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新增了“行为与创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是新课改中的亮点,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对于初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必将达到“革命性”的效果。初中信息课堂中创新目标如何实现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该采用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与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高,只有感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
二、注重教学艺术
自从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来,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了、使用了电脑、使用了投影就算运用了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答案是否定的,教学《计算机的组成》——纯理论的课,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我从学生见到过的计算机外观入手,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为了强化记忆,还设计了一张图,如“计算机五大部件”——我用五个圆圈表示,将这五个圆圈按一定的位置摆放,如“最靠左右两边的圆圈”——用来表示“输入、输出两大部件”。像这样的比喻形象而生动,学生很愉快地接受“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样的课要求老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两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常常会跟不上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学生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四、利用网络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在信息技术课上,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解决学习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教完《网上浏览》这一内容后,教师可提供一些网址(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浏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特有的东西。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
五、注重学以致用
学习了某种知识而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人们对这种知识便很难感兴趣,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会了知识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或别人解决问题,将感到无比自豪,自然而然学习兴趣浓厚。在学生学了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这一知识后,可布置如下课后作业:1.几何画板的功能和适用面有哪些?2.宋庆龄之人与事。3.利用相关软件(Word,PowerPoint等)制作一个作品,展示比尔·盖茨的奋斗历程。(可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其中之一,或选择另外的主题,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作业)。引导学生将搜索技巧应用到解决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和信息获取上,学生感觉到很多学科知识不仅来自课本和课堂老师的传授,而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因特网上获取,较好地强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实用的技术。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强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定会寻找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与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高,只有感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
二、注重教学艺术
自从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来,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了、使用了电脑、使用了投影就算运用了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答案是否定的,教学《计算机的组成》——纯理论的课,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我从学生见到过的计算机外观入手,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为了强化记忆,还设计了一张图,如“计算机五大部件”——我用五个圆圈表示,将这五个圆圈按一定的位置摆放,如“最靠左右两边的圆圈”——用来表示“输入、输出两大部件”。像这样的比喻形象而生动,学生很愉快地接受“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样的课要求老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两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常常会跟不上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学生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四、利用网络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在信息技术课上,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解决学习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教完《网上浏览》这一内容后,教师可提供一些网址(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浏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特有的东西。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
五、注重学以致用
学习了某种知识而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人们对这种知识便很难感兴趣,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会了知识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或别人解决问题,将感到无比自豪,自然而然学习兴趣浓厚。在学生学了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这一知识后,可布置如下课后作业:1.几何画板的功能和适用面有哪些?2.宋庆龄之人与事。3.利用相关软件(Word,PowerPoint等)制作一个作品,展示比尔·盖茨的奋斗历程。(可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其中之一,或选择另外的主题,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作业)。引导学生将搜索技巧应用到解决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和信息获取上,学生感觉到很多学科知识不仅来自课本和课堂老师的传授,而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因特网上获取,较好地强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实用的技术。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强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定会寻找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有效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