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些年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综合题这类新题型。综合题以其广泛的考查范围、多变的考查形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整合语文知识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结合生活能力。而本文就从语文的灵动性角度出发,分析中考语文综合题的命题特征,并对中考语文综合题的备考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考语文 综合题 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7-01
中考语文综合题是近些年诸多省市中考语文中出现的新题型,也是语文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块实验田。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有明确的“综合性学习”目标:“组织文学性活动,对身边问题予以研究,动手查找相关资料。”在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综合类试题的影子。可以说,综合类试题是考查范围最广、考查角度最为自由、出题模式最为灵活的一种试题,也是整份试卷的兴奋点。正因为中考语文综合题包含内容众多、考查形式多变,面对这种综合题时考生只有掌握其题型特征和相对应的答题思路,才能对中考语文试卷这类综合题应付自如。
一、中考语文综合题的命题特征
中考语文综合题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综合”二字上。“综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综合题以考查教材内容为基点,注重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第二,综合题注重考查语文能力,包含对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渗透考查;第三,综合题考查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生活性,关注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结合。可以说,“综合”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也是近些年中考语文综合题的考点所在。因此,笔者以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等省市的中考语文综合题为例,阐述综合题的命题特征。
首先,综合题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从近些年中考语文综合题设题点和考查点来看,综合题的基点主要来源于教材内容,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名著推荐与阅读”以及其它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等。如广东省2005年试题中写出“鲁达拳打镇关西”、“刘备三顾茅庐”等小说情节出自哪里,就体现了语文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其次,综合题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尽管语文综合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综合题在考查时仍然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所关注的重点还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学生对语文字、词、句、篇章知识的掌握。如福建省厦门市2008年的语文综合题就选取了号称中国植物“四君子”之一的“竹”为题材,以对《竹韵小报》的编写为设题主线,在设置的四个小题中涉及内容主要包含语文知识中的诗歌考查、对联考查、花木知识、托物言志等内容,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进行对联识别、扩写诗句情景等。尽管题目考查内容看似形式多变,但学生答题能力仍然没有超出语文知识的掌握度,只是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整合知识进行答题。
再次,综合题关注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结合。语文综合题的命题注重对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生活了解人文知识。如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综合题就以“端午节”为题让学生描述自己在端午节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或一次经历。又如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综合题以《怎样让幸福来敲门》为素材,以生活中不同人对幸福的感悟不同为题,让学生谈谈“同样的生活为什么有人感到幸福,有人却感到失落和痛苦”,这同样是对学生生活与语文知识结合能力的考查。
二、中考语文综合题的备考方案
基于以上对中考语文综合题命题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对中考更好的备考复习。
第一,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对其分类整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整合可以分为三种:知识类、方法类和程序类。以广东省语文教材为例,知识类内容主要包括对各种语文知识积累和熟悉,如语文教材中推荐的熟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文学名著读书卡以整理知识脉络。方法类内容主要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内容,如教材中“口语交际”、“专题学习”等,教师利用综合题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如“按照材料对观点提炼,普遍采用的方式有——求同存异,合并同类信息;去繁就简,抽取中心句”等。程序类内容要求熟悉知识点并应用于实践,如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举办活动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如要求学生主板校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的实践思路是:选主编、选组员、定刊名、设栏目、征稿件、审稿件、配插图、定排版等。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现象,关注现实。一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广告语、流行词、演讲稿等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行搜集和了解,如2013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综合题中新闻材料“2006年不丹被为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就来源于电视新闻广播。二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能用简单的语文文字对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进行情感、思想上的评价和抒发,并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如2013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综合题中有关“酷抠族”的解释即来源于生活现象。三是引导学生整合语文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综合题要求学生填写对联词语“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____传四海”就考查学生语文知识解答能力。
第三,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答题习惯,审慎答题。中考语文综合类试题一般包含背景、题干、图文材料等内容,在备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思路。一是对材料背景学生只要认真通读即可,不用过分追究文辞。二是对题干要细读,理解答题要求“评析”、“概括”、“建议”、“标题”等。三是对图文材料主要内容把握住,这是答题的依据和来源;同时在注意图文材料时还要注意图表下列的补充信息和对比信息。如2013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综合题《天使儿》中的试题“‘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等就要注意“哪些”这一字眼表明天使儿的含义并不单一。
三、结论
随着新课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实行,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综合题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综合题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让学生充分调动所学语文知识来架构生活现实问题,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关注中考语文综合题的灵动性和生活气息,运用良好的备考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并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
【关键词】中考语文 综合题 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7-01
中考语文综合题是近些年诸多省市中考语文中出现的新题型,也是语文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块实验田。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有明确的“综合性学习”目标:“组织文学性活动,对身边问题予以研究,动手查找相关资料。”在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综合类试题的影子。可以说,综合类试题是考查范围最广、考查角度最为自由、出题模式最为灵活的一种试题,也是整份试卷的兴奋点。正因为中考语文综合题包含内容众多、考查形式多变,面对这种综合题时考生只有掌握其题型特征和相对应的答题思路,才能对中考语文试卷这类综合题应付自如。
一、中考语文综合题的命题特征
中考语文综合题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综合”二字上。“综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综合题以考查教材内容为基点,注重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第二,综合题注重考查语文能力,包含对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渗透考查;第三,综合题考查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生活性,关注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结合。可以说,“综合”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也是近些年中考语文综合题的考点所在。因此,笔者以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等省市的中考语文综合题为例,阐述综合题的命题特征。
首先,综合题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从近些年中考语文综合题设题点和考查点来看,综合题的基点主要来源于教材内容,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名著推荐与阅读”以及其它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等。如广东省2005年试题中写出“鲁达拳打镇关西”、“刘备三顾茅庐”等小说情节出自哪里,就体现了语文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其次,综合题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尽管语文综合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综合题在考查时仍然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所关注的重点还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学生对语文字、词、句、篇章知识的掌握。如福建省厦门市2008年的语文综合题就选取了号称中国植物“四君子”之一的“竹”为题材,以对《竹韵小报》的编写为设题主线,在设置的四个小题中涉及内容主要包含语文知识中的诗歌考查、对联考查、花木知识、托物言志等内容,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进行对联识别、扩写诗句情景等。尽管题目考查内容看似形式多变,但学生答题能力仍然没有超出语文知识的掌握度,只是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整合知识进行答题。
再次,综合题关注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结合。语文综合题的命题注重对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生活了解人文知识。如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综合题就以“端午节”为题让学生描述自己在端午节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或一次经历。又如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综合题以《怎样让幸福来敲门》为素材,以生活中不同人对幸福的感悟不同为题,让学生谈谈“同样的生活为什么有人感到幸福,有人却感到失落和痛苦”,这同样是对学生生活与语文知识结合能力的考查。
二、中考语文综合题的备考方案
基于以上对中考语文综合题命题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对中考更好的备考复习。
第一,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对其分类整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整合可以分为三种:知识类、方法类和程序类。以广东省语文教材为例,知识类内容主要包括对各种语文知识积累和熟悉,如语文教材中推荐的熟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文学名著读书卡以整理知识脉络。方法类内容主要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内容,如教材中“口语交际”、“专题学习”等,教师利用综合题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如“按照材料对观点提炼,普遍采用的方式有——求同存异,合并同类信息;去繁就简,抽取中心句”等。程序类内容要求熟悉知识点并应用于实践,如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举办活动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如要求学生主板校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的实践思路是:选主编、选组员、定刊名、设栏目、征稿件、审稿件、配插图、定排版等。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现象,关注现实。一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广告语、流行词、演讲稿等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行搜集和了解,如2013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综合题中新闻材料“2006年不丹被为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就来源于电视新闻广播。二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能用简单的语文文字对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进行情感、思想上的评价和抒发,并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如2013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综合题中有关“酷抠族”的解释即来源于生活现象。三是引导学生整合语文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综合题要求学生填写对联词语“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____传四海”就考查学生语文知识解答能力。
第三,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答题习惯,审慎答题。中考语文综合类试题一般包含背景、题干、图文材料等内容,在备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思路。一是对材料背景学生只要认真通读即可,不用过分追究文辞。二是对题干要细读,理解答题要求“评析”、“概括”、“建议”、“标题”等。三是对图文材料主要内容把握住,这是答题的依据和来源;同时在注意图文材料时还要注意图表下列的补充信息和对比信息。如2013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综合题《天使儿》中的试题“‘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等就要注意“哪些”这一字眼表明天使儿的含义并不单一。
三、结论
随着新课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实行,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综合题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综合题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让学生充分调动所学语文知识来架构生活现实问题,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关注中考语文综合题的灵动性和生活气息,运用良好的备考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并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