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在林中,林在村中,核桃和木瓜挂满枝头,蜜蜂在玫瑰花瓣上飞舞……这是云南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副镇长、巴珠村党总支书记和勋带领全体村民绘出的美丽画卷。
和勋,藏族,1964年7月出生于巴珠村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1991年3月加入中国产党。1996年,32岁的和勋被推选为村干部,踏上了带领巴珠改变贫穷面貌的“长征路”。二十多年来,他连续几届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身体力行,为巴珠守护住了一颗“绿色宝珠”。
1996年,和勋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遇上一件棘手事。当时,塔城镇为了发展乡镇企业,开始大量采伐木料。是支持乡镇企业发展,还是为老百姓守住山林?和勋陷入两难境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他组织召开村党支部会议,毅然作出不同意采伐巴珠原始森林的决定。
1997年的一天,伐木队的人拉着砍伐树木的工具来到巴珠村,打算第二天开始砍伐树木。当天,以和国忠、和从宽以及老党员定珠为主的几个老人在当地多数人的支持下联合起来站在村委会的门口,不让伐木队的人进入,坚决反对砍伐树木。最后伐木队悻悻而走,巴珠村民用自己的力量抵制了外界的生态破坏行为。当时的护林前辈“巴珠森林的守护神”——和国忠临终前还嘱咐和勋:“一定要保护好巴珠的森林”,他还对和勋说“等我好了,我们要成立一个森林保护小组,我来当组长”。
和勋书记头脑灵活,敢于担当,他还领先提出发展教育理念,他认为巴珠村想要发展,就必须靠教育、靠人才,再穷也不能穷教育。2002年,由巴珠村与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学会共同建立的巴珠社区学习中心正式投入运行。
巴珠社区学习中心提供了一个学习分享和能力建设的平台,帮助社区成员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使社区重建他们自己的传统信仰体系。
巴珠社区学习中心培训和实践内容包括传统文化(藏绣、藏语、手工艺品、藏舞)培训、生态旅游、妇女健康、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管理、环境保护等。和勋书记大力支持学习中心相关活动,鼓励村民参与到保护生态,发展巴珠特色产业活动中来。
和勋认为光靠教育还不够,想摆脱贫困的帽子就得修路。他敢于面对和解决问题,1998年,和勋向上级部门申请到从各里卓到巴珠村委会的修路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路修好了,可问题又来了,公路两边的树可能要面临被砍伐的危机。
2002年的一天,有村民在公路旁砍了一棵湿柴,和勋听到此消息后,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制止并提出罚款1400元的决定。和勋说,上缴罚金后不得再将湿柴拉到家中,以此为例作为历史的见证。自此以后,巴珠再也没有发生路边砍湿柴的事件,就这样路修好了,青山也保住了。
2006年以前,白芸豆是当地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但种植白芸豆需要大量树干做支架,对活立木消耗较大,村“两委”决定减少白芸豆种植,改种中药材,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农民增收。
和勋把人工种植培育野生中药材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并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06年,在县扶贫办的扶持下,和勋购买了当归、木香、白术、桔梗、重楼等药材种子,他鼓励和支持勇于创业的村民,并无偿将种子提供给他们进行试种。通过努力,当年的药材种植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仅当归一项收入就达25万元。
“巴珠村最宝贵的财富是生态、是绿色,绝不能辜负这一片好山好水。”和勋说,多年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形成什么样的发展特征、主攻什么样的发展重点,巴珠村始终坚持生态发展规划,全村干部群众始终把守住青山绿水视为重要使命。
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勋和在地NGO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学会积极配合,支持、引导、组织培训,一起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保护生态的自觉行动。
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时,和勋牵头成立了药材产业、经济林果产业、畜牧产业、生态保护4个特色产业党小组;制定了生态保护村规民约,组建了护林队,带头保护生态,实现了巴珠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今,巴珠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人羡慕,森林覆盖率达到98.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打龙农小组的和光荣是巴珠村最早考上大学的学生,而当时的村委会没有资金来源,也没有党员活动经费。为了支持这位大学生,刚上任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的和勋组织召开党支部支委会议,并希望每位党员都能支持这位大学生,他带头捐款并筹集到50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500元。迪庆州民族职业学院的达摩史绕和白鲁小组的和成辉(仓巴),也是受和勋资助过的大学生,为了能帮助他俩减轻家庭的学费负担,和勋向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学会的会长刘蕴华老师申请到了贫困资助基金共16000元,为他们解决了学费问题。
巴珠是一个藏族聚居村落,人口虽少,却是镇内僧侣最多、信教群众最多的行政村。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民族团结搞不好,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稳定。为切实维护藏区和谐稳定,和勋时刻不敢松懈,制定了村“两委”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重点信教家庭及人员制度,经常深入信教群众家中,了解僧侣和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巴珠村创下连续20年来无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的记录,成为一个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村寨。
和勋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在高原的深山处,他用朴实的语言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家乡、对群众、对党的无限忠诚和赤诚之爱。
前不久,因工作成绩突出,和勋作为基层一线的少数民族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和勋,藏族,1964年7月出生于巴珠村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1991年3月加入中国产党。1996年,32岁的和勋被推选为村干部,踏上了带领巴珠改变贫穷面貌的“长征路”。二十多年来,他连续几届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身体力行,为巴珠守护住了一颗“绿色宝珠”。
1996年,和勋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遇上一件棘手事。当时,塔城镇为了发展乡镇企业,开始大量采伐木料。是支持乡镇企业发展,还是为老百姓守住山林?和勋陷入两难境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他组织召开村党支部会议,毅然作出不同意采伐巴珠原始森林的决定。
1997年的一天,伐木队的人拉着砍伐树木的工具来到巴珠村,打算第二天开始砍伐树木。当天,以和国忠、和从宽以及老党员定珠为主的几个老人在当地多数人的支持下联合起来站在村委会的门口,不让伐木队的人进入,坚决反对砍伐树木。最后伐木队悻悻而走,巴珠村民用自己的力量抵制了外界的生态破坏行为。当时的护林前辈“巴珠森林的守护神”——和国忠临终前还嘱咐和勋:“一定要保护好巴珠的森林”,他还对和勋说“等我好了,我们要成立一个森林保护小组,我来当组长”。
和勋书记头脑灵活,敢于担当,他还领先提出发展教育理念,他认为巴珠村想要发展,就必须靠教育、靠人才,再穷也不能穷教育。2002年,由巴珠村与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学会共同建立的巴珠社区学习中心正式投入运行。
巴珠社区学习中心提供了一个学习分享和能力建设的平台,帮助社区成员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使社区重建他们自己的传统信仰体系。
巴珠社区学习中心培训和实践内容包括传统文化(藏绣、藏语、手工艺品、藏舞)培训、生态旅游、妇女健康、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管理、环境保护等。和勋书记大力支持学习中心相关活动,鼓励村民参与到保护生态,发展巴珠特色产业活动中来。
和勋认为光靠教育还不够,想摆脱贫困的帽子就得修路。他敢于面对和解决问题,1998年,和勋向上级部门申请到从各里卓到巴珠村委会的修路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路修好了,可问题又来了,公路两边的树可能要面临被砍伐的危机。
2002年的一天,有村民在公路旁砍了一棵湿柴,和勋听到此消息后,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制止并提出罚款1400元的决定。和勋说,上缴罚金后不得再将湿柴拉到家中,以此为例作为历史的见证。自此以后,巴珠再也没有发生路边砍湿柴的事件,就这样路修好了,青山也保住了。
2006年以前,白芸豆是当地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但种植白芸豆需要大量树干做支架,对活立木消耗较大,村“两委”决定减少白芸豆种植,改种中药材,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农民增收。
和勋把人工种植培育野生中药材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并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06年,在县扶贫办的扶持下,和勋购买了当归、木香、白术、桔梗、重楼等药材种子,他鼓励和支持勇于创业的村民,并无偿将种子提供给他们进行试种。通过努力,当年的药材种植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仅当归一项收入就达25万元。
“巴珠村最宝贵的财富是生态、是绿色,绝不能辜负这一片好山好水。”和勋说,多年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形成什么样的发展特征、主攻什么样的发展重点,巴珠村始终坚持生态发展规划,全村干部群众始终把守住青山绿水视为重要使命。
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勋和在地NGO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学会积极配合,支持、引导、组织培训,一起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保护生态的自觉行动。
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时,和勋牵头成立了药材产业、经济林果产业、畜牧产业、生态保护4个特色产业党小组;制定了生态保护村规民约,组建了护林队,带头保护生态,实现了巴珠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今,巴珠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人羡慕,森林覆盖率达到98.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打龙农小组的和光荣是巴珠村最早考上大学的学生,而当时的村委会没有资金来源,也没有党员活动经费。为了支持这位大学生,刚上任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的和勋组织召开党支部支委会议,并希望每位党员都能支持这位大学生,他带头捐款并筹集到50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500元。迪庆州民族职业学院的达摩史绕和白鲁小组的和成辉(仓巴),也是受和勋资助过的大学生,为了能帮助他俩减轻家庭的学费负担,和勋向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学会的会长刘蕴华老师申请到了贫困资助基金共16000元,为他们解决了学费问题。
巴珠是一个藏族聚居村落,人口虽少,却是镇内僧侣最多、信教群众最多的行政村。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民族团结搞不好,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稳定。为切实维护藏区和谐稳定,和勋时刻不敢松懈,制定了村“两委”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重点信教家庭及人员制度,经常深入信教群众家中,了解僧侣和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巴珠村创下连续20年来无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的记录,成为一个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村寨。
和勋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在高原的深山处,他用朴实的语言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家乡、对群众、对党的无限忠诚和赤诚之爱。
前不久,因工作成绩突出,和勋作为基层一线的少数民族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