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关键酶在胃癌中存在相互作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l)、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基因2(EZH2)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l)的表达及三者的相互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KN28、SGc7901、BGC823、AGS4株胃癌细胞和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以及10对新鲜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胃组织中DNMTl、EZH2、HDAC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低分化(BGC823)胃癌细胞和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及中分化、中-低分化、低分化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DNMTl、EZH2和HDACl是否形成复合物。结果与正常胃上皮细胞和胃组织相比,DNMTl、EZH2和HDACl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DNMTl、EZH2和HDACl三者在高、中、低分化胃癌细胞株以及中、中-低、低分化胃癌组织中均形成复合物,但在正常胃上皮细胞和胃组织中不形成复合物。结论DNMTl、EZH2和HDACl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且三者存在相互作用,这可能是胃癌中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存在相关性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导入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基础,教师应当重视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式与技巧,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语文学习成效进一步提升,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使其自发展开思考与探究,为其高效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有力的保障。基于此,文章重点探究了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旨在呼吁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摒弃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手段,进一步革新与探究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
大蒜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大蒜辣素能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诱导凋亡、促进分化,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 receptor,VEGFR)的表达在恶性肿瘤血管和淋巴管新生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VEGF及其受体表达是目前抑制肿瘤研究的热点.本实验旨在研究大蒜油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凋
期刊
患者男,43岁,因突发腹痛、呕吐、便血3d入院.患者于3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阵发性脐周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弯腰屈膝位或腹部按压时不适有所减轻.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稀水样便,色黄,第2天解黑便,约200 g,伴有暗红色血液.外院腹部X线摄片:下腹部肠管积气扩张,未见液平及膈下游离气体影,左膈面抬高.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可见脏器组织进入胸腔(图1).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年前高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就语文教育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受文化因素、语言环境因素、师资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在汉语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汉语教育者必须从小学开始,立足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发展,充分探究少数民族语文学习的困难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推动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成长,为民族融合提供语言基础。本文将以部编版小学语
患者女,50岁,因上腹部不适伴黑便15d入院.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98×1012/L,血红蛋白106 g/L,血小板203×109/L.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2.0 cm×1.5 cm大小的黏膜隆起,黏膜表面粗糙。
期刊
患者男,58岁,头昏乏力7d于2011年3月26日人院.血Hb 53.1 g/L,AFP 667.9 μ g/L.腹部CT示胃癌伴小网膜囊内淋巴结转移.胃镜(图1)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示胃腺癌,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贲门及胃体中上部小弯侧有约4.5 cm×5.5 cm肿瘤,侵及浆膜层,胃周散在肿大淋巴结,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融合成团块.术后病理示肝样腺癌(图2),侵及全层,累及神经纤维,脉管见癌栓,AFP
期刊
目的 探讨槐果碱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D)的疗效及其对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均分为健康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健康组每日予0.9% NaCl溶液灌胃12周,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大鼠予乙醇灌胃造模12周,预防组同时注射槐果碱20 mg·kg-1·d-1共12周,治疗组第5周起连续8周注射槐果碱20 mg·kg1·d-1.评价肝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缺血性肠病的一种,它是由肠道动脉血供不足或静脉血回流障碍引起的缺血性疾病,总病死率为60%~80%[1],由动脉原因所致的AMI更为常见.按病因可将AMI分为4类.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占40%~50%,为其最常见的原因.②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占25%~30%,几乎所有患者皆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③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约占2
期刊
肿瘤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的功能异常可抑制许多基因的转录,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在染色质重塑、基因阻遏、调节细胞周期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HDAC共分为Ⅰ~Ⅳ类,HDAC3属于Ⅰ类HDAC[1].目前Ⅰ类HDAC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广泛表达.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DAC3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
期刊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伴或不伴食管损伤与食管动力和酸反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GERD诊断标准的25例受试者行胃镜检查,随后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并检测进食标准试验餐后的动态食管pH值变化.比较伴或不伴食管损伤组患者之间的食管动力和餐后食管酸反流时间的差异.同时按DeMeester评分将受试者分为非酸反流组和酸反流组,比较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