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干细胞因其可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而在临床神经损伤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不高,为此作者对传统的诱导方法进行了改良。目的:探讨2种不同方法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及2种诱导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干细胞鉴定,在神经营养因子诱导方案下,采用相同的诱导剂(2%B27、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2种不同的诱导方法将其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传统方法:将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青链霉素合剂加入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诱导,3 d后加入全反式维甲酸,共培养10 d;改良方法:将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青链霉素合剂及胎牛血清加入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诱导,6d后用胰酶消化后重新接种于共聚焦小皿内,次日去除B27和胎牛血清,并加入全反式维甲酸,共培养14 d)。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对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神经标志物——神经丝蛋白(NF-M)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诱导后细胞表面神经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结果与结论:(1)成功分离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其高表达CD29、CD105,低表达CD34、CD45,符合干细胞特性;(2)2种方法诱导后,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均可呈现神经细胞样改变,免疫荧光检测提示2种方法诱导后细胞中神经丝蛋白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3)传统方法组神经丝蛋白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8.73%和18.01%,改良方法组二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7.48%和29.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4)结果表明,2种诱导方法均可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在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形态、神经标志物(神经丝蛋白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方面,改良方法更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