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如何保持并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31期的主题是“英语教师如何保持并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微信群内的专家和老师们就英语语言能力对教师的重要性、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原因、提升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的做法以及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保持自己的语言能力等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很多实用、有效的方法。我们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分享给各位读者。
  英语语言能力对教师的重要性
  徐浩: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讨论我们聚焦教师的语言能力。关于这个话题,大家一定有很多要分享的。今天我们会谈到下面几个话题:(1)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对英语教师来说有多重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教师语言水平下降或语言能力磨蚀是怎样发生的?(3)目前教师发展和培训项目中,对教师自身语言水平的关注有哪些?是否需要得到更多重视?(4)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保持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们不必拘泥于顺序,大家畅所欲言。
  葛炳芳:一口漂亮的口語是外语教师吸引学生的第一张牌,对语言现象融会贯通的解析更是如此,这一切都与语言能力有关。
  李晨:首先我想提一下,单谈“英语语言能力”未免片面,一个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除了英语之外,还得包括中文基本功,两者都很重要。我不赞成英语教师的业余时间统统拿来听说读写英文资料,好像英文和中文不搭界。我国外语界的前辈,中文造诣都相当高。可以这样说,如果中文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英文水平想要拔得很高是不现实的,中英文是不可割裂开来看的。再来看英语语言基本功,这和教学基本功和科研基本功一样,都是一个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但这三个基本能力中语言基本功是根本,是英语教师安身立命的本钱。
  毕勤: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对英语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来说真的很重要,因为外语学习以模仿为主,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及自身的语言学习习惯,对学生有极强的示范性,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学生年龄越小,其示范性越强。同时,作为语言教师,极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代表教师的专业水准,对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较强威信也十分必要。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魅力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
  李晨:对于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我认为首先应该照照镜子,审视一下今天讨论的一个大前提——We are NNST(non-native speaker teachers)。正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师而言,我们就要在充分认识和发挥作为NNST的特征的前提下来考虑提升语言能力。基于相关研究,对比外教,NNST的特征可以这样总结:(1)Higher level of language awareness,即语言意识更强;(2)Higher empathy and role model function,即由于自己也是从零学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更能理解学生的错误,并为学生能够学好外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3)Capacity to predict the difficulties students will encounter in the learning process,即能够预测学生可能犯错的地方。
  徐浩:很多人都发现,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尤其是语音语调。
  李晨: 没错,这就是role model function。
  毕勤:一个优秀的语言教师,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发言、积极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下能自主地持续地学,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老师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魔法”型的老师。
  葛炳芳:其实英语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译,还与content area的知识与表达有关。特别是在non-native speaking context中。
  徐浩: 接着李晨老师和毕勤老师说的,我觉得英语老师自己的英语好,往往不只是表面上的好,更重要的是好的背后有着比较成功的学习策略和经历,这无形中就是一笔教学财富。
  李晨:基于NNST的自我定位,我们去划分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有了参照。我个人较为认可https://tracker. cambridgeenglish.org/上对于教师语言能力的定位。这个网址是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针对英语教师制作的一个在线自我评估系统。该系统将教师的专业素养分为五个维度,其中就有“language ability”这一项。该系统中对于教师语言能力的评估是从如下四个维度来做的:(1)How accurate are your instructions and explanations, in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课堂用语的精准度)?(2)Can you provide accurate examples of the language you are teaching(围绕语言点进行举例的精准度)?(3)How well can you recognize the errors that your students make(对学生所犯错误的识别能力)?(4)How well do you communicate in English with other teachers(语言交际能力)?这四个维度,可以拆分成更细的子维度,但这已经比单纯谈“听说读写”要具体了。
  徐浩:我们似乎并没有类似的标准性的描述。
  王东君:基于英语语言能力保持和提升这个话题,我先陈述三个方面自己的看法。第一,和我们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一样,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自然也是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我觉得很有必要把翻译能力也考虑进来,因为翻译能力是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语言能力,英语教师良好的汉语语言能力以及英汉双语间的转换翻译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能力,鉴于这次的讨论主题是如何保持和提升英语老师的英语语言能力,故母语语言能力就不讨论了。第二,我认为基于英语语言能力提升的“元能力”,也就是关于提升英语语言能力的能力,是一种提升自身英语语言能力的策略意识和能力,这种观点会渗透在我下面的讨论文字里,不单独罗列讨论。第三,一直以来,我都坚信永不间断地接触和使用英语的环境是不断激活、保持和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必要条件,这种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英语的应用和使用环境,另一个是生活英语的应用和使用环境,失去了这两种环境,英语语言能力就会逐渐减弱。   毕勤:我在一线做教师的时候,常常跟学生们说:要想英语好,中文功底不可少。语言的习得是相通的。
  徐浩:几位老师都提到了汉语能力的问题,或者说,双语能力。而葛老师提到的content area下的知识与表达能力很重要,在我看来,具备content knowledge,是最核心的能力体现。
  毕勤:教师的语言能力首先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特别是输出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如语音语调准确、流畅、地道;课堂指示语、示例清晰准确,有示范性;能流畅地进行small talk、课前导入或者自如地衔接各个教学活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还有,对于不同的话题,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语言储备;在学生发言或者展示之后,能进行高质量的评价、妥帖地描述发言者的优点和不足,即评价和反馈的能力,当然也包括对学生作业、作文的恰当反馈和评价。教师能够自己写出高水平的例文并能指导学生写作就更棒了。另外,教师自身有较大的词汇量、扎实的语法基本功、书写规范美观等能力也十分重要。
  徐浩:其实,简单地说,不管是英语,还是英汉双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语言能力能否达到有效“使用”或“胜任”工作的程度。
  李晨:我对第一条讨论题的剖析就是,“英语教师”的特征是“non-native speaker”,而且是“teacher”,所以对于这个特殊的人群,就不能简单地说语言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还得与教学紧密结合。
  徐浩:关键在于“用”。
  李晨:用于课堂,用于自身。
  徐浩: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用”英语,既有相同的基础问题,又有专门的特殊问题。我们今天既可以讨论通用的能力,也可以讨论教学方面的专用能力。像毕勤老师刚刚就提到了很多专用能力的具体方面。
  孔彬:中小学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的分类:(1)教学工作语言:组织课堂的指导性语言,分析文本的引导语,给出评价的评价用语;(2)生活交际语言:课上和课后与学生们的互动用语;(3)学术研究语言:表达观点看法的语言,表达评价和态度的语言,分析文本和材料的语言。为什么要这么分类?因为每一类用语所涉及到的英语词汇不一样,因此,就可有针对性地学习总结英语词汇。
  李晨:我平时写微博,也写公众号,一线教师最喜欢转发的文章之一就有“课堂用语”说明这部分的语言能力,大家还是迫切希望提高的。
  毕勤:还有,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及对语言背后的文化敏感程度、喜爱程度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我认为教师的英语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也应包括在语言能力范围之内。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审辩式思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对语篇的理解和收获,这其中包括,教师是否能多角度地看待问题(different points of views);是否能进行逻辑判断(cause and effect);是否能够进行分析、比较与对比、联想与想象(build connections)、抽象与概括、分类与归纳;是否能进行评鉴与赏析等等。
  李晨:同意毕老师的提法,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教师语言能力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围绕课堂上讲解的语言点进行精准举例,合理展开。
  葛炳芳:其实英语语言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是“与学俱来”的,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而不同学科领域内容的语言,对于学生时代和工作期间同样重要。但是,从教师岗位来说,教学语言是在教学岗位上不断完善的,而阅读语言教学专业书籍的语言,是需要边用边学的。
  徐浩:不能等达到某种很高的程度再用。就像学生一样,不管什么层次,都要努力用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很重要,基本功越好,就越容易保持。
  葛炳芳:其实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是一个层次上的差异——知识能够在需要用的时候用上,就是能力。能力总是以知识为基础和唯一前提。学到见了面说“Good morning”是知识,但见了老外还是说“Have you eaten?”,这时的知识还不够“扎实”还不是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原因
  葛炳芳:“磨蚀”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知识有更替。但是,有意识地“抗磨蚀”能够在有效阻止“磨蚀”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
  徐浩:我们不把磨蚀单纯看作消极的现象,也不单纯看成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谈到磨蚀,大家觉得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李晨:“语言磨蚀”的英文术语为“language attrition”,其实质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在今天议题中,即指外语教师由于英语使用减少,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一般而言,诱发语言磨蚀的因素其实和当初老师们学习外语時促进外语学习的因素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原先当学生的时候,所做的一切外语学习活动,在步入教师岗位后不再做了或者减少做了,就直接导致了能力减退。我个人认为针对教师群体而言,主要是(1)外语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外语课堂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发生了变化;(2)与受蚀语的接触方式——这对于磨蚀速度和程度有直接影响。例如一旦毕业,就不再阅读大量的文献,不再撰写英语文章,读写能力相应减退。
  孔彬:影响中小学教师英语表达能力退化的原因:(1)英语语言学习任务的弹性变大了;(2) 自我学习心态的松懈;(3)工作生活中英语使用的环境单一;(4)教学内容逐渐固化变窄; (5)所教学生对英语口语的不重视或基础较差,导致教师只能用汉语授课;(6)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影响了英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效率。
  毕勤:我觉得主客观因素都有。日常繁重的工作侵占了教师自身学习的时间,长此以往也就削弱了教师自身学习的意识和愿望,不自觉地陷入到备课、讲课,做题、讲题,重成绩、轻能力等周而复始的教学模式中,使自身的语言水平变弱。意识和愿望的削弱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理由和借口,不能每天坚持听或读外语,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只是常年接触有限的课本语言,语言水平自然会下降。   徐浩:语言是一点一点积累的,也是一点一点磨蚀的。不备课明天就没得讲了,但一天不学英语好像问题也不大。所以时间久了,意识就放松了,然后一点一滴,就像李晨老师说的那样,就倒着来了。
  王东君:我认为主客观英语语言环境的丧失是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主要因素。
  徐浩:我个人觉得客观环境这些年还是有所改善的。想学英语,资源还是很多的。可能主观更重要。
  葛炳芳:很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都是专业N级证书的拥有者,但是到了基础教育阶段,没有了使用的机会,每天迫于考试的压力做题讲题,language without context is useful for no reason,也不可能总是“强迫”自己使用,于是就成了“水滴石穿”中的石。
  徐浩:看来大家都赞同,磨蚀是“水滴石穿”。石尚且如此,如果原先就不那么坚固,就更难说了。
  毕勤:刚才说到的是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地区差异带来的学习者的学习差异,因而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有利的语言环境,缺少机会使用英语。有些地方或学校仍然无法做到课堂全英文教学,因此没有机会进行外语输出的练习,教师的语言水平自然也会下降。我们了解一线教学情况,也更应该理解一线教师。
  樊厚义:赞同毕老师的观点。个人觉得语言磨蚀的原因主要在于语言运用过少的问题,可能语言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尤其是一线教师。很多都只限于运用课堂教学的少量语言,导致语言交流的面上越来越狭窄。加上在专业提升方面内驱力不够,导致英语教学逐步变成了用汉语教英语的教学状况。
  邱宏:您非常了解我们一线老师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助力,更需要极强的内驱力和毅力来保持并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才行。
  徐浩:主观因素太重要了。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学习习惯。最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铁打不动的时间学英语,不一定很长,但要坚持。
  葛炳芳:前面说过,磨蚀其实是一种更替,只是对很多一线老师来说,工作压力太大,被用来“更替”的时间花到了“捉学生‘过关’”上,被用来“更替”的内容,只能局限于教学材料和题目。如果有一种自我觉醒,加上一些行动,再如果有一个“小团体”一起“抗磨蚀”,情况就会不一样。
  提升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的做法
  徐浩:我注意到,在很多地区的日常教研和教师培训中,已经有很多提升教师语言能力的做法了。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呢?
  李晨:徐老师说的对,很多地区都已经把提升教师的语言能力作为长期抓的工程了。
  徐浩:大家所在的区域和观察到的情况中,有什么在培训中的好做法吗?尤其是一些真正有效的做法。
  李晨:我所接触的培训项目中,对教师语言水平的关注是有的,例如专项的听说读写、语音词汇语法培训,但更多的仍旧是理论和教法培训。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我觉得除了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以外,还得从学校层面建设一个让英语语言基本功能够发展的“土壤”或者“基础设施”。我认为这个“基础设施”不妨从学校层面提出的,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共同的语言能力提升规划,例如以CEFR的标准为参照,划定教师应达到的语言能力层级;共同的考试,考查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发展程度;教师培训,使教师有机会得到专项语言技能培训和提升。
  徐浩:应该是非常需要一个标准的,有标准才有参照。这就像减肥的人,没有秤是不行的。
  葛炳芳:“体验”是培训中的要点,真正的提升则是在其后的长效跟进。目前的培训,不管涉及到语言能力还是其他教学的方面,如果能够切实重视“做中学”“用中学”,对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教师专业发展还是很有作为的。培训本身是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保持。真正的保持是平时的功夫。
  徐浩:体制上要保障,首先是要真重视。培训要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引发后效。我们教学生也是这样,一堂课就45分钟,教不了什么的。关键是45分钟内学会学习了没有。
  樊厚义:也就是说45分钟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策略方法上,而不是讲了多少语法或语言知识。
  徐浩:没错,最基本的东西一定要讲,要当堂学会,但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次性理解了就会了,需要长时间地磨,所以上课要学生学会如何下课磨。
  李晨:我十分建议大家都写公众号,中英文文章都可以写,每天花 10分钟写一写,输出做的多了,提升的速度是惊人的。
  徐浩:如果我们的老师每天都写,每个老师都写,世界上的written English的产出,很快我们就世界第一了。但写不能只出不进,要像葛老师讲的那样,要更替。
  毕勤: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葛炳芳:这就是从(培训)有意识地、显性地学习,到无意识地、间接地习得,到输出中的完善……从模仿到自由,从口语到书面去平衡流利与准确,从i+1(教)到i+N(专业发展)。
  徐浩:另外,特别建议各地能组织一些专项促进教师语言能力的活动,可以营造氛围。
  田民:赞同营造氛围。我们有大教研群两个,下设语音兴趣小组,口语兴趣小组,教学讨论小组,正在筹备原著阅读小组,群内倡导用英语讨论,很有效果。很多老师反映,群内有氛围,水平一般,但想提高的老师,也敢于把英语用起来,利于保持和提升语言水平。如果学校或教研组内没有氛围,许多老师想用英语都不好意思。
  王東君:我们在教研活动策略上也做了一些改进,具体做法如下。(1)英文说课。首先由主备课教师用纯英文备好自己的课,在说课前两天将电子版分享在教研组QQ群内,组内老师在阅读和研判说课稿的基础上用英文写出自己的质疑与建议,然后再召集纯英文说课与研讨活动,其余老师用英文给予一定的补充和建议;(2)英文议课。每次教研组组织听课后我们不立即组织老师们进行议课活动,而是让大家先私下用英文整理好自己的听课记录与议课发言稿后在第二天的议课活动中完整陈述自己的观课收获,并提出一些质疑和建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位老师都有用英语发言的机会,我们以老师自愿组合为原则,把组内老师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研讨,一般是三人为一个讨论小组,然后集中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用英文陈述观课收获、质疑和建议;(3)英文研讨。这种活动的形式一般包括集体备课、主题教研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教研活动为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提前确定每周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并告知教研组内全体教师。在这种研讨活动中我们仍然是以三人小组为单位,让老师在思考如何使主题教研活动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同时,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借助词典、网络,或查阅专业书籍去克服用英语语言表述自己观点和建议时遇到的困难。这三类活动,都是纯英文环境的教研活动。英语教师必须用英文从事各种专业教学活动和基于英语的生活活动,营造一种避免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环境,是大家受益的事,也会给学生树立榜样。   李晨: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前面提到的“基础设施”是特别重要的概念,以美国为例,其特许学校(Chartered Schools)比公立校的主要优势绝对不是生源,而是教师。他们培训教师的方式就是不断完善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这个“基础设施”的概念源于David Cohen的著名设问,即教学中问题百出,很可能是给予教师专业培训和发展的各方面(师范院校、教师培训,在职学习等等)出现了不一致。
  葛炳芳:这应该是一个教师培训的机制。一个系统工程是应该包括teacher preparation,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education and school management等诸多方面的。
  徐浩:把人才和人力作为设施系统的一部分。教学中缺乏coordination和共同指向,其实是缺乏基本的共识了。
  樊厚义:继续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机制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我认为一线教师最需要的应该是课堂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的培训,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持之以恒。
  毕勤:国内教师培训状况不同于国外,据我了解,在国外(美国)教师参加培训都是要自己掏钱的,前提是培训的内容有吸引力。而我们现在的培训大多数是公家掏钱,但是换来的多是教师的“怨声载道”。所以,提高培训质量是关键。
  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保持自己的语言能力?
  徐浩: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保持自己的语言能力?这个问题欢迎大家都来献计献策。
  李俊和:我谈一谈我的看法:(1)以学促教,急用先学。结合教学任务,练习听说读写,这样能立刻提高教学质量,又提高了英语水平,有成果就有干劲。你这节课要讲三篇短文,不妨就读它30篇。你要分析作文,最好自己动手写上几篇,而不要总给学生分析,自己一年也不写个英语短文。你要纠正学生读音,干脆自己找个材料先把自己的音读准。你要组织教学,先在课下把课堂用语练熟,甚至讲练习题也尝试用英语,而不满足于用中文上英语课。这样你上课肯定会更有示范作用,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许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口语水平。三四十岁,改变语音语调很难了,但说的更流畅地道则可以做到。不必太在意别人挑你语音的毛病,广东味的普通话也一样交流。(2)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赶紧练一练。英语教师缺的是语言实践,不坚持教师的自觉的长期的听说读写,就没法保持与提高英语能力。建议教师少研究语法和词汇知识,这方面已经够棒的了。不要过多思考教学的模式与上课的形式,不要追求课件做得多漂亮,不要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批改作业上,不要对上级形式主义的任务过于实在,不要太計较考试的分数,也不要费力去理解某些高谈新思维新理念又与本校实情隔离太远的专家论述。当然微信群的闲聊天,也是能舍就舍,有所得必有所失。多使用英语,是英语教师的第一要务。(3)见缝插针,集腋成裘。一线教师杂务繁多,抽出整块时间学习英语,勉为其难。但只要有心,一天挤出半小时,总能做到。例如手机上下载个VOA,等车、排队买饭、会议开始之前,随时就可以听一会。开会不能戴耳机,但可以看英语短文。如果怕报告人不高兴,可以尝试把讲话内容翻译成英语,这样既听了报告,又练了英语写作,一举两得。多使用英语是个好习惯,不少英语老师并没有这个习惯,应该培养自己的这个爱好,这是职业使然。每天半小时,坚持一个月,渐渐就成习惯了。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4)开阔视野,有所侧重。有时间的话,则不应拘泥于课内,利用各种机会和外教聊天,看美国大片,听川普女儿的演讲,读原著小说,到英语国家旅游,都是提高的好机会。要满足自己内心的冲动,喜欢什么就多弄什么,不要太全面。经常侧重听说读写的某个方面,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个人特长。仅凭这个特长,你就可以让学生崇拜,让同行羡慕,让领导满意,让自己对教学信心满满。
  李晨:首先,我还是认为中文能力不能偏废。潘文国老师有一本书叫做《危机下的中文》,推荐阅读。其次,我非常认同李俊和老师提到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把语言能力提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相结合,既备好课,又提升自我。其中,我认为一定要多做输出性练习。而多写比起多说又要更加重要。很多英语教师自身语言实践能力的最高点,竟然是刚刚毕业那会儿。若干年后重读自己以前撰写的英文论文,往往对当年能写出这样的英文感到惊奇。
  毕勤:坚持输入与输出相结合。通过收听新闻,如“喜马拉雅”有个节目叫“夏说英文”,对英语新闻进行解读,更对时事、英美文化做较为广泛的解读,教师可以坚持自己收听,也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还可采用观看原版影视,阅读原版小说等方式,在娱乐中学习,在放松中收获。另外,平时也要抓住机会使用英语,如课堂中全英文教学,或者通过摘抄仿写文章等方式进行外语写作。还可以自己开发教学资源,利用自己的长项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程,把自己熟悉的东西,通过加工、整理,思考后呈现在课堂上,做到师生共赢。
  葛炳芳:关注多方面的因素——独立的和团队的、习惯的和策略的、智力的和非智力的。
  徐浩:说得能和写得一样好,是最高点。
  李晨:杂读、勤写、猛译!
  徐浩:还有一点,就是好好备课。尤其是把课上能预见的要说的话,提前准备一下。不要上课“信口拈来”,至少我没有那个能力。备课也要备语言。开始时候很麻烦,时间久了,能力就提高了,就真能“信口拈来”了。另外,很多对学生来说的生词,我们也未必能读得准。不确定的一定要查字典。这也是一种学习习惯。不管是词的发音,还是其他方面的语言知识,一定要自己在备课时弄准确了。
  毕勤: 是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常说,备课要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有时“背”语言(用语)也很重要呢。有备而来就有自信,有自信就有效果。
  葛炳芳:这就是预设与生成结合。
  毕勤:还有,学会思考,做一个学习型的教育者,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课后反思是思考,接触了新东西,做一些比较也是思考,比如接触到一本新教材,思考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结构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甚至和自己熟悉的教材进行比较,发现各自的利弊是什么。生活中处处有思考,处处需要思考,带着what,how,why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教学和科研,教师自身语言的发展和提高自在其中。   葛炳芳:教师层面的语言能力,也一定是综合发展的:语言、内容、思维,并且总是在努力地平衡教学的需要与个人的性向。
  孔彬:(1)学以致用,必须坚持用英语组织实施教学工作;(2)力争课后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3)用自己坚持使用英语交流影响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4)多读文学作品,多听时事新闻,坚持看原版大片;(5)坚持每日接触英语阅读和听力;(6)将自己的智能手机设置为英语模式;(7)克服松懈心理,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接触新的材料;(8)青年教师要坚持打造自己的语音语貌,年龄大了就晚了;(9)老教师要克服怕出错的心理,大胆坚持使用英语交流;(10)多朗读所教课文,保持思维的流畅。要求学生背的课文自己背几遍,能发现学生背诵中的难点,教学指导就有了针对性;(11)教学中要求学生写的书面表达,自己写出参考范文;(12)平时要求学生阅读的短文和文学作品自己必须先读一遍,使自己的思维能跟上学生的思维。总之,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李晨:再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做法。我一直坚持通过写微博、公众号提升自我(包括语言能力提升),这么做的好处非常多。(1)扫除知识盲点:迅速定位知识盲点,继而自行扫盲、提升职业素养(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后,每天收到的评论和私信的数量至少是两位数级别的,这些问题中如果有不清楚的,排除问题本身的适切性等因素,就等于定位到了自己的知识盲点,自行弥补相关知识断层后,知识水平能得以提升;(2)提升工作能力:好的微博、微信作者,是集编辑、产品经理、平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活动策划等角色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3)激发创新精神:扩大影响力必须老老实实地做原创内容,能够拿来分享的知识储备都倒空后,就得想尽一切办法探索、学习、分享新知识,助推职业发展;(4)拓展人脉资源:我通过微博结识了一大批公立、私立院校的同行,也都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良师益友;(5) 传递正能量:坚持写微博、微信确实很难,但不能因为畏难而不去做,反而要大力做、坚持做!为什么?因为微博微信平台上以讹传讹的现象太严重,有营养的、起到正确引导作用的文章在整体占比中决非主流。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传播正确的知识、传递正能量,往大了说,传递正能量的同时,我们也实现了英语教师从业者的中国梦。
  毕勤:利用媒体资源,尝试和使用一些互动式英语学习软件,如 Quartz、“爱奇艺”中TED演讲的海量下载等。还有的老师坚持使用“百词斩”,还原和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利用“英语趣配音”改进自己的语音语调的质量;坚持“轻课”的学习,使自己的语言和知识常进常新。
  葛炳芳:大家怎么看美文在提升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
  徐浩:美文要精讀,要背诵,不求量但求精。美文的精读是小齿轮,大量的泛读是大齿轮。外语学习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
  葛炳芳:于己,于生。
  毕勤:我理解,美文的美,首先是语言的地道,地道的语言输入必然会带来语言质量的提升。
  葛炳芳:对,更吸引我们的,是内容,是意境,是思想。
  樊厚义:泛读、泛听都有好处。觉得在泛读的基础上对精读的理解更深刻。
  李晨: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前,我读本科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是位自由职业者,他在家里通过卫星电视收到全世界几百个电视台,同时也观看原版电影、阅读原版小说,不断地自我营造语言环境来提升自我。后来他去裸考人事部二级口译,一次性通过,给我的触动非常大。
  徐浩:然后我们经常把他们看做“非”常人。殊不知,只要坚持,大多数人,即葛老师讲的普普通通的大众,都能做到。
  李晨:徐老师一语中的,哪里有什么超人,都是努力的结果啊。
  毕勤:学习的形式多样,方法多种,渠道丰富,贵在坚持。变化就发生在坚持的不经意中,收获就存在于坚持的充实中。
  徐浩:我认识一个老先生。酷爱钢琴,但不会弹。退休后苦练,从零开始。不到四年考完了十级。英语也是一样的。不需要那么久,没有那么高的门槛。
  陈晓云:钢琴考到十级,是技术,苦练可以,但对音乐内涵意境的把握领悟和准确表达,则是多种素养的长期浸润交互,岂能一蹴而就。所以《傅雷家书》里老父亲反复叮嘱儿子要多看艺术展览多接触自然。漂亮的语音语调不难练好,难得是,思维洞见。所以,当我们讨论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时候,我想不要忘了语言的目的,让语言有效动人的,是老师的文化素养品格情操,这同样不是单一的训练苦练可以做到。
  徐浩:的确!技术和艺术是分不开的,一枚硬币的两面。
  李晨:确实如此。老师们其实需要的是一种管理安排自己时间的策略和恒心。当然,这一点,绝不容易。
  毕勤:time management的能力也很重要。事情多,都要做,就要有协调、有兼顾、有管理,才能尽量做到最好。
  徐浩:对,时间管理的关键,我觉得一方面是要有规划,能分清重要程度,另一方面就是铁打不动地执行。
  王东君:这几乎是今天讨论的核心:要想水性好就得经常下水,要想英语语言能力得以经常保持并提升,就得经常泡在和英语语言能力有关的一切环境和介质中。
  葛炳芳:It is a truth optimistically acknowledged that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who are aware of the fact that the English they have learned is open to attrition are ready to enrich themselves, now and always. Not only the language, but whatever content (information, thinking, strategy ...) that goes with the enriching process. Input extensively, output regularly, and think critically...   田民:我每天给我的工作室成员群朗读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现在第二本要读完了,准备就这个主题再读两本,感觉收获很大。也算是“主题阅读”吧。
  邱宏:我的具体做法是:坚持英文授课,坚持天天看小说(其实是学生每天上课看10分钟,我也就看了);备课的时候坚持朗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假期有时间尽量多看美剧,多看英语电影,在繁忙的各种教学工作的挤压下,目前能做到的,只有这么多了。不过我现在想,从今天晚上开始每天晚上加读10~20分钟小说吧。
  毕勤:我也可以提供一些美国教师培训的课程供大家参考。北京西城区的一线教师也有机会参加过在美国的教师培训项目TCLP(Teachers of Critical Languages Program“关键语言教师项目”),每年年底开始申请,次年4月面试,6月参加在国内的培训,7月赴美参加培训。他们曾经介绍说美国的培训多从教师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角度进行培训,前沿理论介绍及具体实践操作(如多元智能、学习者评价、浸入式外语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教案书写、个人教学反思等)、美國社会文化及情境演练等。以美国使馆在线培训项目为例,一般有以下内容可供参考,比如Introductory Courses里有:Introduction to Pedagogy and Practices for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TESOL Methods) ,Building Teaching Skills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Web(Web Skills) ;又如Courses for Educators of Specific Audiences里有: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ligning Context with Practices and Materials (ESP),Teaching English to Young Learners (TEYL) 等; 在Advanced Courses里有: Critical Thinking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T)等等。
  葛炳芳:阅读、诵读、深究、涉猎,“综合而有侧重”参与、思考、发言、(谈后)延伸,“专业促进发展”。
  王东君:生活,专业,语言,技能,浸泡听说读写译,参与,分享,合作,共赢。
  徐浩:感谢老师们无私分享了这么多好的想法和做法。
其他文献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由遗传易感因素和环境风险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仍是当前造成全球范围内死
癌症是仅次于心脏病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死亡率高达25%。尽管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步挽救了很多早期癌症病人。但是,传统化疗由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