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对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调控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体外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致炎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活性变化对局部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11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蝶窦黏膜,采用无血清原代培养法分离培养黏膜上皮细胞,传3到4代后,经LPS(1 mg/L)诱导以及加入NF-κB阻断剂Wedelolactone前后,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5、IL-6、IL-8、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正常T细胞活化表达和分泌调节物(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eotaxin-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LPS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后平均(-x±s,以下同)NF-κB DNA结合活性相对值为2.050±0.305,对照组为1.013±0.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对照组鼻黏膜上皮细胞IL-1β、IL-8和COX-2 mRNA均未见表达,经LPS诱导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7±0.041、0.950±0.042、0.117±0.012,LPS诱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应用NF-κB阻断剂Wedelolactone后NF-κB DNA结合活性以及IL-1β、IL-8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调至0.917±0.188、0.180±0.008、0、0,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和0.000).其他各检测指标在各组检测值均为0.结论 NF-κB通路参与了LPS体外诱导人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IL-1 β、IL-8和COX-2 mRNA转录水平的调控.
其他文献
井关PVH1—90LLTE18型烟草移栽机,是步进手扶式移植机械,适用于烟草移栽作业。该机采用液压自动跟踪、调节装置,对地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垄高10~35cm、倾斜地及覆膜地内可正常作
富莱威2ZBX富莱威2ZBX系列吊环式移栽机,使用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全悬挂式栽植机械,适用于辣椒、番茄和烟草等膜上打孔移栽作业,可一次完成膜上打孔成穴和移栽工序。
豪丰4JW系列茎块挖掘机机,是同拖拉机配套使用的茎块作物收获机械,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果土分离和铺放等作业。主要特点:采用加强型输送链,结构坚固、动力传递可靠、故障少:采
协同进化理论的中心思想,包括巢寄生者与其宿主之间共进化关系的理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模式可揭示一些关于生态和进化动态方面的重要信息.例如,关于遗传方式和基因流在决定由寄
应对早恋,一是要有赛场拼争意识,主动出击;二是要利用情感攻势,辅以环境的改造和科学的疏导,为孩子创造动人的青春岁月;三是要关注学生主体,提前疏导,转移情绪;四是关注周边;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生长抑制因子4(ING4)基因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体外抑癌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含ING4的重组腺病毒(Ad-ING4)转染T24细胞,以空载体组、未转染
目的 观察骨形成发生蛋白4(BMP4)在U251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阿霉素、BMP4质粒体分别给予U251细胞,BMP4的小干扰给予阿霉素处理过48h的U251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 探讨和建立体外扩增胚胎肝干细胞并抑制其分化的培养条件及方法.方法 胶原酶结合机械消化法制备14 d胎龄大鼠胎肝干细胞悬液.将细胞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种至Ⅰ型胶原包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在矫治屈光回退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12只眼LASEK(A组)和15例2
<正>近视是常见的眼科疾病,患病率达25%~30%[1],近年来近视患者年龄趋小、近视发生率逐年增加的现象备受社会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多出现在青少年时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