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到2011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到2016年《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下发,再到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和重要指示,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心和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可以说,对学校体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要真正贯彻落实好这些文件精神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重视体育的观念如何真正落实;城乡发展尚不均衡;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存在严重缺口;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这些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一起努力,共同推动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新发展。
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
虽然随着中考体育分值不断加大、学校体育竞赛持续开展、体育与文化观念不断更新的影响,学校体育受到了一定关注,但还远远不够,学校喊口号、家长忽视、学生应付现象依然存在,即使是将体育纳入中考的初中阶段,也存在突击训练、体育课改成训练课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应试体育”现象。2019年底,云南省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引发热议,不久前,青岛家长集体抗议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这些都说明要提高体育的地位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移风易俗、转变观念,跳出体育看体育,充分认识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明确学校体育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而且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新理念,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才能更好推动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新发展。
2 政策引领,系统把握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举措
(1)真正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现实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无形之间呈现出重智育,轻体育的现状,学校的体育课,只排上课表而用来上其他课的情况。这次《意见》不仅提出要开齐开足,重点强调“上好”,这些应该引起学校,特别是校长们足够的重视,真正落实这一要求,不仅在体育课时的安排上应当足够,更要注意体育课的质量。
(2)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但当前体育师资缺口较大,特别在农村中小学校,除了少部分区域优势较好的学校配齐体育专业教师外,更多的学校严重差缺,有的学校甚至一个专业体育教师都没有,难以满足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需求。姚明在“两会”期间参加体育界别小组讨论时,曾说:“说某人语文不好,会说‘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是个笑话。但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孩子的体育真是语文老师教的,英语老师教健美操,语文老师教羽毛球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力度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确保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高效开展,也有利于保障“体教融合”落到实处。
(3)努力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性条件,受区域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短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直是体育均衡发展亟待突破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许多中小学校,特别是偏远的村小学,连一块像样的乒乓球台都没有,更不用说标准的篮球场田径运动场,塑胶跑道更是天方夜谭了。像这样的条件,要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从体育运动中找到真正快乐,是不大现实的。作为学校应当想办法,努力争取社会贤达、校友的捐助,另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更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帮助学校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
(4)建立健全优化评价体系。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內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体育教师发展方面,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要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应当保证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对体育教师未来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更加尊重体育教师,强化激励措施,能从根本上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5)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要建立学校体育的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行政问责机制。对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将是否“开齐开足体育课”上升到对党是否忠诚的高度,建立约谈有关主管负责人的机制。
我们坚信,有政策的指导、学校的引导、社会的支持、家庭的扶持、学生的努力,在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努力下,学校体育工作一定能迎来新时代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从“健康第一”理念到“健康发展”现实的转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二中学)
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
虽然随着中考体育分值不断加大、学校体育竞赛持续开展、体育与文化观念不断更新的影响,学校体育受到了一定关注,但还远远不够,学校喊口号、家长忽视、学生应付现象依然存在,即使是将体育纳入中考的初中阶段,也存在突击训练、体育课改成训练课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应试体育”现象。2019年底,云南省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引发热议,不久前,青岛家长集体抗议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这些都说明要提高体育的地位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移风易俗、转变观念,跳出体育看体育,充分认识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明确学校体育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而且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新理念,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才能更好推动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新发展。
2 政策引领,系统把握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举措
(1)真正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现实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无形之间呈现出重智育,轻体育的现状,学校的体育课,只排上课表而用来上其他课的情况。这次《意见》不仅提出要开齐开足,重点强调“上好”,这些应该引起学校,特别是校长们足够的重视,真正落实这一要求,不仅在体育课时的安排上应当足够,更要注意体育课的质量。
(2)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但当前体育师资缺口较大,特别在农村中小学校,除了少部分区域优势较好的学校配齐体育专业教师外,更多的学校严重差缺,有的学校甚至一个专业体育教师都没有,难以满足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需求。姚明在“两会”期间参加体育界别小组讨论时,曾说:“说某人语文不好,会说‘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是个笑话。但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孩子的体育真是语文老师教的,英语老师教健美操,语文老师教羽毛球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力度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确保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高效开展,也有利于保障“体教融合”落到实处。
(3)努力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性条件,受区域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短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直是体育均衡发展亟待突破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许多中小学校,特别是偏远的村小学,连一块像样的乒乓球台都没有,更不用说标准的篮球场田径运动场,塑胶跑道更是天方夜谭了。像这样的条件,要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从体育运动中找到真正快乐,是不大现实的。作为学校应当想办法,努力争取社会贤达、校友的捐助,另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更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帮助学校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
(4)建立健全优化评价体系。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內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体育教师发展方面,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要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应当保证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对体育教师未来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更加尊重体育教师,强化激励措施,能从根本上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5)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要建立学校体育的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行政问责机制。对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将是否“开齐开足体育课”上升到对党是否忠诚的高度,建立约谈有关主管负责人的机制。
我们坚信,有政策的指导、学校的引导、社会的支持、家庭的扶持、学生的努力,在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努力下,学校体育工作一定能迎来新时代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从“健康第一”理念到“健康发展”现实的转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