”。
  3月31日,一份峰会公报草案提前泄露。核心内容是全球注资若千亿英镑。唐宁街辟谣说,这笔钱是过去的预算,基本上等于各国目前救市资金总和。显然,即使辟谣属实,也说明注资仍是关键。但在这个问题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明确表态不会继续注资救市。与德国的强硬直率不同,法国总统萨科奇会耍手腕。在2008年欧盟宪法危机中,萨科奇第一次在欧洲舞台露面,据当时媒体报道,萨科奇把爱尔兰总理堵在房间里谈判,出来后宣布搞定,“爱尔兰将考虑进行第二次公投”。在谈判界中,有一个法国式谈判风格,就是法国人在谈判时会拍桌子,甩文件夹,扭头摔门,威胁退出谈判,但最后还是会回来签字。
  萨科奇在这次峰会前突然宣布,如果美英不能够满足其要求,他就要退出峰会。此举被视为萨科奇对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的挑战。但是,请不要忘记,就在两周之前,萨科奇高调宣布,重返美英主导的北约,与戴高乐主义决裂。萨科奇貌似矛盾、不按牌理出牌的风格,与他在私生活中展现的性格一样;其背后的理念,是萨科奇对欧洲领导者地位的渴望,在施政上以外交成绩去弥补内政失误,这是迎合法国亲右翼 选民趣味的最简单方法。去年他提出了地中海联盟的构想,此次面对G20舞台的灯光,他再次挥洒独特的政治人格。
  
  放眼亚太,邀宠沙特
  
  美国是目前救市注资最多的国家,但是,随着当前白宫组织救市不力,奥巴马的光环正迅速褪去。以3月中旬注资AIG为例,奥巴马在民主党占据国会多数的情况下,居然没有通过相关议案;最大的阻碍是抗议救助资金被用于AIG高层分红,实际上分红所占比例不足整个保释金的0.1%。如此无理性的杯葛,很大程度上出于奥巴马引领的“民粹情结”,太“照顾”美国人民的感受。这种重名轻实的政治风格,加上奥巴马贸易政策上的保护主义苗头,使得美国领导者的角色备受质疑,在伦敦峰会上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个协调者。
  既然不能把宝都押在美国身上,欧洲暂时也难以转圜过来,那么布朗就得情牵亚洲。幸运的是,早在两年前布朗在议会为自己拥抱亚洲的战略辩护时,这点已被关照到。
  本次除了泰国代表东盟,另有7个来自西太平洋的国家出席峰会,分别是中、日、韩、俄、印、澳和印尼。中日自不待言,是布朗“化缘”的主攻对象,但其它国家也不能受落。有趣的是,与中国发表G7之外最为系统的危机阐释不同,一向谈经济风头强劲的印度总理辛格,由于即将接受大选考验,基本上噤声不语。反倒是刚担任16个月总理的陆克文,因个人在亚洲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正处上升势头,表现得侃侃而谈;其在接受BBC访谈时,很直接地说澳大利亚银行系统还可以。与陆克文在亚洲政治抱负相似,但较为内敛的李明博,则警告说韩国经济将进人“紧急状态”,为此韩政府将注资14万亿韩元(109亿美元)救市。值得注意的是,但凡在金融危机中受损不太严重的国家,对于峰会的立场,都是更加看重对金融体系的调整,而不是注资,实际上都是为自己手中的现金牌向东道主开条件。
  在西亚地区,英国对沙特的期望远远高于土耳其;尽管土耳其和英国的意识形态更为接近,但布朗首先看重的还是钱袋子。去年沙特金融团访问英国时,布朗就给予了极高规格的接待,以至于遭到国内政敌和媒体有关他“拜金”的讽刺。工党元老曼德尔森的归来,也带给他海湾国家的商务资源。通过曼德尔森,布朗可以和世界级金主走得更近一些。
  
  在这场峰会中,布朗与美国搭档,对亚洲友善,只有欧洲才会是麻烦制造者。峰会是布朗政治生涯的一场豪赌,也将是英国和欧洲大陆关系的一道分水岭。假如峰会的两个目标顺利达成,英国工党的前途将得以延续,而工党对未来世界的外交布局,在这场峰会中已初露端倪,还将继续下去。这应该是峰会在经济金融之外,留给国政分析的关键启示。
其他文献
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q3家报纸不分南北,联合刊载了一则题为《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速户籍改革》的社论。  张宏是《经济观察报》的编委。2010年1月,他开始着手策划此事。广泛的沟通中,本来会有20多家媒体一同参与进来,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只有13家报纸达成协作。张宏负责拿出一个统一的社论版本,这个文本除了在他们自己的版面上得以完整刊行,别的媒体基于一些考虑进行了节略或修改。社
这一年里,气候谈判希望仍在的证据,不仅表现在非政府组织在失去了“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之后仍然活跃在国际舞台、各国政府代表在各种场合都大谈继续谈判的必要,而且表现在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微妙的政治变化上。    从寒冷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到温暖的墨西哥旅游城市坎昆,时隔一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的“年终总结大会”再度召开。这一年里,整个世界都未走出哥本哈根会议失败的阴影,因而对坎昆会议不再抱有很高期望,对
作家狄更斯曾经这样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狄更斯的哲言也正可以用来描写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  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有上层的决心、全民的支持,也因为遵循了解放思想、循序渐进、先试点后推广的路线与策略,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保持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
尾身幸次(Koji Omi),日本自民党的资深人士,自1983年起连续8次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曾出任大藏省政务次官、桥本内阁经济企划厅长官、小泉内阁科学技术政策和冲绳北方对策大臣、安倍内阁财务大臣等多个重要职务。  2004年11月,尾身幸次联合美国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ts、英国科学创新大臣David Sainsbury等多国官、产、学界要人发起成立了日本“科学技术与社会论坛(Scie
只要产业结构仍然停留在追求规模效益的重工业阶段(重工业只会集中在少数城市),农业还处于土地流转不畅,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缓慢之时,短时内中国就无法摆脱已经严重失衡的城市化模式。以政府行为加快城市化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就值得充分警惕。    中国经济怎样才能扭转颓势?注意!答案也许并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合适的路径是什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近来提出,只有加速推进城市化才能使中国经济
竞争政治是性丑闻转化为性丑闻政治的主要动因。非竞争政治中也有丑闻事件,但那里的丑闻事件只是工具,是高度选择性的,是为当权派党同伐异服务的。    性丑闻与性丑闻政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譬如某省审计局副局长与税务局女干部裸死于轿车之内,他们或是一桩性丑闻的主角,或是一桩普通谋杀案中的被害人,即便已被认定为一桩偷情事件中的意外事故受害人,也不会掀起权力圈里的惊涛骇浪,人们很快就会把整件事给淡忘。  性丑
烈日下的雅加达,偶尔会有一阵阵暴雨降临,让行进在路途中的人措手不及,这样的天气变化似乎和这个人口接近2亿、“东南亚最大的民主国家”有着某种默契。2009年末,正在各方积极宣扬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各种机遇与利好之际,距离中国大陆最远的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国内却突然出现了另类的举动,也使位于雅加达市中心的东盟总部的反应备受关注。  “在中爪哇日惹市等一些地方已经有企业和工人上街游行了,他们抗议即
战略产业是大国发展  过程中内生的东西    《南》:你比较早提出了“超级产业”的概念,后来被一些学者发展为战略产业,你的核心看法是什么?  赵:我说的超级产业和一般战略产业还不一样,是指战略产业里突出的、具有超大规模的。超越一般中小国家规模的产业,必须具有相当广阔的国内市场,由国家予以支持,才能发展起来。比如卫星,像韩国这样的国家一颗就覆盖了,没有商业的空间,自己搞它干嘛?但中国有这个条件,中国
在民主化的脚步逐渐稳定的台湾,“生活消费合作社”作为一家社会企业,肩负着如何带领社会孕育“消费改变社会”的正向力量的使命。其运行10年来,一路吵吵嚷嚷,问题不在不实行民主,而是民主远未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市面上黑心商品到处泛滥,当妈妈发现食物有问题,内心非常矛盾,担心孩子吃少了长不大,多吃一口又怕中毒。1990年代之初,当台北很多妈妈一起讨论这个矛盾时,一个机缘诞生了,大家想一起来买好东西
《金钱统治》  陈雨露 杨栋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很多人被金钱统治,不管钱少还是钱多,都没有真正的幸福。是幸福,而非金钱,其实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学教授陈雨露和他的博士生杨栋,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既然人被金钱统治总是不幸福的,那么,如果能不被金钱统治,而成为金钱的好管家,金钱就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幸福。  这本书回顾了2000年的中国货币史,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