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年前,李彦宏依靠谷歌对中国本土文化与国情的生疏,终结了这个互联网传奇公司在中国的霸主地位,百度成为中国本土搜索引擎市场的新霸主。掌控了搜索话语权,引导着“上帝之手”点击流向的李彦宏,似乎成为一个善于终结霸主们的杀手。
在推出“百度HI”剑指QQ后,百度又推出“有啊”C2C电子交易平台,并将目标瞄向了这个领域的绝对霸主——淘宝网。
李彦宏誓言,“有啊”三年内超越淘宝。百度能否在网购领域续写霸主终结者的传奇?
无论华尔街的金融寒风如何冰冷刺
骨,2008年的岁末年尾,中国人都会迎来一个消费的高潮。对于每个商家而言,这不仅是他们期望的黄金旺季,也是用红火的生意迎接新一年的好彩头,商家的销售大战往往也会在此时掀起。
不过,比起以往仅仅发生在现实中的商场大战,2008年末,网络购物大战也随着百度“有啊”的上线而变得火药味十足。
金融寒冬的冷风之中,国内电子商务的前景却越来越热。如今,公众已经熟悉了这种在网络中互不见面的交易方式,网络交易也让诸多商品找到了异地的买主,减少了商家铺设异地渠道的庞大支出。在国内继续扩大内需的大形势下,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据统计,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已达2万亿元。越来越热的电子商务造就了阿里巴巴与淘宝的成功,也让一个个互联网巨头加入了市场的争夺战。
前车之鉴:拍拍的困惑
百度并不是第一个挑战淘宝的实力型选手。
在“有啊”上线的两年前,拥有IM软件全球最多用户的腾讯就推出了名为“拍拍”的C2C电子交易网站,腾讯希望能够将QQ用户的人气转换成为拍拍网的实际消费流量。
当年,腾讯为了使拍拍网超越淘宝,在用户转换方面下足了功夫,甚至对QQ软件的部分功能也做了改动,期望这些改动能够引起网络潜在消费者注意到拍拍网商家的商品,进而带动拍拍网的人气。
通常,IM软件的用户忠诚度相当高,QQ使用率较高的人群也多为接受能力强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也是网络购物的主要消费人群,因此,当年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腾讯推出的拍拍网都没有不成功的可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拍拍也曾在市场宣传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并且尽量使自己网站的风格接近淘宝,让已经被淘宝培养出购物习惯的用户能够无障碍地进入拍拍。然而,在拍拍网推出两年之后的今天,网站人气仍然没有超过淘宝。
CNNIC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淘宝以81.5%的网络购物渗透率,将易趣和拍拍这两家C2C网站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后两者的数据分别为8.4%和7.2%。高度集中的市场份额,让淘宝在C2C网站中拥有绝对的强者地位,卖家和买家也都将淘宝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如今,百度又加入了网购市场的瓜分。面对这样的局面,拍拍网只是略带无奈地说,希望能够形成三强争霸的形势——已全然没有了当年要超越淘宝的雄心。
淘宝是如何成功的?
2003年5月,北京的地铁车门上开始出现淘宝网的广告。今天,淘宝网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中国最热的C2C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和淘宝的成功,让CEO马云不仅成为《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人物,也让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网络公司。
从遭遇金融寒冬之时马云仍然能够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就不难看出众投资者对于阿里巴巴和淘宝的信心。淘宝早期通过免费策略,将那时仍然在收费的易趣的商家吸纳到自己的旗下,让淘宝的商铺数量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商铺的增多,让淘宝网可供选择的产品非常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特别是那些在本地区无法购买到的商品需求。
随后,淘宝又通过一系列信誉体系的搭建,构筑了商品评价、商家信誉和支付宝等交易信任的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完善,培养了公众对网络购物的信任:透过支付宝打通银行付费环节,通过淘宝旺旺建立了特定的沟通平台,这些都是淘宝成为市场霸主的关键因素。
促使淘宝成功的这些因素也是所有C2C网站都需要具备的,如果当年易趣能够尽早实现免费策略,完善自己的信誉认证体系和支付体系,或者加快转变的速度,那说不定淘宝网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遗憾的是,易趣的应变速度太慢,模仿eBay的思维太过强烈,才会被淘宝打败——当易趣用收费将自己的用户一个个踢出去的时候,淘宝却在摇动免费的彩旗欢迎他们。
如今,易趣也喊出了终身免费的口号,但是这样的跟进,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超越已经形成人气势头的淘宝了。
“有啊”的信心
早在2008年年初李彦宏就宣布,百度将在年内进军C2C市场。随后,百度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包括抛出百度IM软件“百度Hi”作为开路先锋。或许,在李彦宏看来,进军C2C市场除了能够为百度在香港上市预热外,更重要的是充分拓展搜索引擎的商务价值。
目前,百度占据着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头把交椅,而人们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多数都是想搜索自己需要的东西,搜索引擎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就指引着用户的那双“上帝之手”。如果你在搜索“电脑”这个关键词后,排名第一位的是百度的C2C分类,那无疑要比单纯卖广告更能够体现百度的搜索经济价值。
对于李彦宏而言,如何最大化地挖掘百度的搜索价值,摆脱单纯的搜索广告营收,发展多元化的公司经营,是百度长久以来的目标。毕竟,在全球经济寒冬来临的今天,百度如果仅依靠搜索业务,也很难维持投资者日渐谨慎的信心。因此,百度高层希望能够通过C2C商城,将百度的搜索流量转化为真正的价值。
百度正式介入网络购物大战,标志着C2C领域的争夺开始趋于白热化。也许是看好百度冲击淘宝的前景,也许是看好百度在搜索方面的优势,目前,已有6万名内测用户在“有啊”上买卖商品。但是,“有啊”能否成功仍然充满诸多疑问。
第一,搜索流量真的能够决定消费者的“上帝之手”吗?
“有啊网”在上线之初就曾明确表示,希望能够将百度中的搜索流量,转换为其消费流量。如果百度真的能将搜索引擎中用户的“上帝之手”引向“有啊网”,并能够让这些搜索相关商品的用户在“有啊网”掏出钱包,那么对于百度而言,这种由电子商务产生的利润魅力,的确要远远超过单纯依靠出售搜索竞价排名所来带来的经济效益。
不过,将搜索流量转换为消费流量也绝非易事,毕竟,搜索导向并不意味着用户会最终在你这里消费。消费者在购物之前,通常会货比三家,如果“有啊网”不能通过商品特色、价格、种类等一系列因素吸引住用户,那么,消费者在最终掏钱的时候,很可能还是会将真金白银花在淘宝、易趣等其它网站上。因此,商品的丰富程度和商铺的数量,将是“有啊”能否真正挑战淘宝霸主地位的实力证明。
第二,如何让网络中的各个商家将“有啊网”作为第一选择?
截至2008年上半年,淘宝网注册会员有8000多万,拥有105万家店面,在线商品数量达到两亿件。这是什么概念?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2007年做过一项调查,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卖场,一个门店一天的平均客流量低于1.5万人,而淘宝网每天的用户流量就有近900万人。
目前,百度为了挖掘淘宝的商家,专门开发了“搬家工具”,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易趣网在此之前也推出过类似的工具,不过收效甚微。腾讯的拍拍在创立之初,也曾想将QQ的用户都迁移到自己的商城中,这个数量并不比百度的搜索流量小。但是时过境迁,由于商品数量、用户数量等原因,拍拍也一直无法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
因此,如果“有啊”无法让用户产生黏性,那么击败淘宝只能是一个飘渺的神话。对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如果“有啊”没有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特色功能与服务,没有更加方便易用的管理模式,而仅仅是一个淘宝网的“镜像”,那么,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将其作为第一选择的意义。
不过,无论百度有啊能否超越淘宝,对于目前需要拉动内需的国内市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市场中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可以激发整个C2C商务领域的活力;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在推出“百度HI”剑指QQ后,百度又推出“有啊”C2C电子交易平台,并将目标瞄向了这个领域的绝对霸主——淘宝网。
李彦宏誓言,“有啊”三年内超越淘宝。百度能否在网购领域续写霸主终结者的传奇?
无论华尔街的金融寒风如何冰冷刺
骨,2008年的岁末年尾,中国人都会迎来一个消费的高潮。对于每个商家而言,这不仅是他们期望的黄金旺季,也是用红火的生意迎接新一年的好彩头,商家的销售大战往往也会在此时掀起。
不过,比起以往仅仅发生在现实中的商场大战,2008年末,网络购物大战也随着百度“有啊”的上线而变得火药味十足。
金融寒冬的冷风之中,国内电子商务的前景却越来越热。如今,公众已经熟悉了这种在网络中互不见面的交易方式,网络交易也让诸多商品找到了异地的买主,减少了商家铺设异地渠道的庞大支出。在国内继续扩大内需的大形势下,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据统计,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已达2万亿元。越来越热的电子商务造就了阿里巴巴与淘宝的成功,也让一个个互联网巨头加入了市场的争夺战。
前车之鉴:拍拍的困惑
百度并不是第一个挑战淘宝的实力型选手。
在“有啊”上线的两年前,拥有IM软件全球最多用户的腾讯就推出了名为“拍拍”的C2C电子交易网站,腾讯希望能够将QQ用户的人气转换成为拍拍网的实际消费流量。
当年,腾讯为了使拍拍网超越淘宝,在用户转换方面下足了功夫,甚至对QQ软件的部分功能也做了改动,期望这些改动能够引起网络潜在消费者注意到拍拍网商家的商品,进而带动拍拍网的人气。
通常,IM软件的用户忠诚度相当高,QQ使用率较高的人群也多为接受能力强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也是网络购物的主要消费人群,因此,当年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腾讯推出的拍拍网都没有不成功的可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拍拍也曾在市场宣传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并且尽量使自己网站的风格接近淘宝,让已经被淘宝培养出购物习惯的用户能够无障碍地进入拍拍。然而,在拍拍网推出两年之后的今天,网站人气仍然没有超过淘宝。
CNNIC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淘宝以81.5%的网络购物渗透率,将易趣和拍拍这两家C2C网站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后两者的数据分别为8.4%和7.2%。高度集中的市场份额,让淘宝在C2C网站中拥有绝对的强者地位,卖家和买家也都将淘宝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如今,百度又加入了网购市场的瓜分。面对这样的局面,拍拍网只是略带无奈地说,希望能够形成三强争霸的形势——已全然没有了当年要超越淘宝的雄心。
淘宝是如何成功的?
2003年5月,北京的地铁车门上开始出现淘宝网的广告。今天,淘宝网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中国最热的C2C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和淘宝的成功,让CEO马云不仅成为《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人物,也让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网络公司。
从遭遇金融寒冬之时马云仍然能够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就不难看出众投资者对于阿里巴巴和淘宝的信心。淘宝早期通过免费策略,将那时仍然在收费的易趣的商家吸纳到自己的旗下,让淘宝的商铺数量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商铺的增多,让淘宝网可供选择的产品非常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特别是那些在本地区无法购买到的商品需求。
随后,淘宝又通过一系列信誉体系的搭建,构筑了商品评价、商家信誉和支付宝等交易信任的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完善,培养了公众对网络购物的信任:透过支付宝打通银行付费环节,通过淘宝旺旺建立了特定的沟通平台,这些都是淘宝成为市场霸主的关键因素。
促使淘宝成功的这些因素也是所有C2C网站都需要具备的,如果当年易趣能够尽早实现免费策略,完善自己的信誉认证体系和支付体系,或者加快转变的速度,那说不定淘宝网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遗憾的是,易趣的应变速度太慢,模仿eBay的思维太过强烈,才会被淘宝打败——当易趣用收费将自己的用户一个个踢出去的时候,淘宝却在摇动免费的彩旗欢迎他们。
如今,易趣也喊出了终身免费的口号,但是这样的跟进,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超越已经形成人气势头的淘宝了。
“有啊”的信心
早在2008年年初李彦宏就宣布,百度将在年内进军C2C市场。随后,百度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包括抛出百度IM软件“百度Hi”作为开路先锋。或许,在李彦宏看来,进军C2C市场除了能够为百度在香港上市预热外,更重要的是充分拓展搜索引擎的商务价值。
目前,百度占据着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头把交椅,而人们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多数都是想搜索自己需要的东西,搜索引擎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就指引着用户的那双“上帝之手”。如果你在搜索“电脑”这个关键词后,排名第一位的是百度的C2C分类,那无疑要比单纯卖广告更能够体现百度的搜索经济价值。
对于李彦宏而言,如何最大化地挖掘百度的搜索价值,摆脱单纯的搜索广告营收,发展多元化的公司经营,是百度长久以来的目标。毕竟,在全球经济寒冬来临的今天,百度如果仅依靠搜索业务,也很难维持投资者日渐谨慎的信心。因此,百度高层希望能够通过C2C商城,将百度的搜索流量转化为真正的价值。
百度正式介入网络购物大战,标志着C2C领域的争夺开始趋于白热化。也许是看好百度冲击淘宝的前景,也许是看好百度在搜索方面的优势,目前,已有6万名内测用户在“有啊”上买卖商品。但是,“有啊”能否成功仍然充满诸多疑问。
第一,搜索流量真的能够决定消费者的“上帝之手”吗?
“有啊网”在上线之初就曾明确表示,希望能够将百度中的搜索流量,转换为其消费流量。如果百度真的能将搜索引擎中用户的“上帝之手”引向“有啊网”,并能够让这些搜索相关商品的用户在“有啊网”掏出钱包,那么对于百度而言,这种由电子商务产生的利润魅力,的确要远远超过单纯依靠出售搜索竞价排名所来带来的经济效益。
不过,将搜索流量转换为消费流量也绝非易事,毕竟,搜索导向并不意味着用户会最终在你这里消费。消费者在购物之前,通常会货比三家,如果“有啊网”不能通过商品特色、价格、种类等一系列因素吸引住用户,那么,消费者在最终掏钱的时候,很可能还是会将真金白银花在淘宝、易趣等其它网站上。因此,商品的丰富程度和商铺的数量,将是“有啊”能否真正挑战淘宝霸主地位的实力证明。
第二,如何让网络中的各个商家将“有啊网”作为第一选择?
截至2008年上半年,淘宝网注册会员有8000多万,拥有105万家店面,在线商品数量达到两亿件。这是什么概念?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2007年做过一项调查,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卖场,一个门店一天的平均客流量低于1.5万人,而淘宝网每天的用户流量就有近900万人。
目前,百度为了挖掘淘宝的商家,专门开发了“搬家工具”,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易趣网在此之前也推出过类似的工具,不过收效甚微。腾讯的拍拍在创立之初,也曾想将QQ的用户都迁移到自己的商城中,这个数量并不比百度的搜索流量小。但是时过境迁,由于商品数量、用户数量等原因,拍拍也一直无法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
因此,如果“有啊”无法让用户产生黏性,那么击败淘宝只能是一个飘渺的神话。对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如果“有啊”没有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特色功能与服务,没有更加方便易用的管理模式,而仅仅是一个淘宝网的“镜像”,那么,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将其作为第一选择的意义。
不过,无论百度有啊能否超越淘宝,对于目前需要拉动内需的国内市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市场中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可以激发整个C2C商务领域的活力;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