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的效果。方法:实验中根尖周炎患者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接受拔牙治疗,从中抽取11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组别确定为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对照组拔牙后3个月种植牙,实验组拔牙同期种植牙,对两組种植成功率、种植牙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种植成功率为92.73%较对照组90.91提升略高,但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骨高度、骨吸收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7.27%较对照组5.45%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可提升种植成功率,提升种植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根尖周炎;拔牙;同期;种植牙;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151-01
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牙根尖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位置的炎症性疾病,多因为牙齿根管系统细菌、病毒性物质侵入根尖周围组织引发,在发病之后因为感染的刺激侵入物表现出防御反应,出现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等问题,对牙周健康影响非常严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疾病干预[1]。目前对于该病主要使用切开引流、开髓引流和根管治疗等方式,但是效果均不理想,患者往往需要拔牙,但是拔牙对牙齿的美观程度造成影响,为了弥补上述问题,一般在术后进行种植牙治疗。对于种植牙开展时间,临床一般包括拔牙后择期和拔牙后即可种植两种方式,因此需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实验中根尖周炎患者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接受拔牙治疗,从中抽取11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组别确定为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纳入指标: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根尖周炎的诊断标准[2];2)以完成拔牙治疗;3)缺牙牙槽嵴厚度7mm以上,周围至少2mm骨质包绕,咬合时缺牙区牙槽嵴顶至对颌牙距离大于5mm;4)签署实验同意书,同时接受种植牙。排除指标: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化脓性;2)急性炎症期;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4)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5)临床未进行完善的检查。6)慢性根尖炎x线表现炎症不大于3mm。对照组由25例男性、30例女性为组成,年龄在23-57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0.04±2.87),实验组由24例男性、31例女性组成,年龄在22-57岁之间,年龄均数为(39.78±2.96)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拔牙之后的3个月进行种植牙,准备牙床,与患者商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种植体,种植体直径10mm,将种植体植入缺损区域,确定植体顶部处于牙槽顶部1mm以下,后将牙龈瓣松解,复位牙龈,进行缝合。
实验组在拔牙同期种植牙,拔牙使用微创技术,拔除牙齿之后将患牙牙窝内部相关病变组织清除,同时切除参与肉芽和相关组织,刮除牙周袋内壁,对牙体周边进行修整处理,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80000U)混合液对拔牙创口进行清洗,之后进行种植牙操作,种植体直径6-8mm,操作流程与对照组一致。
两组种植体均为美国种植体美国3A换nobel active 根型植体,拔牙后种植体与骨间间隙如高于2mm则需植骨,种植牙位置为左下六、右下六,在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即刻种植术后3个月修复,植骨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1)两组种植成功率评估,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检查,如种植体、义齿无松动,牙齿排列整齐,咀嚼和咬合正常,骨结合稳定,ISQ测量值大于60表示骨结合成功。如治疗后种植体明显松动,咀嚼和咬合存在疼痛,周边牙龈溢浓表示种植失败。成功率=成功例数/组间例数*100.00%。
(2)两组种植质量评估,通过种植体长度、种植体直径以及骨吸收指标进行对比。
(3)两组并发症率评估,即牙周肿痛、牙齿松动、周边脓肿溢液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t值检验;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n,%),进行统计学卡方(X2)检验。两个项目经统计学分析最终可得到P值,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种植成功率评估
实验组种植成功率为92.73%较对照组90.91提升略高,但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率评估
实验组并发症率7.27%较对照组5.45%无较大差异,P>0.05,详见表3。
3讨论
根尖周炎属于非常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发生在牙根尖组织,属于一种恶性感染,对于炎症久治不愈的患者一般因为疼痛而选择将患牙拔除,但是在患牙拔除之后造成牙齿缺失,考虑进行种植牙,以恢复牙齿完整性[3]。
上文数据对比可见,实验组种植成功率为92.73%较对照组90.91提升略高,但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骨高度、骨吸收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7.27%较对照组5.45%无较大差异,P>0.05。分析原因:拔牙后择期种植牙存在一些问题,在牙齿拔除后牙槽骨被生理性吸收,骨高度降低,种植牙齿难度增加,而且牙周袋内的炎症还会导致牙槽骨吸收量降低,减少种植区域骨量,因此种植牙成功率较低,无法保证原有牙槽骨宽度和高度[4];拔牙同期种植牙则将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可以保证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机械性结合,促使骨组织改建和再生,使骨组织发生继发性的骨结合,提升种植牙稳定性[5]。拔牙之后立即开展种植牙可防止牙槽骨生理性吸收,防止骨量不足的问题,因此植体长度、植骨高度更加理想,而且拔牙后新牙窝解剖结构和环境较为理想,无细菌等感染的问题,为种植体的提供理想环境,而且手术操作可以对牙龈等进行修复,减少了手术次数,术后并发症也较少[6]。
综上可见,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可提升种植成功率,提升种植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宫月娇.拔牙同期行种植牙治疗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7):10-12.
[2]周会,吕林虎,刘敏.美学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2(4):495-498.
[3]张宁,方科娜,陈可.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9):1182-1184.
[4]李传洁,刘洪臣.感染部位即刻种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17(1):46-50.
[5]杜小润.对根尖周炎患者使用拔牙后即刻种植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23(18):196-197.
[6]张荷馨,李新月.重度牙周炎拔牙后位点保存不同膜覆盖技术的疗效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20,36(10):962-967.
关键词:根尖周炎;拔牙;同期;种植牙;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151-01
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牙根尖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位置的炎症性疾病,多因为牙齿根管系统细菌、病毒性物质侵入根尖周围组织引发,在发病之后因为感染的刺激侵入物表现出防御反应,出现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等问题,对牙周健康影响非常严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疾病干预[1]。目前对于该病主要使用切开引流、开髓引流和根管治疗等方式,但是效果均不理想,患者往往需要拔牙,但是拔牙对牙齿的美观程度造成影响,为了弥补上述问题,一般在术后进行种植牙治疗。对于种植牙开展时间,临床一般包括拔牙后择期和拔牙后即可种植两种方式,因此需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实验中根尖周炎患者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接受拔牙治疗,从中抽取11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组别确定为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纳入指标: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根尖周炎的诊断标准[2];2)以完成拔牙治疗;3)缺牙牙槽嵴厚度7mm以上,周围至少2mm骨质包绕,咬合时缺牙区牙槽嵴顶至对颌牙距离大于5mm;4)签署实验同意书,同时接受种植牙。排除指标: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化脓性;2)急性炎症期;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4)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5)临床未进行完善的检查。6)慢性根尖炎x线表现炎症不大于3mm。对照组由25例男性、30例女性为组成,年龄在23-57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0.04±2.87),实验组由24例男性、31例女性组成,年龄在22-57岁之间,年龄均数为(39.78±2.96)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拔牙之后的3个月进行种植牙,准备牙床,与患者商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种植体,种植体直径10mm,将种植体植入缺损区域,确定植体顶部处于牙槽顶部1mm以下,后将牙龈瓣松解,复位牙龈,进行缝合。
实验组在拔牙同期种植牙,拔牙使用微创技术,拔除牙齿之后将患牙牙窝内部相关病变组织清除,同时切除参与肉芽和相关组织,刮除牙周袋内壁,对牙体周边进行修整处理,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80000U)混合液对拔牙创口进行清洗,之后进行种植牙操作,种植体直径6-8mm,操作流程与对照组一致。
两组种植体均为美国种植体美国3A换nobel active 根型植体,拔牙后种植体与骨间间隙如高于2mm则需植骨,种植牙位置为左下六、右下六,在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即刻种植术后3个月修复,植骨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1)两组种植成功率评估,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检查,如种植体、义齿无松动,牙齿排列整齐,咀嚼和咬合正常,骨结合稳定,ISQ测量值大于60表示骨结合成功。如治疗后种植体明显松动,咀嚼和咬合存在疼痛,周边牙龈溢浓表示种植失败。成功率=成功例数/组间例数*100.00%。
(2)两组种植质量评估,通过种植体长度、种植体直径以及骨吸收指标进行对比。
(3)两组并发症率评估,即牙周肿痛、牙齿松动、周边脓肿溢液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t值检验;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n,%),进行统计学卡方(X2)检验。两个项目经统计学分析最终可得到P值,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种植成功率评估
实验组种植成功率为92.73%较对照组90.91提升略高,但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率评估
实验组并发症率7.27%较对照组5.45%无较大差异,P>0.05,详见表3。
3讨论
根尖周炎属于非常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发生在牙根尖组织,属于一种恶性感染,对于炎症久治不愈的患者一般因为疼痛而选择将患牙拔除,但是在患牙拔除之后造成牙齿缺失,考虑进行种植牙,以恢复牙齿完整性[3]。
上文数据对比可见,实验组种植成功率为92.73%较对照组90.91提升略高,但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骨高度、骨吸收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7.27%较对照组5.45%无较大差异,P>0.05。分析原因:拔牙后择期种植牙存在一些问题,在牙齿拔除后牙槽骨被生理性吸收,骨高度降低,种植牙齿难度增加,而且牙周袋内的炎症还会导致牙槽骨吸收量降低,减少种植区域骨量,因此种植牙成功率较低,无法保证原有牙槽骨宽度和高度[4];拔牙同期种植牙则将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可以保证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机械性结合,促使骨组织改建和再生,使骨组织发生继发性的骨结合,提升种植牙稳定性[5]。拔牙之后立即开展种植牙可防止牙槽骨生理性吸收,防止骨量不足的问题,因此植体长度、植骨高度更加理想,而且拔牙后新牙窝解剖结构和环境较为理想,无细菌等感染的问题,为种植体的提供理想环境,而且手术操作可以对牙龈等进行修复,减少了手术次数,术后并发症也较少[6]。
综上可见,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可提升种植成功率,提升种植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宫月娇.拔牙同期行种植牙治疗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7):10-12.
[2]周会,吕林虎,刘敏.美学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2(4):495-498.
[3]张宁,方科娜,陈可.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9):1182-1184.
[4]李传洁,刘洪臣.感染部位即刻种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17(1):46-50.
[5]杜小润.对根尖周炎患者使用拔牙后即刻种植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23(18):196-197.
[6]张荷馨,李新月.重度牙周炎拔牙后位点保存不同膜覆盖技术的疗效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20,36(10):96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