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背景下常有热题材,然而大趋势中更有大商机。与大趋势同行,你会乘风破浪,事半功倍;在大趋势中"淘金",更能财源滚滚,风调雨顺。
一个全面提速的社会正在到来
老牛般的农业社会、汽车般的工业社会正在成为历史,火箭般的信息社会已经到来,光速般的知识社会正在到来。
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电脑最明显,从8086到奔腾三代,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在世界著名家电企业、手机企业,几天出一种新款式已不稀奇。一度独领风骚的太阳神为何失利,除了多元化以外,很久没有新品上市也是重要原因。
信息流动加速--几倍十几倍的加速是傻子也能感觉得到的了,从信函、电报、传真到网络,可以说人类在地球上的信息流通速度已接近极限,剩下来只是完善它的问题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是现在还看不透彻的。
社会热点新闻加速--以往的年代,一个热点新闻会成为许多人津津乐道许久的一个话题,现在不行了,某个热点新闻余温犹在时,另一个热点新闻又轰然闹开了,几个热点新闻同时涌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消费新潮流的更迭时间大大加速了,每一轮新商品的流行时间大大缩短了,经常还会出现几种新商品混战成一团的情况,如彩电的"超平、纯平、镜面"的差别,就把我给弄糊涂了。
市场的细分化、模糊化同时演进
市场正从各个方向、层面上越分越细,女人广场、平价超市、小小神童洗衣机、高兴就好、太子奶、智能住宅等,都是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消费群的。
但许多新的产品又往往让以往的细分策略难堪,手机、因特网、无氟冰箱、超平纯平彩电等,它又不认这些所谓的细分市场,因为对谁它都是有诱惑力的。
商品的原有分类滞后也带来市场上的许多混乱,例如商务通或掌上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摆在办公用品专柜卖好还是摆在电脑商店卖好,就是一个新的课题。再如海尔的整体厨房算一个什么东西,也挺叫人着难。
市场细分化和市场模糊化理论各有各的理由,并各有各的成功案例,真的令人很烦。
这是对商人一种新的智力考验,不市场细分不行,过度迷信市场细分也不行,夹在中间却更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一败涂地。
生活形态的变化日新月异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崔健的这句歌词棒极了。
衣的变化一浪接一浪:皮衣、运动装、休闲装--食的变化一波连一波:泉水鸡、磨芋鸭、酸菜鱼、泡椒兔……住的变化一级升一级:二手房、变维、错层、跃层……行的变化一风胜一风:大客、中巴、小车、旅行车……
还有人际交流的变化、工作方式的变化、休闲情调的变化……写一篇万字文章也只能触及皮毛。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虽然仍是推动变化的主力军,但如今企业家和商人也并不示弱,在创新策划人或广告公司的协助下,他们亦经常反客为主,提出一串又一串的消费新观念、新概念、新名词,力图引导消费者购买他们的商品,近几年来的收获真是不小。
消费者和商家也许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市场角力,谁胜谁负,抑或双赢,现在一时还看不清楚。
消费者愈发清醒也更加困惑
面对空前丰富的商品选择,面对空前猛烈的广告攻势,现在的消费者是更聪明了还是更愚蠢了?这个傻瓜提出的问题着实难倒了不少聪明人,两种答案都有,谁也说不服谁。
正方认为:现在的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九家二十家,他们不相信广告也怀疑公关,他们对折扣赠送抽奖等促销活动的热情急剧下降,他们的心已被重重疑惑包起来了,越来越不易被商家打动,更莫说感动了。他们已经聪明绝顶了。
反方认为:现在的消费者更困惑了更迷茫了,连专家也未弄清"维他命原B5"是什么玩艺,更莫说一般消费者了。普通的水有必要搞"27层净化"吗,是不是故弄玄虚呢?谁也说不清楚,却也只好相信。他们买一套新家电、一台新电脑时,各类说明书几大本,从头读到尾的人少之又少,聪明又从何谈起?
我认为,消费者是愈发清醒又更加困惑了,这两者搅合在一起向前滚动,其间大有奥妙,大有供商人利用的空间,利用得好左右逢源,利用得差处处碰壁。
高灵敏度的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建立信息系统,许多企业都在做了,但对这套系统的高灵敏度却有所忽视。这套系统绝不应该是用来做摆设的花瓶,以下三个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新信息知道晚了不行,特别是对自己有利的新信息不仅一定要知道,而且要最早知道。对新信息反应太慢也不行,信息不只是个归档的问题,而是要作出最快捷反应的问题,就像索尼总裁见到中学生拿着收音机跳舞后的快速反应一样。
对信息效应的连续追踪不力不行,万燕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它最先造出VCD,但业界的辉煌却不属于它,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VCD信息效应的追踪乏力。
所有信息的核心是消费者的信息--特别是直接消费者的信息,越丰富越好,越细致越好,中国商人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
网上营销发出最强劲的挑战
中国商人仿佛一直是被推着走的,当他们顺着"4P"、"6P"、"大市场营销"的老路,刚刚对西方营销的研究和借鉴到达最高境界--"整合营销传播"的境界时,该死的网上营销(电子商务)又窜出来了。
网上营销目前在中国不成熟,有种种弊端,但对传统商业的冲击显然是空前巨大的,而且一切才刚刚开始。
从横的方面来说,从大城市开始,再向中小城市,最后连接乡镇,这是中国网上营销的必由之路。
从纵的方面来说,首先是网上优选一切商品,接着是网上购买部分商品,购买越来越多的物品,直到购买一切,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不知道这个过程会有多长,但稍稍回顾一下电话、手机、电脑、上网的普及速度显然是有益的,回忆一下估计落后者的凄凉命运显然是有益的。
当然,网上营销绝对不可能取代一切传统营销,商人应该充分利用它但不要迷信它,传统营销--特别是与网上营销有效结合的传统营销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大有其发展的空间。
高品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如果说人类的前程是光明的话,那消费者和商人对高品质的追求功不可没。问题在于,品质问题正在被注入新的内容,而对此有足够重视的商人似乎还不多。
至少四个方面的高品质缺一不可,缺哪一块哪一块就将成为"导致木桶漏水的那一块短木板"。
产品品质仍是第一位的,科龙的产品、宝洁的产品仍是典范。不论以前的名声如何,不论广告做得如何的出色,只要产品品质出了问题,麻烦仍是巨大的。
营销品质仿佛是一个新提法,其实不然。在全程营销的概念中,连产品品质也被纳入了其中,足见其地位的显赫。
服务品质已经单独提出了,且地位日益上升。中国的许多公园、饭店的硬件并不差,比起迪斯尼乐园(一年3000万游客)、希尔顿饭店(客房空置率很低)为何有天壤之别呢,服务品质不行是核心原因之一。
创意品质的问题也提出来了,不少商人可能还搞不懂,什么?还有创意品质?当然有,你仍不知道宝洁营销、新加坡航空公司、微软视窗系统等创意含量极高的话,那你的的确确开始落伍了。
先不要急着抱怨市场,全面检查一下我们的品质如何再说吧--即使曾有过高品质记录的也得再查查。
专业化的策划、咨询、顾问公司崛起
21世纪,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公司仍然存在并将在竞争中"减量增质"、"分工重组"、"优势集中"。同时,大量的新型的边缘性的头脑产业公司将崛起。
纵横交叉、盘根错结的新老问题使企业家的头大了,松下总裁的那一句"企业90%的问题我都不懂"的至理名言。谁才懂呢?那些专业化的策划、咨询、顾问公司懂。
大批新型的策划、咨询、顾问公司出现时,起点一般很高,但它们大多不以全能的姿态登场,而是以专业分工、有机合作、双赢多赢的形象问世。对每一个头脑公司而言,它们不再是什么业务都接,连宣称都不敢,因为无人相信,因为能同时做好所有业务的公司快要绝迹了。"本公司有业务局限"将成为新的流行名词。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宠儿,将同时受到几个或十几个这类专业公司的悉心照料。
在某种情况下,这些公司也短期或长期地与企业结成虚拟的命运共同体,有紧密的、半紧密的多种形式。到头来谁控股也说不一定,这将是一个最有趣的新经济现象。
与顾客的距离缩短,再缩短
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就是亏损额,距离越远亏损越大,这将是21世纪新定律之一。一场缩短与消费者距离的大战已经打响。
商人和企业家们正使出吃奶的力气,从各个方面去缩短自己与顾客的距离,有的从改善第一线员工的素质开始,有的从品牌形象的亲切感开始,有的从总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亲自站柜台开始,有的从大规模的公益广告活动开始,方法有如野草般的丰茂。
各种各样的老顾客俱乐部、业主会所、业主音乐晚会、顾客调查问卷……方兴未艾,"企业与消费者心连心",--正在从口号的阴影中大踏步的走出,中国消费者的福音才刚刚开始。
那些仍然与顾客保持相当距离的、意见箱建议箱陈旧破烂的、顾客投诉热线经常占线的、从来没有开过一次消费者座谈会的、时有对顾客不敬举动的、动不动与顾客对簿公堂的公司与商场,不过是仍在积蓄某一天炸毁自己的炸药罢了。
创意在产品、营销、服务中大放光华
从创意品质的新角度来说,现在的竞争既越来越激烈,又越来越不激烈了,一切取决于创意的质量等级和吸纳速度。对创意为先的企业来说,竞争太不激烈了,因为常规的或平庸的企业太多了,它们经常忍不住对此笑出声来。
不久的将来,企业将新的品质进行分类:创意型企业与常规型或平庸型企业。
新奇绝妙的创意产品将横扫千军,如功能、外观、广告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商务通",闪电似的崛起弄得对手找不着北。请记住:"怀揣着钱买不到真正的好东西"的消费者还多的是。
高招频出的创意营销将势如破竹,如重庆地王广场,以拍卖的方式销售六个热门旺铺,每平米的售价竟然高达32万元,把他们自己也吓了一跳。
超群出众的创意服务将笑到最后,服务决不是只要有真诚、细心就够了,还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注入其中,使服务经常给顾客带来意外的惊喜。
一个企业只要在以上三方面将基本素质与创意品质融为一体,那它的竞争对手将不寒而栗。可惜中国商人这方面还任重道远。
小型化的公司业绩不一定小
商机正如地震后大地的泉水,从各个陌生的连接处喷涌而出。这些商机,过去多被大企业的"研究开发部"抓住了。现在大有改观,网上信息的自由获取使大小公司一齐站到了起跑线上,而小公司的创新欲望、创新斗志之强是大公司难以相比的。
只要抓住了某一个商机,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发,再专注于在市场上大有前途的那一个点,小公司也能迅速创出一番大业绩,如日本冈野工业公司,只生产手机手提电脑的专用锂电池,市场占有率高达100%。
小公司的产品也许不大,但由于它可以销往全世界的市场,做大市场一样是可能的。如箭牌口香糖、双汇火腿肠、重庆火锅……都已有一番不俗的业绩可考。
在未来的经济时代,企业总产值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个人纯收益率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大有大的难处,赫赫大宇不也雪崩似的倒下了吗?
这一现象真是中国商界创业者--那些没有巨额资产、家族背景的中国商界创业者的福音。
围绕附加值展开新一轮竞争
商品质量的差距正在缩小,商品附加值的差距却正在扩大。中国商人在这方面高度警觉并果断采取行动的还不够多。
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地阔天宽,对于信息社会中的个人来说,文化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文化品味越来越成为他购物时考虑的核心因素。可口可乐、万宝路、麦当劳的产品本身究竟有多大的了不起呢?但它们所蕴涵的美国文化(精神)却是谁也不敢小瞧的。
感情附加值的开发潜力无穷,在产品中直接注入感情一直是中国产品的弱项,许多商人、企业家可能至今还以为感情只能由广告、公关注入。错了,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至今也还没生产出像"芭比娃娃"这种感情居然延续几代人的玩具来。
趣味附加值开发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让商品变得更幽默、更恢谐、更风趣、更可爱可笑一些的追求在中国提了好多年了,为什么收效老是不大呢,其间奥妙值得深究。
附加值的开发是只有起点却没有终点的,绿色附加值、明星附加值、造型附加值、格调附加值……够我们开发一生的了。
(编辑李彬)
一个全面提速的社会正在到来
老牛般的农业社会、汽车般的工业社会正在成为历史,火箭般的信息社会已经到来,光速般的知识社会正在到来。
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电脑最明显,从8086到奔腾三代,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在世界著名家电企业、手机企业,几天出一种新款式已不稀奇。一度独领风骚的太阳神为何失利,除了多元化以外,很久没有新品上市也是重要原因。
信息流动加速--几倍十几倍的加速是傻子也能感觉得到的了,从信函、电报、传真到网络,可以说人类在地球上的信息流通速度已接近极限,剩下来只是完善它的问题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是现在还看不透彻的。
社会热点新闻加速--以往的年代,一个热点新闻会成为许多人津津乐道许久的一个话题,现在不行了,某个热点新闻余温犹在时,另一个热点新闻又轰然闹开了,几个热点新闻同时涌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消费新潮流的更迭时间大大加速了,每一轮新商品的流行时间大大缩短了,经常还会出现几种新商品混战成一团的情况,如彩电的"超平、纯平、镜面"的差别,就把我给弄糊涂了。
市场的细分化、模糊化同时演进
市场正从各个方向、层面上越分越细,女人广场、平价超市、小小神童洗衣机、高兴就好、太子奶、智能住宅等,都是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消费群的。
但许多新的产品又往往让以往的细分策略难堪,手机、因特网、无氟冰箱、超平纯平彩电等,它又不认这些所谓的细分市场,因为对谁它都是有诱惑力的。
商品的原有分类滞后也带来市场上的许多混乱,例如商务通或掌上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摆在办公用品专柜卖好还是摆在电脑商店卖好,就是一个新的课题。再如海尔的整体厨房算一个什么东西,也挺叫人着难。
市场细分化和市场模糊化理论各有各的理由,并各有各的成功案例,真的令人很烦。
这是对商人一种新的智力考验,不市场细分不行,过度迷信市场细分也不行,夹在中间却更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一败涂地。
生活形态的变化日新月异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崔健的这句歌词棒极了。
衣的变化一浪接一浪:皮衣、运动装、休闲装--食的变化一波连一波:泉水鸡、磨芋鸭、酸菜鱼、泡椒兔……住的变化一级升一级:二手房、变维、错层、跃层……行的变化一风胜一风:大客、中巴、小车、旅行车……
还有人际交流的变化、工作方式的变化、休闲情调的变化……写一篇万字文章也只能触及皮毛。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虽然仍是推动变化的主力军,但如今企业家和商人也并不示弱,在创新策划人或广告公司的协助下,他们亦经常反客为主,提出一串又一串的消费新观念、新概念、新名词,力图引导消费者购买他们的商品,近几年来的收获真是不小。
消费者和商家也许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市场角力,谁胜谁负,抑或双赢,现在一时还看不清楚。
消费者愈发清醒也更加困惑
面对空前丰富的商品选择,面对空前猛烈的广告攻势,现在的消费者是更聪明了还是更愚蠢了?这个傻瓜提出的问题着实难倒了不少聪明人,两种答案都有,谁也说不服谁。
正方认为:现在的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九家二十家,他们不相信广告也怀疑公关,他们对折扣赠送抽奖等促销活动的热情急剧下降,他们的心已被重重疑惑包起来了,越来越不易被商家打动,更莫说感动了。他们已经聪明绝顶了。
反方认为:现在的消费者更困惑了更迷茫了,连专家也未弄清"维他命原B5"是什么玩艺,更莫说一般消费者了。普通的水有必要搞"27层净化"吗,是不是故弄玄虚呢?谁也说不清楚,却也只好相信。他们买一套新家电、一台新电脑时,各类说明书几大本,从头读到尾的人少之又少,聪明又从何谈起?
我认为,消费者是愈发清醒又更加困惑了,这两者搅合在一起向前滚动,其间大有奥妙,大有供商人利用的空间,利用得好左右逢源,利用得差处处碰壁。
高灵敏度的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建立信息系统,许多企业都在做了,但对这套系统的高灵敏度却有所忽视。这套系统绝不应该是用来做摆设的花瓶,以下三个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新信息知道晚了不行,特别是对自己有利的新信息不仅一定要知道,而且要最早知道。对新信息反应太慢也不行,信息不只是个归档的问题,而是要作出最快捷反应的问题,就像索尼总裁见到中学生拿着收音机跳舞后的快速反应一样。
对信息效应的连续追踪不力不行,万燕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它最先造出VCD,但业界的辉煌却不属于它,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VCD信息效应的追踪乏力。
所有信息的核心是消费者的信息--特别是直接消费者的信息,越丰富越好,越细致越好,中国商人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
网上营销发出最强劲的挑战
中国商人仿佛一直是被推着走的,当他们顺着"4P"、"6P"、"大市场营销"的老路,刚刚对西方营销的研究和借鉴到达最高境界--"整合营销传播"的境界时,该死的网上营销(电子商务)又窜出来了。
网上营销目前在中国不成熟,有种种弊端,但对传统商业的冲击显然是空前巨大的,而且一切才刚刚开始。
从横的方面来说,从大城市开始,再向中小城市,最后连接乡镇,这是中国网上营销的必由之路。
从纵的方面来说,首先是网上优选一切商品,接着是网上购买部分商品,购买越来越多的物品,直到购买一切,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不知道这个过程会有多长,但稍稍回顾一下电话、手机、电脑、上网的普及速度显然是有益的,回忆一下估计落后者的凄凉命运显然是有益的。
当然,网上营销绝对不可能取代一切传统营销,商人应该充分利用它但不要迷信它,传统营销--特别是与网上营销有效结合的传统营销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大有其发展的空间。
高品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如果说人类的前程是光明的话,那消费者和商人对高品质的追求功不可没。问题在于,品质问题正在被注入新的内容,而对此有足够重视的商人似乎还不多。
至少四个方面的高品质缺一不可,缺哪一块哪一块就将成为"导致木桶漏水的那一块短木板"。
产品品质仍是第一位的,科龙的产品、宝洁的产品仍是典范。不论以前的名声如何,不论广告做得如何的出色,只要产品品质出了问题,麻烦仍是巨大的。
营销品质仿佛是一个新提法,其实不然。在全程营销的概念中,连产品品质也被纳入了其中,足见其地位的显赫。
服务品质已经单独提出了,且地位日益上升。中国的许多公园、饭店的硬件并不差,比起迪斯尼乐园(一年3000万游客)、希尔顿饭店(客房空置率很低)为何有天壤之别呢,服务品质不行是核心原因之一。
创意品质的问题也提出来了,不少商人可能还搞不懂,什么?还有创意品质?当然有,你仍不知道宝洁营销、新加坡航空公司、微软视窗系统等创意含量极高的话,那你的的确确开始落伍了。
先不要急着抱怨市场,全面检查一下我们的品质如何再说吧--即使曾有过高品质记录的也得再查查。
专业化的策划、咨询、顾问公司崛起
21世纪,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公司仍然存在并将在竞争中"减量增质"、"分工重组"、"优势集中"。同时,大量的新型的边缘性的头脑产业公司将崛起。
纵横交叉、盘根错结的新老问题使企业家的头大了,松下总裁的那一句"企业90%的问题我都不懂"的至理名言。谁才懂呢?那些专业化的策划、咨询、顾问公司懂。
大批新型的策划、咨询、顾问公司出现时,起点一般很高,但它们大多不以全能的姿态登场,而是以专业分工、有机合作、双赢多赢的形象问世。对每一个头脑公司而言,它们不再是什么业务都接,连宣称都不敢,因为无人相信,因为能同时做好所有业务的公司快要绝迹了。"本公司有业务局限"将成为新的流行名词。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宠儿,将同时受到几个或十几个这类专业公司的悉心照料。
在某种情况下,这些公司也短期或长期地与企业结成虚拟的命运共同体,有紧密的、半紧密的多种形式。到头来谁控股也说不一定,这将是一个最有趣的新经济现象。
与顾客的距离缩短,再缩短
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就是亏损额,距离越远亏损越大,这将是21世纪新定律之一。一场缩短与消费者距离的大战已经打响。
商人和企业家们正使出吃奶的力气,从各个方面去缩短自己与顾客的距离,有的从改善第一线员工的素质开始,有的从品牌形象的亲切感开始,有的从总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亲自站柜台开始,有的从大规模的公益广告活动开始,方法有如野草般的丰茂。
各种各样的老顾客俱乐部、业主会所、业主音乐晚会、顾客调查问卷……方兴未艾,"企业与消费者心连心",--正在从口号的阴影中大踏步的走出,中国消费者的福音才刚刚开始。
那些仍然与顾客保持相当距离的、意见箱建议箱陈旧破烂的、顾客投诉热线经常占线的、从来没有开过一次消费者座谈会的、时有对顾客不敬举动的、动不动与顾客对簿公堂的公司与商场,不过是仍在积蓄某一天炸毁自己的炸药罢了。
创意在产品、营销、服务中大放光华
从创意品质的新角度来说,现在的竞争既越来越激烈,又越来越不激烈了,一切取决于创意的质量等级和吸纳速度。对创意为先的企业来说,竞争太不激烈了,因为常规的或平庸的企业太多了,它们经常忍不住对此笑出声来。
不久的将来,企业将新的品质进行分类:创意型企业与常规型或平庸型企业。
新奇绝妙的创意产品将横扫千军,如功能、外观、广告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商务通",闪电似的崛起弄得对手找不着北。请记住:"怀揣着钱买不到真正的好东西"的消费者还多的是。
高招频出的创意营销将势如破竹,如重庆地王广场,以拍卖的方式销售六个热门旺铺,每平米的售价竟然高达32万元,把他们自己也吓了一跳。
超群出众的创意服务将笑到最后,服务决不是只要有真诚、细心就够了,还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注入其中,使服务经常给顾客带来意外的惊喜。
一个企业只要在以上三方面将基本素质与创意品质融为一体,那它的竞争对手将不寒而栗。可惜中国商人这方面还任重道远。
小型化的公司业绩不一定小
商机正如地震后大地的泉水,从各个陌生的连接处喷涌而出。这些商机,过去多被大企业的"研究开发部"抓住了。现在大有改观,网上信息的自由获取使大小公司一齐站到了起跑线上,而小公司的创新欲望、创新斗志之强是大公司难以相比的。
只要抓住了某一个商机,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发,再专注于在市场上大有前途的那一个点,小公司也能迅速创出一番大业绩,如日本冈野工业公司,只生产手机手提电脑的专用锂电池,市场占有率高达100%。
小公司的产品也许不大,但由于它可以销往全世界的市场,做大市场一样是可能的。如箭牌口香糖、双汇火腿肠、重庆火锅……都已有一番不俗的业绩可考。
在未来的经济时代,企业总产值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个人纯收益率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大有大的难处,赫赫大宇不也雪崩似的倒下了吗?
这一现象真是中国商界创业者--那些没有巨额资产、家族背景的中国商界创业者的福音。
围绕附加值展开新一轮竞争
商品质量的差距正在缩小,商品附加值的差距却正在扩大。中国商人在这方面高度警觉并果断采取行动的还不够多。
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地阔天宽,对于信息社会中的个人来说,文化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文化品味越来越成为他购物时考虑的核心因素。可口可乐、万宝路、麦当劳的产品本身究竟有多大的了不起呢?但它们所蕴涵的美国文化(精神)却是谁也不敢小瞧的。
感情附加值的开发潜力无穷,在产品中直接注入感情一直是中国产品的弱项,许多商人、企业家可能至今还以为感情只能由广告、公关注入。错了,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至今也还没生产出像"芭比娃娃"这种感情居然延续几代人的玩具来。
趣味附加值开发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让商品变得更幽默、更恢谐、更风趣、更可爱可笑一些的追求在中国提了好多年了,为什么收效老是不大呢,其间奥妙值得深究。
附加值的开发是只有起点却没有终点的,绿色附加值、明星附加值、造型附加值、格调附加值……够我们开发一生的了。
(编辑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