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早餐行为状况,为对老年人进行早餐行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顺义区、密云区3个行政区共12个社区中随机抽取65~80岁老年人1 8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早餐行为调查。结果:共回收1 775份问卷,有效样本为1 764份(男性730名、女性1 034名),问卷有效率为99.4%。调查对象中过去1个月内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95.5%、不吃早餐的比例为2.6%。在城郊、不同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间老年人早餐食用频率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最主要是家庭制作(97.7%),其次是饭店或小摊(18.9%);早餐食物种类选择最多的为谷薯类(96.7%),其次为鱼禽肉蛋类(70.1%)、奶豆类(57.5%),蔬菜水果类选择比例最低(41.5%)。多数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41.0%),其次为营养质量较好(37.7%),营养质量良好的老年人比例最少(21.3%)。结论:北京市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高,但多数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单一,且早餐摄入奶豆类,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较低,应重点针对男性、郊区、文化程度低、独居的老年人,加强有关早餐食物种类选择及营养搭配的宣传教育,使其形成科学的早餐行为习惯。
关键词:老年人;早餐;饮食行为
早餐是一天中第一个正餐,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定期食用早餐与充足营养素摄入[1],控制体重[2],更好的认知功能和心脏代谢健康[3]相关,并且对于控制血糖和2型糖尿病[4]有益。老年人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病的高危人群,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较差会影响其膳食结构,从而对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之前的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早餐食用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但早餐营养丰盛的比例较低[5],因此本课题组于2019年8月—2020年1月开展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北京市65~80岁老年人早餐行为现状,为指导老年人形成良好的早餐饮食习惯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首先按照经济水平及地理位置将北京市分为3个区域,分别从每个区域中选取1个区(海淀区、顺义区、密云区)作为本次调查的目标区县。在每个区各抽取1个中心街道和1个近郊街道,在每个街道抽取2个社区,共抽取12个社区作为抽样单位群。在抽到的社区中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年龄65~80岁,退休,居家养老,居住在本社区内超过2年以上。排除标准:无法正常进食,有认知障碍等。共发放问卷1 800份,收回1 775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 764份,问卷有效率99.4%。
1.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老年人的早餐行为,包括(1)早餐食用情况:请调查对象回忆过去1个月内每周吃早餐的次数,并从“每天都吃”“5~6天”“3~4天”“1~2天”“从来不吃”五个选项中进行选择。(2)早餐食物的来源:请调查对象回忆过去一个月内早餐食物的来源,从“家庭制作”“饭店或小摊”“网上订餐”“社区餐厅”“其他”五个选项中进行选择;(3)早餐食物种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早餐食物摄入类别分为4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动物性食物)、奶豆类。并按照调查对象早餐食物类别的多少对其早餐营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分为3个等级[5-6]:①早餐营养质量良好:早餐食物类别包含4类食物;②早餐营养质量较好:早餐食物类别包含其中3类食物;③早餐营养质量较差:早餐食物类别仅包含其中2类及以下食物。
问卷是在征求营养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修改等过程后确认,进行小样本人群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对问卷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修改后形成的。调查对象在指定调查地点集合,由通过培训的调查员一对一指导询问,并由调查人员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由质控人员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检查、核对,如果发现错填、漏填现象立即让调查对象补充完整。该项目经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IRB00001052-17112-修1+持1),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统计方法
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运用R 3.6.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来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特征调查对象间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在进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中两两组间比较时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每次比较的检验水准为α=0.016 7(0.05/3)。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共有1 764名老年人完成了本次调查,其中男性730名(41.1%)、女性1 034名(58.6%),男女比例约为1∶1.4。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9.7岁,其中65~69岁之间者为983名(55.7%)、70~74岁之间者483名(27.4%)、75~80岁之间者298名(16.9%);城区居民899名(51.0%)、郊区居民865名(49.0%);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中学、小学及以下的分别为190名(10.8%)、923名(52.3%)、651名(36.9%);居住状况为独居128名(7.3%)、仅与配偶共同居住974名(55.2%)、两代及以上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包括与儿孙或长辈等共同居住的情况)657名(37.2%),其他居住状况(如与保姆共同居住,与朋友、亲戚等同代人共同居住的情况等)5名(0.3%)。
2.2 老年人早餐食用频率
调查对象中过去1个月内,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高为95.5%,其次为从来不吃早餐占比2.6%。1周内吃早餐频率在1~6次之间的老年人比例均不到1%。在性别、年龄、城郊、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分组下进行早餐食用情况的构成比卡方檢验发现,城郊、不同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间早餐食用情况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2,P<0.001;χ2=21.511,P=0.003;χ2=20.230,P=0.005)。 在城郊间,城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97.4%)高于郊区(93.5%),郊区每周吃3~4次和1~2次早餐的老年人比例(1.2%、1.4%)均高于城区(0.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文化程度中,每天吃早餐的老年人比例,中学组(97.4%)>小学及以下组(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9,P<0.001);从来不吃早餐的比例,中学组(1.5%)<小学及以下组(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6,P=0.001);不同居住状况,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中,独居组(89.8%)低于仅与配偶组(95.9%)和两代及以上组(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15,P=0.003;χ2=9.350,P=0.002)。每周吃1~2次早餐的比例中,独居组(3.9%)高于仅与配偶组(0.7%)和两代及以上组(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42,P=0.005;χ2=11.892,P<0.001)(表1)。
2.3 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
调查的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最主要是家庭制作(97.7%),其次是饭店或小摊(18.9%)。女性老年人选择在家制作早餐的比例(98.3%)高于男性(96.9%),而男性早餐食物来源是饭店或小摊比例(23.3%)高于女性(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49,χ2=14.641,P<0.001)。在城郊间,城区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是饭店或小摊、社区餐厅的比例(24.1%、1.4%)均高于郊区老年人(13.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220,P<0.001;χ2=6.665,P=0.010)。不同文化程度中,中学组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为饭店或小摊的比例(21.9%)高于小学及以下组(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1,P<0.001)。不同居住状况中,仅与配偶居住组在家制作早餐的比例(98.2%)高于独居组(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1,P=0.015)(表2)。
2.4 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
调查的老年人中,早餐食物种类选择最多的为谷薯类(96.7%),其次为鱼禽肉蛋类(70.1%)、奶豆类(57.5%),蔬菜水果类选择最低(41.5%)。女性早餐中包含蔬菜水果类(44.3%)、鱼禽肉蛋类(73.8%)和奶豆类(59.7%)的老年人比例均高于男性(37.6%、64.7%、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01,P=0.006;χ2=16.585,P<0.001;χ2=4.584,P=0.032)。在城郊间,城区老年人早餐食物中包含鱼禽肉蛋类(75.4%)、奶豆类(66.3%)的比例均高于郊区老年人(64.4%、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686,P<0.001;χ2=57.175,P<0.001)。不同文化程度间,早餐食物种类包含鱼禽肉蛋类的比例,大学及以上组(79.6%)>小学及以下组(61.7%),中学组(73.8%)>小学及以下组(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8,P<0.001;χ2=25.187,P<0.001);早餐中种类包含奶豆类的比例为大学及以上组(75.8%)>中学组(64.4%)>小学及以下组(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0,P=0.003;χ2=65.372,P<0.001;χ2=74.435,P<0.001)。不同居住状况中,两代及以上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早餐中包含蔬菜水果类的比例(46.3%)高于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39.0%),差异具有统計学意义(χ2=8.512,P=0.004)(表3)。
2.5 老年人早餐食物营养质量情况
调查的老年人中,有41.0%的受试者早餐营养质量为营养较差,37.7%早餐营养质量较好,营养质量为良好的占比最少为21.3%。不同性别、城郊、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间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情况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39 150,P<0.001;W=316 652,P<0.001;H=61.963,P<0.001;H=9.988,P=0.019)。女性、城区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男性、郊区的老年人中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不同文化程度中各组间早餐营养质量情况构成比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Dunn-Bonferroni检验,P=0.007; P<0.001;P<0.001)。大学及以上组老年人中营养质量情况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营养质量情况良好;中学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小学及以下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在不同居住状况中,仅独居组与两代及以上人共同居住组早餐营养质量情况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unn-Bonferroni检验,P=0.041)。两代及以上人共同居住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独居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表4)。
3 讨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能量摄入的25%~30%。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可能会导致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以及膳食结构的不平衡。研究发现,早餐饮食习惯还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经常吃早餐的人会更多的进行身体活动,提高个人对营养的关注度,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管理能力的增强等[7]。本研究中调查的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95.5%)略低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统计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96.0%)[5]。每周有1天及以上时间不吃早餐的比例(4.5%)高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数据显示成年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3.4%[8]。并且发现,郊区、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独居的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提示在进行营养宣教工作时应重点针对郊区、文化程度水平低,居住状况为独居的老年人,提高其对早餐行为的重视程度。 本次调查的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前两位为家庭制作(97.7%)、饭店或小摊购买(18.9%)。老年人早餐在家就餐的比例比2010年我国60岁以上居民在家用早餐比例(95.0%)有所提高[8]。本调查发现,女性、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为家庭制作的比例高于男性、独居的老年人,而男性、文化程度在中学组选择饭店和小摊购买早餐的比例高于女性、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组的老年人,且城区老年人在饭店或小摊,社区餐厅购买早餐的比例高于郊区,可能与饭店或小摊以及社区餐厅在城区的分布较密集有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老年人早餐宜有1~2种主食、1个鸡蛋、1杯奶、以及蔬菜或水果。本调查发现老年人早餐选择最多的食物种类为谷薯类,选择比例最低的为蔬菜水果类,其次为奶豆类。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相比谷薯类略有下降,动物性食物及奶豆类大幅提升,蔬菜水果类摄入比例略有提高[5]。建议开展有关加强早餐奶豆类制品,蔬菜水果摄入量的宣传教育,丰富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避免膳食营养摄入不均衡。调查发现四成以上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食物种类单一,早餐营养质量良好的比例最低为21.3%。尽管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有所提高[5,9],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女性、城区、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早餐摄入奶豆类和鱼禽肉蛋类的比例较高,且早餐营养质量较好。居住状况为两代人及以上人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良好的比例更高,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近[10]。这可能与女性对早餐质量更加重视,城区、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获取营养知识途径较广有关,家庭成员在两代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因家庭成员需要上学和工作更加重视早餐食物种类的搭配,同时与年轻人一同居住可以获取更多有关早餐的营养知识,提高早餐营养质量[10]。
老年人对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态度是其饮食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11-12]。北京市老年人早餐食用率情况较好,但早餐食物种类较单一,每日吃早餐的比例以及对早餐营养质量的认知及重视程度亟需提升。应该进一步对老年人,尤其是男性、郊区、文化程度较低、独居的老年人进行科学合理早餐行为的宣传教育,以提高老年人对每天吃早餐的重视程度,同时应加强早餐中奶豆类食物及蔬菜水果摄入量的宣传教育,丰富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提高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拥有更好的膳食结构。◇
参考文献
[1]Barr SI,Difrancesco L,Fulgoni VL.Consumption of breakfast and the type of breakfast consumed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nutrient intakes and adequacy of Canadian adults[J].Journal of Nutrition,2013,143(1):86-92.
[2]Purslow LR,Sandhu MS,Forouhi N,et al.Energy intake at breakfast and weight change:Prospective study of 6 764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8,167(2):188-192.
[3]St-Onge M P,Ard J,Baskin ML,et al.Meal timing and frequency: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7,135(9):e96-e121.
[4]Mekary RA,Giovannucci E,Cahill L,et al.Eating patterns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in older women:breakfast consumption and eating frequenc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3,98(2):436-443.
[5]宫伟彦,陈征,张妍,等.中国成年居民早餐状况及影响因素[J].营养学报,2017,39(6):549-555.
[6]梁潔玉,朱丹实,冯叙桥,等.早餐的食用现状及早餐食品的发展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2):59-64.
[7]Chen Jieyu,Cheng Jingru,Liu Yanyan,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breakfast eating habits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in Southern China:a population based,cross sectional study[J].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4,12(1):348.
[8]徐建伟,陈晓荣,李镒冲,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就餐行为情况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9):684-686.
[9]张琳,陈捷文,刘雷,等.北京市海淀区中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39-142.
[10]彭俞婷,潘美娟,张睿,等.不同特征中老年人早餐频率及营养质量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9):2284-2287. [11]陳建华,化前珍,陈长生,等.西安市社区老年人膳食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5):13-15.
[12]Reeves S,Halsey LG,Mcmeel Y,et al.Breakfast habits,beliefs and measures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UK sample[J].Appetite,2013,60(1):51-57.
Breakfast Behavior Among 65~80 Years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A Cross-sectional Study
GUO Wen1,ZHANG Man1,ZHANG Yu1,HE Hai-rong1,ZHANG Na1,LI Mu-xia1,ZHOU Ming-zhu1,MA Guan-sheng1,2
(1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2 Laboratory of Toxicologic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Food Safet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reakfast behavior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Beijing,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health educa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 Using 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1 800 elderly people aged 65~80 yea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2 communities among Haidian District,Shunyi District and Miyun District of Beijing.Result A total of 1 775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The valid sample of the survey was 1 764(730 males and 1 034 females),and the questionnaire validity rate was 99.4%.In the past month,95.5% elderly adults ate breakfast every day,while 2.6% people never at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breakfast consump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suburbs,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and living conditions(all P<0.05).The main source of breakfast food for the elderly was home-made(97.7%),followed by restaurants or stalls(18.9%);The most popular breakfast food was cereals and potatoes(96.7%),followed by fish,poultry,meat and eggs(70.1%),dairy products and beans(57.5%),and vegetables and fruits(41.5%).Moreover,the breakfast nutritional quality of most elderly people was poor(41.0%),followed by average nutritional quality(37.7%),and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with good nutritional quality was the least(21.3%).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in Beijing who eat breakfast every day is relatively high,but most elderly people have a single breakfast food type.They are less likely to eat dairy products and beans,vegetables and fruits for breakfast.Therefore,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people who are male,suburb,low education level,and living alone,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breakfast food selection and nutrition collocation,in order to make them have scientific breakfast behavior habits.
Keywords:elderly;breakfast;eating behavior
关键词:老年人;早餐;饮食行为
早餐是一天中第一个正餐,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定期食用早餐与充足营养素摄入[1],控制体重[2],更好的认知功能和心脏代谢健康[3]相关,并且对于控制血糖和2型糖尿病[4]有益。老年人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病的高危人群,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较差会影响其膳食结构,从而对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之前的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早餐食用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但早餐营养丰盛的比例较低[5],因此本课题组于2019年8月—2020年1月开展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北京市65~80岁老年人早餐行为现状,为指导老年人形成良好的早餐饮食习惯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首先按照经济水平及地理位置将北京市分为3个区域,分别从每个区域中选取1个区(海淀区、顺义区、密云区)作为本次调查的目标区县。在每个区各抽取1个中心街道和1个近郊街道,在每个街道抽取2个社区,共抽取12个社区作为抽样单位群。在抽到的社区中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年龄65~80岁,退休,居家养老,居住在本社区内超过2年以上。排除标准:无法正常进食,有认知障碍等。共发放问卷1 800份,收回1 775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 764份,问卷有效率99.4%。
1.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老年人的早餐行为,包括(1)早餐食用情况:请调查对象回忆过去1个月内每周吃早餐的次数,并从“每天都吃”“5~6天”“3~4天”“1~2天”“从来不吃”五个选项中进行选择。(2)早餐食物的来源:请调查对象回忆过去一个月内早餐食物的来源,从“家庭制作”“饭店或小摊”“网上订餐”“社区餐厅”“其他”五个选项中进行选择;(3)早餐食物种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早餐食物摄入类别分为4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动物性食物)、奶豆类。并按照调查对象早餐食物类别的多少对其早餐营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分为3个等级[5-6]:①早餐营养质量良好:早餐食物类别包含4类食物;②早餐营养质量较好:早餐食物类别包含其中3类食物;③早餐营养质量较差:早餐食物类别仅包含其中2类及以下食物。
问卷是在征求营养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修改等过程后确认,进行小样本人群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对问卷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修改后形成的。调查对象在指定调查地点集合,由通过培训的调查员一对一指导询问,并由调查人员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由质控人员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检查、核对,如果发现错填、漏填现象立即让调查对象补充完整。该项目经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IRB00001052-17112-修1+持1),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统计方法
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运用R 3.6.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来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特征调查对象间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在进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中两两组间比较时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每次比较的检验水准为α=0.016 7(0.05/3)。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共有1 764名老年人完成了本次调查,其中男性730名(41.1%)、女性1 034名(58.6%),男女比例约为1∶1.4。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9.7岁,其中65~69岁之间者为983名(55.7%)、70~74岁之间者483名(27.4%)、75~80岁之间者298名(16.9%);城区居民899名(51.0%)、郊区居民865名(49.0%);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中学、小学及以下的分别为190名(10.8%)、923名(52.3%)、651名(36.9%);居住状况为独居128名(7.3%)、仅与配偶共同居住974名(55.2%)、两代及以上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包括与儿孙或长辈等共同居住的情况)657名(37.2%),其他居住状况(如与保姆共同居住,与朋友、亲戚等同代人共同居住的情况等)5名(0.3%)。
2.2 老年人早餐食用频率
调查对象中过去1个月内,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高为95.5%,其次为从来不吃早餐占比2.6%。1周内吃早餐频率在1~6次之间的老年人比例均不到1%。在性别、年龄、城郊、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分组下进行早餐食用情况的构成比卡方檢验发现,城郊、不同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间早餐食用情况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2,P<0.001;χ2=21.511,P=0.003;χ2=20.230,P=0.005)。 在城郊间,城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97.4%)高于郊区(93.5%),郊区每周吃3~4次和1~2次早餐的老年人比例(1.2%、1.4%)均高于城区(0.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文化程度中,每天吃早餐的老年人比例,中学组(97.4%)>小学及以下组(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9,P<0.001);从来不吃早餐的比例,中学组(1.5%)<小学及以下组(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6,P=0.001);不同居住状况,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中,独居组(89.8%)低于仅与配偶组(95.9%)和两代及以上组(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15,P=0.003;χ2=9.350,P=0.002)。每周吃1~2次早餐的比例中,独居组(3.9%)高于仅与配偶组(0.7%)和两代及以上组(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42,P=0.005;χ2=11.892,P<0.001)(表1)。
2.3 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
调查的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最主要是家庭制作(97.7%),其次是饭店或小摊(18.9%)。女性老年人选择在家制作早餐的比例(98.3%)高于男性(96.9%),而男性早餐食物来源是饭店或小摊比例(23.3%)高于女性(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49,χ2=14.641,P<0.001)。在城郊间,城区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是饭店或小摊、社区餐厅的比例(24.1%、1.4%)均高于郊区老年人(13.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220,P<0.001;χ2=6.665,P=0.010)。不同文化程度中,中学组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为饭店或小摊的比例(21.9%)高于小学及以下组(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1,P<0.001)。不同居住状况中,仅与配偶居住组在家制作早餐的比例(98.2%)高于独居组(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1,P=0.015)(表2)。
2.4 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
调查的老年人中,早餐食物种类选择最多的为谷薯类(96.7%),其次为鱼禽肉蛋类(70.1%)、奶豆类(57.5%),蔬菜水果类选择最低(41.5%)。女性早餐中包含蔬菜水果类(44.3%)、鱼禽肉蛋类(73.8%)和奶豆类(59.7%)的老年人比例均高于男性(37.6%、64.7%、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01,P=0.006;χ2=16.585,P<0.001;χ2=4.584,P=0.032)。在城郊间,城区老年人早餐食物中包含鱼禽肉蛋类(75.4%)、奶豆类(66.3%)的比例均高于郊区老年人(64.4%、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686,P<0.001;χ2=57.175,P<0.001)。不同文化程度间,早餐食物种类包含鱼禽肉蛋类的比例,大学及以上组(79.6%)>小学及以下组(61.7%),中学组(73.8%)>小学及以下组(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8,P<0.001;χ2=25.187,P<0.001);早餐中种类包含奶豆类的比例为大学及以上组(75.8%)>中学组(64.4%)>小学及以下组(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0,P=0.003;χ2=65.372,P<0.001;χ2=74.435,P<0.001)。不同居住状况中,两代及以上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早餐中包含蔬菜水果类的比例(46.3%)高于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39.0%),差异具有统計学意义(χ2=8.512,P=0.004)(表3)。
2.5 老年人早餐食物营养质量情况
调查的老年人中,有41.0%的受试者早餐营养质量为营养较差,37.7%早餐营养质量较好,营养质量为良好的占比最少为21.3%。不同性别、城郊、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间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情况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39 150,P<0.001;W=316 652,P<0.001;H=61.963,P<0.001;H=9.988,P=0.019)。女性、城区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男性、郊区的老年人中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不同文化程度中各组间早餐营养质量情况构成比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Dunn-Bonferroni检验,P=0.007; P<0.001;P<0.001)。大学及以上组老年人中营养质量情况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营养质量情况良好;中学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小学及以下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在不同居住状况中,仅独居组与两代及以上人共同居住组早餐营养质量情况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unn-Bonferroni检验,P=0.041)。两代及以上人共同居住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独居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早餐营养质量较好(表4)。
3 讨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能量摄入的25%~30%。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可能会导致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以及膳食结构的不平衡。研究发现,早餐饮食习惯还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经常吃早餐的人会更多的进行身体活动,提高个人对营养的关注度,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管理能力的增强等[7]。本研究中调查的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95.5%)略低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统计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96.0%)[5]。每周有1天及以上时间不吃早餐的比例(4.5%)高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数据显示成年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3.4%[8]。并且发现,郊区、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独居的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提示在进行营养宣教工作时应重点针对郊区、文化程度水平低,居住状况为独居的老年人,提高其对早餐行为的重视程度。 本次调查的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前两位为家庭制作(97.7%)、饭店或小摊购买(18.9%)。老年人早餐在家就餐的比例比2010年我国60岁以上居民在家用早餐比例(95.0%)有所提高[8]。本调查发现,女性、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为家庭制作的比例高于男性、独居的老年人,而男性、文化程度在中学组选择饭店和小摊购买早餐的比例高于女性、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组的老年人,且城区老年人在饭店或小摊,社区餐厅购买早餐的比例高于郊区,可能与饭店或小摊以及社区餐厅在城区的分布较密集有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老年人早餐宜有1~2种主食、1个鸡蛋、1杯奶、以及蔬菜或水果。本调查发现老年人早餐选择最多的食物种类为谷薯类,选择比例最低的为蔬菜水果类,其次为奶豆类。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相比谷薯类略有下降,动物性食物及奶豆类大幅提升,蔬菜水果类摄入比例略有提高[5]。建议开展有关加强早餐奶豆类制品,蔬菜水果摄入量的宣传教育,丰富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避免膳食营养摄入不均衡。调查发现四成以上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食物种类单一,早餐营养质量良好的比例最低为21.3%。尽管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有所提高[5,9],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女性、城区、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早餐摄入奶豆类和鱼禽肉蛋类的比例较高,且早餐营养质量较好。居住状况为两代人及以上人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良好的比例更高,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近[10]。这可能与女性对早餐质量更加重视,城区、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获取营养知识途径较广有关,家庭成员在两代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因家庭成员需要上学和工作更加重视早餐食物种类的搭配,同时与年轻人一同居住可以获取更多有关早餐的营养知识,提高早餐营养质量[10]。
老年人对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态度是其饮食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11-12]。北京市老年人早餐食用率情况较好,但早餐食物种类较单一,每日吃早餐的比例以及对早餐营养质量的认知及重视程度亟需提升。应该进一步对老年人,尤其是男性、郊区、文化程度较低、独居的老年人进行科学合理早餐行为的宣传教育,以提高老年人对每天吃早餐的重视程度,同时应加强早餐中奶豆类食物及蔬菜水果摄入量的宣传教育,丰富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提高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拥有更好的膳食结构。◇
参考文献
[1]Barr SI,Difrancesco L,Fulgoni VL.Consumption of breakfast and the type of breakfast consumed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nutrient intakes and adequacy of Canadian adults[J].Journal of Nutrition,2013,143(1):86-92.
[2]Purslow LR,Sandhu MS,Forouhi N,et al.Energy intake at breakfast and weight change:Prospective study of 6 764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8,167(2):188-192.
[3]St-Onge M P,Ard J,Baskin ML,et al.Meal timing and frequency: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7,135(9):e96-e121.
[4]Mekary RA,Giovannucci E,Cahill L,et al.Eating patterns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in older women:breakfast consumption and eating frequenc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3,98(2):436-443.
[5]宫伟彦,陈征,张妍,等.中国成年居民早餐状况及影响因素[J].营养学报,2017,39(6):549-555.
[6]梁潔玉,朱丹实,冯叙桥,等.早餐的食用现状及早餐食品的发展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2):59-64.
[7]Chen Jieyu,Cheng Jingru,Liu Yanyan,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breakfast eating habits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in Southern China:a population based,cross sectional study[J].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4,12(1):348.
[8]徐建伟,陈晓荣,李镒冲,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就餐行为情况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9):684-686.
[9]张琳,陈捷文,刘雷,等.北京市海淀区中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39-142.
[10]彭俞婷,潘美娟,张睿,等.不同特征中老年人早餐频率及营养质量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9):2284-2287. [11]陳建华,化前珍,陈长生,等.西安市社区老年人膳食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5):13-15.
[12]Reeves S,Halsey LG,Mcmeel Y,et al.Breakfast habits,beliefs and measures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UK sample[J].Appetite,2013,60(1):51-57.
Breakfast Behavior Among 65~80 Years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A Cross-sectional Study
GUO Wen1,ZHANG Man1,ZHANG Yu1,HE Hai-rong1,ZHANG Na1,LI Mu-xia1,ZHOU Ming-zhu1,MA Guan-sheng1,2
(1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2 Laboratory of Toxicologic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Food Safet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reakfast behavior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Beijing,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health educa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 Using 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1 800 elderly people aged 65~80 yea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2 communities among Haidian District,Shunyi District and Miyun District of Beijing.Result A total of 1 775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The valid sample of the survey was 1 764(730 males and 1 034 females),and the questionnaire validity rate was 99.4%.In the past month,95.5% elderly adults ate breakfast every day,while 2.6% people never at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breakfast consump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suburbs,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and living conditions(all P<0.05).The main source of breakfast food for the elderly was home-made(97.7%),followed by restaurants or stalls(18.9%);The most popular breakfast food was cereals and potatoes(96.7%),followed by fish,poultry,meat and eggs(70.1%),dairy products and beans(57.5%),and vegetables and fruits(41.5%).Moreover,the breakfast nutritional quality of most elderly people was poor(41.0%),followed by average nutritional quality(37.7%),and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with good nutritional quality was the least(21.3%).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in Beijing who eat breakfast every day is relatively high,but most elderly people have a single breakfast food type.They are less likely to eat dairy products and beans,vegetables and fruits for breakfast.Therefore,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people who are male,suburb,low education level,and living alone,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breakfast food selection and nutrition collocation,in order to make them have scientific breakfast behavior habits.
Keywords:elderly;breakfast;eating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