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东危机期间奥匈帝国的巴尔干政策

来源 :南都学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东危机期间 ,奥匈帝国政府适时调整巴尔干政策 ,从维持巴尔干领土现状到有限瓜分 ,其目的是为了阻止斯拉夫人的成功和追求在西巴尔干的优势地位。为达此目的 ,奥匈帝国借助三皇同盟与俄国合作 ,双方达成某种协议。圣斯特法诺条约签订后 ,奥俄协调破裂 ,奥匈帝国在英德支持下 ,于柏林会议上赢得了体面的和平 ,成功地保护了奥匈帝国的巴尔干利益。但是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优势 ,前景并不看好 ,这折射了奥匈巴尔干政策的基本缺陷
其他文献
让与担保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影响的地位,而应对这个无法律认可的制度,我国审判观点不一,造成了审判和社会生活的混乱。本文将首先介绍让与担保的主要概说和在我国学界
提出针灸辨症施治的特殊性,探讨针灸辨症的内容、辨症选穴和辨症施治方法与规律。
由于欧洲同盟体系的变化,在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中,英国政府逐渐调整对土耳其海峡的传统政策,以此维持“欧洲均势”和确保通向东方之路的畅通,以适应新形势下英帝国的利益
直流偏磁会改变测量用电流互感器(CT)的传变特性,直接影响电能计量与测量的准确性。分析了直流偏磁的产生机理,根据测量用CT的等效电路建立起仿真电路,研究了直流偏磁对测量用CT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对于我国建
【正】 日本"经济评论"月刊在今年九月号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特辑中,发表了中国研究所所员山下龙三写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苏联有那些不同"和山内一男写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正】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来,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前,科学社会主义还仅是人类的美妙理想,四十年后的今天,则已成为包括九亿以上人口国家中的伟大的现实了,社会主
市政道路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加强市政道路地基结构改造力度,有助于提高道路在交通系统中的运行效率。"软土地基"是市政道路施工常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地基结构性能,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