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對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研究,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并进行配套的教学改革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职业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课题项目】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75-02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基于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战略重点地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好的发展机遇。2004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0年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必须要在多方面进行改革:改革办学思想,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形式,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改革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1.2基于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是环保行业和专业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人才的巨大需求,产生了比较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在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专业人才受到冷遇,出现了“热招生冷就业”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人才培养和市场脱钩引起的。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并带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对环保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环保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专业教学应该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2.1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深入领会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2.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教学体系。
3.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为教学改革提供实施方法和途径。
4.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5.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6.加强建设适应高职教学的师资队伍,为教学改革提供技术保障。如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培训、建立“双师”体系。
2.2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是以航空行业及国防工业为依托,以化工类专业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及工业分析、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评价监理认证清洁生产服务等咨询服务能力,主要在军队及地方的航空行业、国防行业、环保行业及化工行业从事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环境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3 根据就业去向确定职业岗位及其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
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体现在就业去向和职业岗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岗位以环境监测或工业分析、环境咨询服务、环境管理、金属表面处理、车间操作及其他综合服务管理为主。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如表1所示。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确定其中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的职业岗位,如表2所示。
2.4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课程的设置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此,我们根据职业岗位及我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确定对该专业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的职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构建教学体系,并采用课程模块的形式将课程体系分成若干模块,使知识有的放矢,最大限度提高应用效率。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将岗位能力所需的课程设置为7大模块:人文素质模块、环境技术基础模块、环境监测与工业分析技术模块、环境治理技术模块、环境评价模块、环境技术应用模块(化工方向)、岗位综合能力模块。每个岗位对应几个不同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几门相关的课程,如表3所示。 2.5 改革课程教學方法
1.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实行模块化目标化教学。在组织每一个单元或每一次课的教学时,都必须事前确定三大教学内容的模块,即基本模块、技能模块和拓展模块,并同时明确三大教学目标,即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还要努力做好三大目标的融合和三大模块的协调。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为主,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难以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多采用实践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技能。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管理体系。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为此,我们根据体现实用性、先进性特点的要求,结合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规格,按照两大模块进行建设,一个是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一个是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由金工、基础化学和化工实验室构成,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由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构成,每个实训室分为模型区、实验区、工艺小试区和小规模生产区。在布置和功能上体现了专业特点,突出学生的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以长沙金霞污水处理厂为主,建立了污水处理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基地。结合生产实际,精选实训项目,优化实训内容,完善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实施的关键,首先是选择实训项目,应选择生产一线的实际课题作为实训项目,其完成后的成果尽量能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进行项目方案的制定、选择和优化,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而且还要求运用新的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实际技能。
3.改革考核方法
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提出思路与见解等方法。学生技术能力及综合技能的考核可邀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共同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努力使学生取得化学检验工、废水处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并记入考核成绩。
3.结束语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能在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得根据职业岗位进行教育改革,不仅要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还要有配套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实践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 教高〔2006〕16号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 国发〔2010〕41号
作者简介:
袁艺宁,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关键词】高职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职业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课题项目】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75-02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基于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战略重点地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好的发展机遇。2004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0年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必须要在多方面进行改革:改革办学思想,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形式,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改革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1.2基于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是环保行业和专业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人才的巨大需求,产生了比较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在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专业人才受到冷遇,出现了“热招生冷就业”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人才培养和市场脱钩引起的。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并带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对环保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环保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专业教学应该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2.1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深入领会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2.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教学体系。
3.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为教学改革提供实施方法和途径。
4.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5.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6.加强建设适应高职教学的师资队伍,为教学改革提供技术保障。如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培训、建立“双师”体系。
2.2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是以航空行业及国防工业为依托,以化工类专业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及工业分析、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评价监理认证清洁生产服务等咨询服务能力,主要在军队及地方的航空行业、国防行业、环保行业及化工行业从事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环境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3 根据就业去向确定职业岗位及其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
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体现在就业去向和职业岗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岗位以环境监测或工业分析、环境咨询服务、环境管理、金属表面处理、车间操作及其他综合服务管理为主。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如表1所示。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确定其中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的职业岗位,如表2所示。
2.4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课程的设置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此,我们根据职业岗位及我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确定对该专业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的职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构建教学体系,并采用课程模块的形式将课程体系分成若干模块,使知识有的放矢,最大限度提高应用效率。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将岗位能力所需的课程设置为7大模块:人文素质模块、环境技术基础模块、环境监测与工业分析技术模块、环境治理技术模块、环境评价模块、环境技术应用模块(化工方向)、岗位综合能力模块。每个岗位对应几个不同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几门相关的课程,如表3所示。 2.5 改革课程教學方法
1.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实行模块化目标化教学。在组织每一个单元或每一次课的教学时,都必须事前确定三大教学内容的模块,即基本模块、技能模块和拓展模块,并同时明确三大教学目标,即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还要努力做好三大目标的融合和三大模块的协调。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为主,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难以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多采用实践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技能。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管理体系。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为此,我们根据体现实用性、先进性特点的要求,结合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规格,按照两大模块进行建设,一个是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一个是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由金工、基础化学和化工实验室构成,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由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构成,每个实训室分为模型区、实验区、工艺小试区和小规模生产区。在布置和功能上体现了专业特点,突出学生的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以长沙金霞污水处理厂为主,建立了污水处理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基地。结合生产实际,精选实训项目,优化实训内容,完善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实施的关键,首先是选择实训项目,应选择生产一线的实际课题作为实训项目,其完成后的成果尽量能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进行项目方案的制定、选择和优化,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而且还要求运用新的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实际技能。
3.改革考核方法
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提出思路与见解等方法。学生技术能力及综合技能的考核可邀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共同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努力使学生取得化学检验工、废水处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并记入考核成绩。
3.结束语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能在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得根据职业岗位进行教育改革,不仅要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还要有配套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实践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 教高〔2006〕16号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 国发〔2010〕41号
作者简介:
袁艺宁,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