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导学成就高效课堂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p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自主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而当下很多学校实践的导学课堂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与之相生的产物,这种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就在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生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达到课堂高效。笔者所在的华英学校实践导学课堂已经六个年头了,总结形成了“预习、展示、研讨、检测、评价、反思”六步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就几年来导学课堂的实践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求教于大家,以示抛砖引玉。
  1、“六步”导学课堂结构
  “六步”导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课标的要求以及所授知识的梯度与内在联系,将教学内容分散在相互关联的教学步骤中,每一个教学步骤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达到每一个步骤的教学目标,形成步步紧扣,螺旋上升、浑然一体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
  1.1 课间预习:课间预习,即上课前自主学习。通过教师事先预设的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其目的在于激发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的方向,解决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疑点难点,提出自学时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为有效听课寻找支点。
  1.2 课前展示:课前展示,即上课伊始展示预习成果。就是学生在充分自学、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和小组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给老师和其他的同学。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作为课堂主人的愉悦和激情,使学生在一种放飞思绪的场景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将学习思考引向深处。
  1.3 课中研讨:课中研讨,即师生讨论。展示环节结束后执教老师让学生拿出“预习反思”小文章提出预习时思而未果以及展示环节生成的新的问题,并让另一位同学迅速地将学生的问题列在黑板上,接着师生讨论解决。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让学生在相互质疑、你问我答、教师规范点拨中解决预习及展示生成的疑惑。
  1.4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即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是能使学生及时的消化当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同时这种练习的方式能及时反馈学生当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有效地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1.5 结课小结:结课小结,即教学评价。通过当堂检测的效果,对本节课进行简明的小结评价,归纳所学知识以及所学知识的能够解决那些问题。其目的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并设置新的疑问,为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打好埋伏(包括学习检测、反馈、纠错、补缺等)。
  1.6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即课后心得。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完一堂课后,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学习行为产生影响。”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一有所得就及时记下的良好习惯,以记促思,不断优化各种策略、方法和观念。
  2、“六步”导学课堂规程
  2.1 “课间预习”应做到三落实:预习是导学课堂的起源、是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开端。搞好课前预习,应做到三落实:
  (1)落实预习的时间。为了防止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首先应通过行政手段规定学生预习的时间,有的寄宿制学校,每天晚饭后为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从中划定一段时间为各科预习的时间。
  (2)编制《预习思考》引导学生深度预习。即先将所要预习的内容按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预习时有方向、有任务、有目标。
  (3)记录预习疑惑。学生按照《预习思考》可以利用教材自主学习,对待教材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查阅资料书自行解决。对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写下来,以便在下面的环节中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2.2 “课前展示”应体现四个步骤:展示是展现课间预习成果,明晰预习效果的载体;是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难点的重要环节。落实这个环节应有四个步骤:
  (1)展示准备。通过批阅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学生在做导学案过程中出错较多的题目提炼出本节课所要展示的内容。
  (2)展示安排。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学生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各小组展示内容的分配、展示位置和展示要求。
  (3)展示过程。学生看到教师出示的展示内容和要求后、经过短暂的准备、展示学生迅速到本组相应的展示位置进行展示。
  (4)点评质疑。展示结束后,教师在幻灯片上出示点评内容、点评任务的分配和点评要求,学生迅速浏览展示内容、做好点评准备。
  2.3 “课中研讨”应把握两个关键:课中研讨是思考的交流和延伸,经过师生你来我往的思维碰撞,辨是非,解疑惑。因此在课中讨论时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点:
  (1)讨论什么和怎样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科学的预案。也就是教师在课型及内容上要找准落脚点(即讨论什么,那些东西值得討论):一是新授课,对教材概念的理解中容易出现的易错点、易混淆点、易忽略点、易忘点应作为教学预设决策的首选,二是复习课,力争所选讨论的问题以归纳方法为主。做到讨论一道题解决一大片,并能突出讨论时的一题多解和问题的发散方向。三是习题评讲课,应将学生预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个案作为教学预设的首选,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角度去设置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讨论一些无价值的东西。学生在课堂开展讨论活动时采取什么方式(即怎样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有些问题不适宜讨论,而需要教师讲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情况下需要教师“引导点拨”;什么情况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把控能力。
  (2)坚持预设还是选择生成,需要教师做出机智的选择。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不管你作了多少准备,设计得不管怎样充分,学生在课堂总会逃离你预设方案生成各式各样的问题,虽然不排除有些学生答非所问,“离题万里”。但绝大部分的课堂生成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事实上有些课堂生成、处理得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即时的教学机智。   2.4 “当堂训练”要做到两个明确:“当堂训练”是巩固知识,提升技能、发现问题的重要一环。搞好当堂训练,必须明确两点:
  (1)明确“练什么”。练什么?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新授课当堂训练什么?应围绕“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展开。习题课当堂训练什么?应围绕“课本例题”展开,因为课本例题是教育专家百里挑一精心选出来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潜力。复习课当堂训练什么?应围绕“数学思想方法”展开,因为数学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怎样练”。怎样练?训练分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对于理解“核心概念”的训练,可以采用“口答”、“抢答”、“生问生答”、“师问生答”等无形训练的方式。对于“习题课”的训练,可以通过“类题”组的有形训练方式,将习题归类编排,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能自主的总结出这一类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训练的效果。对于复习课,还可以开展学生“讲题式”的训练。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串讲,通过讲题时知识的跨度变化,形成知识的认知结构。
  2.5 “结课小结”要抓住三重点:课堂小结是师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巩固,是使课堂所学知识内化的一个重要程序。搞好课堂小结要抓住三个重点:
  (1)让结论形成水到渠成。要让知识结论在学习中、在深思熟虑中、在科学探究中形成,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即不是教师硬性给的,也不是学生在书本上“生搬”的。
  (2)让知识结论转化为技能。启发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让知识结论在运用中巩固和发展,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技能。
  (3)让批判性思维指引学生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弄清什么地方易错,什么地方易忽略,什么地方易混淆,从而产生防错的“免疫力”。
  2.6 “课后反思”要做到三鼓励:课后反思是对课堂学习的自我反省过程,带有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作用,因此应从三个方面加以鼓励:
  (1)鼓励学生记录课堂精彩的片段。在记录的过程中,不光真实还原,再现了课堂场景,还能引发学生深度追问和探究,从而实现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升华。
  (2)鼓励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后写出“心路历程”。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养成一种追求,即当自己对相关问题(可能是一道典型的试题、也可能是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已获得初步的解决后尝试再深入、反思或优化,用反思小文章记录出自己的学习思考经历。
  (3)鼓励学生从“错误”出发,记录纠错,优化全过程。大家知道,解题错误的产生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解题分析首先要对合理成分做充分的理解,要通过反例或启发等途径暴露矛盾,引发学生自我反省,这种纠错、优化要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3、“六步导学”教学的反思
  3.1 导学稿的撰写是基础:导学稿是导学课堂的有效载体,导学稿撰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导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编写导学稿时,应找准基本出发点,其一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其二是从学生学习的状态出发;其三是从历届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效果出发。只有撰写好即符合学情,又符合教师本身的认知水平的导学稿才能实现导学课堂的真正高效。
  3.2 学生活动是主线:导学课堂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教师指导为支点。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主演”。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唯有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才能有效地将学习者推向学习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在真正体验中建构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归还给学生,把积极学习的责任赋予给学生。
  3.3 教师有效点拨是重点:点拨是导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认识问题云遮雾绕之时,激烈争论难分难解之际,教师及时出手,做出必要的提醒、暗示、强调与引导,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获得成功。所謂“点”,就是指点、引导,在关键地方、关键问题、关键时刻给予学生帮助和启发;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
  3.4 激励评价是动力:导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必须具有激励性,才能给每位学生带来自信,才能为学生的自主提供活水源泉,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要面对全体学生,重点关注学困生。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检测的问题要符合学情,标高的把握要准确,评价形式要多样,评价的结果要有艺术性,学困生要找亮点,中等生要找增长点,优等生要找突破点,给每一个层面的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给每位学生带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罗杰斯说:“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有效、高效的导学课堂,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激发学生“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斗志,从而“学有所求”,捷足先登知识的云梯。
其他文献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存在着不爱学习数学的现象。学生在學校里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究其原因,其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条化、程序化,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及知识自主结构,教学模式缺乏生命活力,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低效无趣。其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机械化计算状态之中,书本世界远离生活世界,脱离现实生活,严重影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期刊
【摘要】探究雙星及双星的运动学规律、双星的动力学规律、双星运动与卫星运动的关系,通过对双星运动规律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双星运动规律;探究
期刊
【摘要】为了符合信息时代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现有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应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时代,当纸张载体向网络载体发展时,网络成了人们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工具,仍沿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与学方式,必将桎枯我们的教育事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期刊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时代感就必须在思路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经常性,讲求及时性,加强導向性,讲究新颖性,注重实效性。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思路一,坚持经常性  坚持经常性,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人们的思想表现是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干部和
期刊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导入既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一堂课好坏的关键。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高效有序,就不能忽视课堂导入。“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导入一般都具备三个基本特点,还要注重导在关键点,导在思维延展点。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生物课堂导入的策略主要有情境导入策略、实验导入策略、直观演示导入策略、生产生活经验导入策略、游戏导入策略等等。不论采用什么样的
期刊
每到当堂作文课,不少学生就提笔托腮,愁眉苦脸。询其原因,都说覺得没什么东西可写。作文教学究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现在的农村小学生,父母大都外出务工,长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少有出外游玩的机会,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斓,但他们很少有机会去观察,去发现,更少亲历实境,生活积累很少。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
期刊
【摘要】作业有效性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拟从教学有效性出发引出作业有效性概念,并对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做了分析,最后着重介绍了通过学生参与作业活动各环节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做法。  【关键词】作业;作业有效性;学生主体性  在革新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课业负担依旧比较沉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位学生轻松愉快地取得学业和能力的双丰收呢?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业的有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落脚点”。本文探讨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以几种典型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达到掌握知识与体验学习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物理课堂教学;整合  从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选取的是开放性的内容作为研究主题。学生走出课堂提
期刊
新课程标准将“改变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启示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下,自然科学教学追求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他们在科学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家的品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敏感和热情。  自然科学概念是自然科学现象、过程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思维形式,是自然科学学习和自然科学思维的基本
期刊
班主任犹如旗手,是班级建设的引路人;宛如丹青能手,在班级建设中绘制出绚丽多彩的画图;如同舵手,在班级建设中起锚导航。因为他是融洽师生感情,沟通家校联育的纽带,形成教学相长的桥梁,班主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可能记不住老师,记不住校长,但很少有记不住班主任的。究其原因,是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襟、丰富的学识,高超的育人风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镌刻着深深的烙印。因此,班主任要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