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摘目的:研究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的有效方式。 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4例具有伤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将本院2012年1月前入院的34例具有伤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做为对照组。实验组的医护人员经过系统学习、专科培训之后,运用康惠尔系列换药、专科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运用传统换药方式对患者伤口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以及同等时间内伤口愈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的系统学习与专科培训,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的护理,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的认识,医院与患者可从根本上减少或者避免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糖尿病 伤口愈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46-01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脑卒中、心脏功能受损、高血压等并发症,这些疾病可导致老年患者行动受阻、皮肤瘙痒甚至长期卧床,因而易导致皮肤损伤。常见的伤口包括压疮、溃疡、抓伤、跌伤等。糖尿病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宣传教育的延迟、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缺乏等都是当前对糖尿病患者伤口护理所需面临的问题。笔者选取本院收治的具有伤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4例具有伤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将本院2012年1月前入院的34例 具有伤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做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所选患者必须满足II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愿意参加并且配合医护人员。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介于58-79岁之间,平均年龄(69.13±1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57-79岁,平均年龄(67.5±10.6);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年龄、伤口情况、以及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次血糖检查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运用传统换药方式对患者伤口进行护理
实验组的医护人员经过系统学习、专科培训之后,运用康惠尔系列换药、专科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伤口、造口方面的专科知识的学习
科学系统地学习康惠尔系列换药:对于II期有疱疹的患者采用0.5%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并用生理盐水擦洗棉球,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渗液,喷康惠尔造口粉,并加用泡沫敷料保护;III期伤口采用水凝胶和泡沫进行敷料保护,待坏死组织或者损伤组织软化、水解后在使用手术剪将其与正常组织分离。换药时间根据患者伤口的渗出液情况来看,一般情况3天/次,根据不同伤口情况进行调整。为防止新伤口的造成,注意控制热水袋的温度、正确修剪指甲、床单铺平整,保证2h翻身1次,穿宽松的衣袜,防止赤足行走,增加涂抹润肤霜的频率,主动或者被动增加患者的体能锻炼,促进全身血循环。
1.2.2 血糖的控制与伤口关系的专科知识的学习
(1)糖尿病专科知识的学习,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进行多次宣传,增加患者运动体能训练,控制饮食,以及及时的血糖监测。(2)注意营养支持,并且维持营养均衡,促进伤口的愈合。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劳动强度等计算出患者的摄入量,并根据个体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营养食谱。
1.3 评价方法
(1)依从性表现:准确依照医师嘱咐服药、适度运动、控制饮食、积极准确做好血糖自我监测、做好皮肤、足部等的保护。(2)血糖达标表现:患者的血糖波动显著减小,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空腹血糖应小于6.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小于8.0mmol/L。(3)伤口效果评定标准:新皮生成、创面愈合即为治愈;创面减小,无分泌物属于显效;渗出液减小、创面扩大即为好转,若创面无显著号转现象,渗出液液未减少甚至增多则属于无效,其中,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 软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伤口护理效果的比较,具体见表I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进行护理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规范患者伤口的观察记录以及恰当的换药护理对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和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因而护理人员在进行记录时应全面,并将记录本放置床头,使其他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情况。(2)应该对患者血糖和营养支持进行护理,糖尿病患者的伤口难愈合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因而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个体化营养支持,权衡不同食物的比重,并且进食应该规律,用药准时,并配合适当的锻炼。(3)医院应积极与社区进行互动教育,避免不必要的伤口的发生。
综上,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伤口的护理应注意从专科知识的学习,科学规范的换药方式,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医院与社区的互动教育几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周云华,方萍,徐绍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扶持社区护理的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62.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31.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糖尿病 伤口愈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46-01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脑卒中、心脏功能受损、高血压等并发症,这些疾病可导致老年患者行动受阻、皮肤瘙痒甚至长期卧床,因而易导致皮肤损伤。常见的伤口包括压疮、溃疡、抓伤、跌伤等。糖尿病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宣传教育的延迟、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缺乏等都是当前对糖尿病患者伤口护理所需面临的问题。笔者选取本院收治的具有伤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4例具有伤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将本院2012年1月前入院的34例 具有伤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做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所选患者必须满足II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愿意参加并且配合医护人员。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介于58-79岁之间,平均年龄(69.13±1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57-79岁,平均年龄(67.5±10.6);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年龄、伤口情况、以及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次血糖检查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运用传统换药方式对患者伤口进行护理
实验组的医护人员经过系统学习、专科培训之后,运用康惠尔系列换药、专科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伤口、造口方面的专科知识的学习
科学系统地学习康惠尔系列换药:对于II期有疱疹的患者采用0.5%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并用生理盐水擦洗棉球,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渗液,喷康惠尔造口粉,并加用泡沫敷料保护;III期伤口采用水凝胶和泡沫进行敷料保护,待坏死组织或者损伤组织软化、水解后在使用手术剪将其与正常组织分离。换药时间根据患者伤口的渗出液情况来看,一般情况3天/次,根据不同伤口情况进行调整。为防止新伤口的造成,注意控制热水袋的温度、正确修剪指甲、床单铺平整,保证2h翻身1次,穿宽松的衣袜,防止赤足行走,增加涂抹润肤霜的频率,主动或者被动增加患者的体能锻炼,促进全身血循环。
1.2.2 血糖的控制与伤口关系的专科知识的学习
(1)糖尿病专科知识的学习,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进行多次宣传,增加患者运动体能训练,控制饮食,以及及时的血糖监测。(2)注意营养支持,并且维持营养均衡,促进伤口的愈合。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劳动强度等计算出患者的摄入量,并根据个体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营养食谱。
1.3 评价方法
(1)依从性表现:准确依照医师嘱咐服药、适度运动、控制饮食、积极准确做好血糖自我监测、做好皮肤、足部等的保护。(2)血糖达标表现:患者的血糖波动显著减小,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空腹血糖应小于6.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小于8.0mmol/L。(3)伤口效果评定标准:新皮生成、创面愈合即为治愈;创面减小,无分泌物属于显效;渗出液减小、创面扩大即为好转,若创面无显著号转现象,渗出液液未减少甚至增多则属于无效,其中,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 软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伤口护理效果的比较,具体见表I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进行护理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规范患者伤口的观察记录以及恰当的换药护理对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和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因而护理人员在进行记录时应全面,并将记录本放置床头,使其他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情况。(2)应该对患者血糖和营养支持进行护理,糖尿病患者的伤口难愈合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因而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个体化营养支持,权衡不同食物的比重,并且进食应该规律,用药准时,并配合适当的锻炼。(3)医院应积极与社区进行互动教育,避免不必要的伤口的发生。
综上,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伤口的护理应注意从专科知识的学习,科学规范的换药方式,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医院与社区的互动教育几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周云华,方萍,徐绍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扶持社区护理的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62.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