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真正了解学生, 真正做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做到这两点,我们必须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必须具有一双慧眼、一个灵活的大脑和一双灵巧的手,根据本校的现实状况,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把稳课程改革的脉搏,以满足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课程资源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它包括课内学习、课外生活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我们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的现状表明,农村小学应面对和探索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因为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农村小学正处于尝试充实阶段,还未达到普及阶段。下面我从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两个方面, 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发现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的体会,与同仁一起交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界对学生的定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语文教师要使语文课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就必须努力开发学生这一重要资源。那么,学生的学习资源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让其最终内化为新的经验才是有价值的。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违心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改变过去重视学科而忽视经验的倾向,改变过去过于注重讲解、机械练习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知识,才能让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拓展和提升。
2.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古人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近年来在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中,提倡的“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也是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的好做法。要想课堂学得活跃,就得想办法把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要想学生在欢乐中学有所得,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寓教于乐,充分激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学生的想象也是一种资源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少年儿童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受任何固定思维的影响,可以无拘无束地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问题。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震惊!记得有一次教学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我让学生学习明白了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盛开的红花还要红艳”后,我要求学生依照诗句意思的句式说一种事物。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即刻勃发,纷纷举手试说。有的说,成熟的稻子翻滚着金色的波浪,比黄色的锦缎还要明艳;有的说,平静的湖面比光洁的玻璃还要锃亮……这些生动的语句,形象的比喻反映了学生丰富的思维活力,由此可见,学生丰富的想象是教师发掘和利用的教学资源。
4.学生之间的交际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生活环境,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经历和已经养成的气质、性格以及兴趣爱好。这些不同的人格特点聚在一起,势必形成两种状况,一是势不两立的冲突,一是和谐团结的共享。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变成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的学习动力。
为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教师仅局限于开发课内学习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人的生活外延,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由学习文本向课外阅读的迁移,由学校学习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走进生活,与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交流,并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更新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叫做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接近社会、走进生活是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探究课题。
总而言之,课程资源是丰富的,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和利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而努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曾山学校)
□责任编辑:王 江
课程资源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它包括课内学习、课外生活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我们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的现状表明,农村小学应面对和探索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因为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农村小学正处于尝试充实阶段,还未达到普及阶段。下面我从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两个方面, 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发现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的体会,与同仁一起交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界对学生的定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语文教师要使语文课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就必须努力开发学生这一重要资源。那么,学生的学习资源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让其最终内化为新的经验才是有价值的。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违心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改变过去重视学科而忽视经验的倾向,改变过去过于注重讲解、机械练习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知识,才能让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拓展和提升。
2.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古人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近年来在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中,提倡的“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也是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的好做法。要想课堂学得活跃,就得想办法把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要想学生在欢乐中学有所得,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寓教于乐,充分激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学生的想象也是一种资源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少年儿童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受任何固定思维的影响,可以无拘无束地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问题。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震惊!记得有一次教学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我让学生学习明白了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盛开的红花还要红艳”后,我要求学生依照诗句意思的句式说一种事物。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即刻勃发,纷纷举手试说。有的说,成熟的稻子翻滚着金色的波浪,比黄色的锦缎还要明艳;有的说,平静的湖面比光洁的玻璃还要锃亮……这些生动的语句,形象的比喻反映了学生丰富的思维活力,由此可见,学生丰富的想象是教师发掘和利用的教学资源。
4.学生之间的交际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生活环境,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经历和已经养成的气质、性格以及兴趣爱好。这些不同的人格特点聚在一起,势必形成两种状况,一是势不两立的冲突,一是和谐团结的共享。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变成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的学习动力。
为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教师仅局限于开发课内学习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人的生活外延,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由学习文本向课外阅读的迁移,由学校学习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走进生活,与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交流,并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更新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叫做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接近社会、走进生活是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探究课题。
总而言之,课程资源是丰富的,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和利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而努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曾山学校)
□责任编辑: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