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产房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妇6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产房護理工作安全隐患分析,并予以针对性产房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后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施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可知,观察组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且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产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104-01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产妇在就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安全问题成为医院质量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通常,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因操作不当造成产妇的误解或者不满,尤其是面对工作复杂的产科,增加了产科护理的工作难度。因此,分析产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对改进产科护理的工作质量与提高产妇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针对不同护理方式,探讨进行安全隐患分析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妇6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产妇3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3±4.6)岁,孕周37~41周,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观察组产妇30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0±4.5)岁,孕周36~42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产妇予以常规的产房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对产房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管理对策,其内容如下:①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水平,增加对产科护理人员在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改变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识,提高护理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②科学合理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与责任进行划分,安排经验多的护理人员与实习护理人员进行搭配,做到能力互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③建立健全产科护理规范制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与检察,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并予以解决,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④提升产科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健全产房突发事件的预案,并完善应急物资的准备,在根源与制度上减少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加强对产房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保证产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3观察与评判标准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在护理干预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情况,并使用问卷方式调查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此研究中涉及的数据结果均选择统计工具(SPSS17.0)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表示,x2和T值为其检验方式,统计结果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通过对两组产妇施以不同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安全隐患时间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比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6.7%,参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3.3%,两组数据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的安全主要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范围以外的功能、心理及身体结构等方面的损伤、缺陷甚至是死亡。护理工作的安全内容最终是为患者接受护理服务提供安全保障近年,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不断增加,因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是临床医疗中的高危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风险贯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密切相关,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产科护理中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水准。相关临床数据表明,分析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完善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情况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可知观察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表明在完善护理工作的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措施下,能够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其消灭于萌芽中,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综上,分析产房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能够减少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104-01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产妇在就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安全问题成为医院质量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通常,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因操作不当造成产妇的误解或者不满,尤其是面对工作复杂的产科,增加了产科护理的工作难度。因此,分析产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对改进产科护理的工作质量与提高产妇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针对不同护理方式,探讨进行安全隐患分析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妇6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产妇3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3±4.6)岁,孕周37~41周,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观察组产妇30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0±4.5)岁,孕周36~42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产妇予以常规的产房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对产房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管理对策,其内容如下:①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水平,增加对产科护理人员在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改变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识,提高护理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②科学合理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与责任进行划分,安排经验多的护理人员与实习护理人员进行搭配,做到能力互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③建立健全产科护理规范制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与检察,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并予以解决,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④提升产科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健全产房突发事件的预案,并完善应急物资的准备,在根源与制度上减少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加强对产房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保证产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3观察与评判标准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在护理干预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情况,并使用问卷方式调查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此研究中涉及的数据结果均选择统计工具(SPSS17.0)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表示,x2和T值为其检验方式,统计结果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通过对两组产妇施以不同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安全隐患时间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比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6.7%,参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3.3%,两组数据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的安全主要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范围以外的功能、心理及身体结构等方面的损伤、缺陷甚至是死亡。护理工作的安全内容最终是为患者接受护理服务提供安全保障近年,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不断增加,因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是临床医疗中的高危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风险贯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密切相关,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产科护理中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水准。相关临床数据表明,分析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完善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情况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可知观察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表明在完善护理工作的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措施下,能够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其消灭于萌芽中,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综上,分析产房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能够减少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