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大书法家钱良佑铭石暖砚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如烟海的砚林里,暖砚作为一个特殊的系列,曾在古代冬季天寒墨汁结冰、无法用毛笔书写时发挥了它的独特作用。现存世的暖砚,一般陶瓷类比较常见。文中的这方石暖砚,长17厘米,宽11.5厘米,高10厘米,原为一块厚重的石料。制砚人精心设计,在砚面上部阴刻如意纹,在适中位置切开一长方形孔,把内面凿空为灶堂。前后二侧是镂空的钱币花纹,作通风孔之用。左右二侧图案:一边是口衔树枝正在奔跑的野鹿,一边是一位赤裸上身的汉子身背弓箭直視前方的狩猎画面。纵观全砚图纹:刀法简洁粗犷,造型古拙生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符合元代入主中原的统治者——蒙古族打猎骑射、彪悍勇猛,对动物情有独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艺术风格。
  仔细观察,该暖砚还有两点尤其值得称道:一是砚堂是能揭开的活动石板,若有需要,如书写耗墨较多的大字时,把堂板拿开,便可当暖灶使用,搁置其它砚或盛墨器同样能加热保温,堂板又可以作笔掭,达到为我所用之目地。可见其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二是其预留位置设置的两个圆孔,可作插笔之用。当我把毛笔插进去试一试后,发现圆孔的进深几乎接近砚的高度,感叹之余想象当年在没有机械钻孔设备的情况下,要达到如此深度,制砚人没有励精图治坚韧不拔的意志,决非可能。
  俗话说:“砚贵有铭”。这样一方石料坚硬温润、包浆深厚、凝重、造型独特、标新立异的石暖砚本身就极其罕见,更何况还有藏在砚堂板背面“钱良佑宝之”的铭文和砚侧“至正元年立冬日制”年款,它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内涵才是它的真正价值所在。
  钱良佑(1278-1344),字翼之,号石喦,江村民,湖南平江人。元代著名的书法名家,各体书法无不入妙境。至正年间与书法名家赵孟頫、邓文原等数引拔之,署吴县儒学教谕。黄溍称其“古篆、隶、真、行、小草无不精绝”,又云:“得吴兴赵公之法,用功精密,又参以古人,而别出新意,自为一家。”文徵明《甫田集》云:“良佑至正间为书学名家,晚年真,行间出,姿态横生,不少衰竭。”李日华 《六研斋笔记》云:“良祐行书高朗卓越,风格不让鲜于枢。”著有 《江村先生集》。传世墨迹有《四体千字文》《季境送别诗》《刘敏叔八公像跋》等。其《吴中唱和诗》在中国书法定级图典中被定为国家一级书画。
  该砚之款“至正元年冬日制”,铭“钱良佑宝之”,字体结构严谨,恬和雅逸,笔划刚劲、豪放,融入了魏晋之韵。对照《钱良佑》元人行书诗卷,“钱良佑”三字,字里行间其运笔同出一辙。字口包浆与砚体一致,当为原刻无疑。根据本人收藏古砚20多年的经验,宋元之前的古砚,不同历史时期材质、形制都有不同特点。一般刻款留铭很少见,即便有些形优质佳的古砚留有砚铭,但大多都是明清以后的文人雅士因好古之心盛浓、爱砚藏砚而后添的题跋。能收藏如此一方别具一格、极其罕见的元代大书法家钱良佑刻款留铭的石暖砚,真是有幸有缘。今天把它展现给诸位藏友,以睹其珍。收藏的乐趣,就在于对己之藏品有感有悟。此篇赏砚心得,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得到专家藏友赐教!
其他文献
侯庚元,号艮盦、苦闲斋,湖南郴州安仁人,现客居成都。大学毕业于郴州师专美术系,2005年任教于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2010年辞职后创办竹山堂,致力于传播传统中国画、书法。书画作品先后入展第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四川省第二、三届临书临印展,全国第二届中国画线描大展,第七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
期刊
离京前,刚刚在京城砚宝堂收了一方坑仔岩平板大端砚;回京后,又从合肥墨雨阁带回一方白眉龟甲纹大歙砚。一端一歙,一左一右,两砚并置,美若双璧。轻抚二砚——端砚青紫,歙砚墨黑;端砚冰冽,歙砚温莹;端砚凝脂,歙砚玉肌;端砚嫩滑,歙砚娇艳。  文人自古皆嗜砚,或端或歙,各有所好,难免会拿来一比高下。清代乾隆年间,就有过一场端歙之争。其实端歙二砚真是难分伯仲。我也总是喜欢比来比去,多数时似乎是更偏爱端砚一些,
期刊
我与孝玉道友因诗结缘,至今二十余载矣。孝玉涉猎广泛,博览群书,诗文书画兼通。近年来又常见其书法史论研究论文刊登于多家学术期刊,洋洋万字,真知灼见,字字珠玑,可成体系,这不禁让我敬佩不已。“见字如面”也,每每读他清新的文字,总能感觉到其思想深处缜密的逻辑和严谨的史学研究态度。孝玉从诗文书画的创作实践进入书法理论研究的状态,又能颇有造诣,他一定有常人难有的才情和旺盛精力。  南宋张无垢读书,其“窗下石
期刊
记得萧金鉴去世时,很多人都写了文章,后来还出了一本书《站在阳台看风景》。  钟叔河先生也几次问过我:你为什么不写点呢?  我当然是愿意写的,只是不知如何写,因为我与他太熟了,反倒不知如何写了。这样说,有点怪,但我真的就是这样,越是熟悉的,越不知道如何写。  回想我和他的相识,应是1977年,那时我在广播站(长沙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编辑长沙新闻联播,同时主编对工(人)节目(一周两次,每次半个小时,
期刊
邹毅,别号一溪,湖南新化人,1985年入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9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媒体艺术系教師、硕士生导师。
期刊
梁金龙,1986年生于广东高要,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作品《思》入选首届全国高校美术设计大奖赛;《凝》入选第四届湖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沐》入选第三届湖南省花鸟探索展。  金龙研究生毕业后,不急着去找工作,选择留在湘潭,留在学校附近。这一留就是好几年,他偶尔在艺术学院兼职上点课,更多时间是继续自个儿画画和带点学生。常有关心金龙的人
期刊
杨晶,女,现任教于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与传媒系。油画作品入选常德市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湖南油画展,中国梦喜相逢广州青年美术大展等展览;获湖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类一等奖、首届中国教師艺术作品年度奖评委会评选荣获油画组入围奖、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教师组一等奖、第八届全国美育成
期刊
喜欢陶瓷的藏友大概知道,汪野亭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画大师,是“珠山八友”之一,他不但是浅绛彩瓷名画家,而且他在浅绛彩瓷画基础上独创出浅绛山水瓷板画法。汪氏民国早年的作品,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夺过金奖,而晚年独创浅绛青绿山水影响了景德镇几代瓷画工匠,他为景德镇瓷画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开山立派的作用。因而,笔者对汪氏的作品情有独钟。  2005年4月23日,我起得特别早,因为是周六,心早就飞到了长沙清水
期刊
蔡昌澜,广东省惠来县人,199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编写出版《蔡昌澜线描》《水彩画》《素描》等系列丛书。   作品多次參加国际及国内展览:1998 年国画《北方少女》入选广东中国画展、省美协中国画第一回展;1999 年水彩画作品《静物》入选广东省首届水彩画展;1999 年中国画《开荒》入选第二回中韩日书画作品交
期刊
3月29日,“湖南省书法院第二届书法高级研修班教学成果展”在湖南省纸本艺术馆开幕。省书协鄢福初、刘广文、倪文华等参加,鄢福初、倪文华、周剑初、周方平、陈宇、王伟、李雪梅、张玉波等百余件作品展出,展现了湖南书法艺术的传承。  2018年7月13日—8月12日,湖南省书法院第二届书法高级研修班在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等地举办。来自全省的90位學员,分别在正书班、行草班、提高班三个班级学习。在研修班上,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