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出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入手。
心理学家指出:“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它在数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靠记忆把学过的知识逐渐储存在大脑中,作为继续学习的基础和桥梁。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主观上总想多记住一些知识,但由于方法不当,或不能从问题的本质属性去加以理解,成了瞬间记忆或表象记忆,这样不仅对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定义、性质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有效性,因而丧失对记忆的兴趣和欲望,最终对学习数学感到厌烦。因此,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记忆力不是自然发展的,学生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影响下,才能逐步掌握记忆的方法,从而培养起记忆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的有效性,必须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识记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培养,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步。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领域,即知识及知识运用的认识领域,对学习情绪反应和价值倾向的情感领域,由心智活动控制肌体的活动领域。布氏理论将认知作为第一领域,可见记忆对学习成效的重要性。认识领域实质上就是智力活动,它依靠再认或回忆获得的观念材料,主要反映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水平。而培养记忆,首先必须加强识记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记忆能力,教师首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识记的知识目标。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先出示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便以积极的态度,集中精力、努力识记。这种识记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比无意识记的效果要好。但实验结果也证明,如果识记的客体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思维活跃,把新旧经验联系起来,即使没有识记的意图,识记的效果也常较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对边的特征。这种目的明确,而且学生参与了相应的活动,提高了识记的有效性。其次要为学生铺设识记的台阶,要让学生明确,教师提出的识记的具体内涵是指能够记得或再现学习过的概念、法则、基本技能等,能在标准情境中作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也还要使学生感到,识记是从知识到对知识的理解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同时,学生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为自己提出识记者目标和任务。要作好这一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各个不同识记层次中,发挥学生在兴趣情感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识记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记忆产生兴趣,从而增强对识记的自觉性。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质的转变正是提高有效学习的关键。
二、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记忆能力。
教学实践说明:理解和思维是密切结合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这种主动的多元化的思维也是知识再现的一个过程,它与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思维有本质的区别。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拉一拉长方形木框的过程中去体会木框的变化,去发现两根长木条之间的位置关系,两根短木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通过动手动脑并且在教学过程的影响下,对获取的知识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的培养,不仅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思维途径,同时又使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记忆过程。
记忆力,作为人的一种天生素质,有强弱之分,确实也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决定因素。我认为,增强记忆的关键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创造条件。无论是旧知识的复习,还是新课引入,以至教师对问题的质疑和释疑等均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或生动活泼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直接参与记忆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了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我积极探索加强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以加强记忆,防止遗忘为目的,通过各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联系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常常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1、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形象记忆。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老师把数与某些实物形象记忆: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
2、口决记忆法。将一些数学知识编成口决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比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编制读数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正确记忆大月和小月有困难,把它编成歌诀就很容易掌握了。歌诀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總之,口决记忆是寓顺口溜于教学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理解和记忆,效果是明显的。
3、规律记忆法。例如:在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进率时,通过列表比较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这样掌握了规律后记忆就比较容易了。
4、整理记忆法。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板练中发现的错误情况及要求学生引起重视的问题,新授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的条件、结论,数学表达式及基本图形等,我要求学生作好笔记列出提要,课后让学生根据回忆提纲领引出全貌,并通过练习巩固,将本课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心理学家指出:“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它在数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靠记忆把学过的知识逐渐储存在大脑中,作为继续学习的基础和桥梁。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主观上总想多记住一些知识,但由于方法不当,或不能从问题的本质属性去加以理解,成了瞬间记忆或表象记忆,这样不仅对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定义、性质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有效性,因而丧失对记忆的兴趣和欲望,最终对学习数学感到厌烦。因此,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记忆力不是自然发展的,学生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影响下,才能逐步掌握记忆的方法,从而培养起记忆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的有效性,必须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识记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培养,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步。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领域,即知识及知识运用的认识领域,对学习情绪反应和价值倾向的情感领域,由心智活动控制肌体的活动领域。布氏理论将认知作为第一领域,可见记忆对学习成效的重要性。认识领域实质上就是智力活动,它依靠再认或回忆获得的观念材料,主要反映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水平。而培养记忆,首先必须加强识记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记忆能力,教师首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识记的知识目标。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先出示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便以积极的态度,集中精力、努力识记。这种识记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比无意识记的效果要好。但实验结果也证明,如果识记的客体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思维活跃,把新旧经验联系起来,即使没有识记的意图,识记的效果也常较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对边的特征。这种目的明确,而且学生参与了相应的活动,提高了识记的有效性。其次要为学生铺设识记的台阶,要让学生明确,教师提出的识记的具体内涵是指能够记得或再现学习过的概念、法则、基本技能等,能在标准情境中作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也还要使学生感到,识记是从知识到对知识的理解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同时,学生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为自己提出识记者目标和任务。要作好这一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各个不同识记层次中,发挥学生在兴趣情感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识记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记忆产生兴趣,从而增强对识记的自觉性。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质的转变正是提高有效学习的关键。
二、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记忆能力。
教学实践说明:理解和思维是密切结合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这种主动的多元化的思维也是知识再现的一个过程,它与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思维有本质的区别。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拉一拉长方形木框的过程中去体会木框的变化,去发现两根长木条之间的位置关系,两根短木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通过动手动脑并且在教学过程的影响下,对获取的知识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的培养,不仅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思维途径,同时又使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记忆过程。
记忆力,作为人的一种天生素质,有强弱之分,确实也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决定因素。我认为,增强记忆的关键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创造条件。无论是旧知识的复习,还是新课引入,以至教师对问题的质疑和释疑等均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或生动活泼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直接参与记忆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了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我积极探索加强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以加强记忆,防止遗忘为目的,通过各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联系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常常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1、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形象记忆。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老师把数与某些实物形象记忆: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
2、口决记忆法。将一些数学知识编成口决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比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编制读数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正确记忆大月和小月有困难,把它编成歌诀就很容易掌握了。歌诀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總之,口决记忆是寓顺口溜于教学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理解和记忆,效果是明显的。
3、规律记忆法。例如:在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进率时,通过列表比较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这样掌握了规律后记忆就比较容易了。
4、整理记忆法。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板练中发现的错误情况及要求学生引起重视的问题,新授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的条件、结论,数学表达式及基本图形等,我要求学生作好笔记列出提要,课后让学生根据回忆提纲领引出全貌,并通过练习巩固,将本课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