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作为中国“985”高校的代表之一、排行榜单上的常年“Top2”,常常以“清华北大”的并称出现在大家口中,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那么,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好學的清华
作为世界排行前20的大学,清华的学术实力自然不需多言。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清华的优势更偏重于理工科,但事实上,清华的文科实力也不可小觑。在建校初期,清华的文科研究就独步江湖,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都是同时代首屈一指的风流人物;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曹禺、费孝通、王力、季羡林、钱锺书……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流淌着浓厚的“清华血脉”。
但清华的学术实力之强不仅于此,这种实力更表现为一种好学求知的氛围。清华园里有逸夫馆、李文正馆、文科馆、老馆、法律图书馆、美术图书馆等众多图书馆,不论何时都是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每逢考试周更是如此。冬天的早上,常常有同学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门前排队等候,开馆不一会儿,楼里的几百个座位就被抢占一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浓烈的学问研讨之风是我在清华感触最深的。每到饭点,三两同学并肩来到食堂,点一大份麻辣香锅,待饭菜出锅后,边吃边探讨,时不时有“算法”“反应”等各种专业的名词冒出,有时候同学还会争辩得面红耳赤,为充满烟火气儿的食堂添了不一样的味道。据说,学校有时还会发放“麻辣香锅券”,鼓励大家边吃边讨论。
不过,可不要以为清华学子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两脚书橱,学子们身上那种热烈的求知欲望,从在高校博物馆中名列前茅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即可一窥全貌。博物馆的一万三千余组藏品中,从著名的清华简、甲骨文,到梁思成林徽因这对学者伉俪收藏的木塔构件,再到张仃老院长参与设计的国徽方案、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草图,各类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和艺术品应有尽有,理、工、文、艺的学科壁垒被打破融合、荟萃一堂。不论何时,博物馆里总挤满了络绎不绝的参观学子,把相约逛博物馆作为休闲方式,大概也是学校独特的风景。
好吃的清华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更是生活的地方,食堂是除了学校学术实力外,最牵动广大同学内心的部分,而在“吃”上,清华非常给力。初到清华,我就被遍地的食堂震惊了,据统计,学校里的食堂有19个。这些食堂在几大生活区密集地分布着,只要宿舍位置够好,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过上“东西南北走两步,举目望去皆食堂”的幸福生活。
众多食堂各有所长,为清华的“舌尖生活”提供了充分自由的选择空间。位于校园腹地的观畴园食堂号称“万人食堂”,不仅是因为楼层高座位多,更是因为琳琅满目的菜品,从米面馒头、花样主食,到炒炖蒸煮、靓汤拌菜无所不包,冬天甚至还会有糖炒栗子和烤红薯。
处于生活区腹地的紫荆园,则是最受广大同学欢迎的食堂。食堂一层的拉面牛肉烂软,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闻起来香味扑鼻,看上去诱人食欲,是物美价廉的午晚餐的不二选择。四层的风味菜则汇聚了川湘菜的精华,每到饭点,总是人满为患。
位于校园东隅芝兰园食堂的二层,还有“清青小火锅”,以便宜好吃的牛羊肉套餐闻名。在物价高昂的北京,人均30元的小火锅实在是一枝独秀,它也因此独得宠爱。在清芬园食堂的北侧入口,还有同样以好吃不贵闻名的“清青快餐”。快餐店以各类汉堡为主,支持校园内的宿舍外送服务,堪称“清华麦当劳”。
虽然花样品种众多,但一统食堂的“绝对王者”还要数麻辣香锅。在任何一个食堂,麻辣香锅窗口永远是队伍最长的那一个。只要20元,就可以享受麻辣鲜香的酣畅淋漓之感,真香!至于是紫荆园的麻辣香锅更好吃,还是丁香园、清芬园的麻辣香锅排第一,则是至今都悬而未决的内部公案。
吃完麻辣香锅,必须再来一袋清华自制酸奶。别看包装简易,但诞生于2000年的清华牌酸奶是著名“网红”,更是清华学生的青春回忆。说什么食物最能代表清华,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唯有一样东西,几乎鲜有人持反对意见,那就是醇厚顺滑的清华牌酸奶。
好玩的清华
来北京,免不了来一趟清华,不论何时,靠近圆明园的清华西门都挤满了拍照留念的游客。游客们难道仅仅因高等学府的盛名而乐此不疲吗?这样想可就错了。清华之所以成为一个旅游热门景点,就是因为它确实很好玩啊!
我们都很熟悉朱自清先生的名文《荷塘月色》,而朱先生笔下宁静美好的荷塘,就处于清华园之中。在校园靠近西门的部分,有一片偌大的荷塘,包围一座小岛,岛上山丘起伏、丛林掩映,小院回廊曲折环绕。一座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拱桥把小岛与岸边相连,就仿佛一位被层层碧绿的荷叶包围着的采莲少女,只有沿岸信步,才能在浴凫飞鹭、映日荷花中一窥芳容。这片荷塘便是朱先生描写的主角了。在明月高悬的夏夜漫步其间,耳边是悦耳的蛙声,大概当年朱先生也正是在这一片宁静和唯美中,提笔写下《荷塘月色》的吧。
向东行进,很快就会来到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水木清华。蓊郁的林山展开臂弯,环抱一泓清澈的秀水,层叠的碧色掩映着两座玲珑的古亭。夏季荷花盛开,但见一片葱郁;冬季银装素裹,则有琼枝环绕。这清幽庄美、逸丽挺秀的景色,实不逊于雾霭如烟、画舫菱歌的江南,也难怪此处楹联会毫不客气地写道“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了。
不过,我最喜欢是位于校园正中的早期建筑,比如与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合称“四大建筑”的大礼堂。大礼堂有泛着铜绿色的圆顶和红色敦实的墙身,看上去庄严雄伟、气势恢宏。虽然已年逾百岁,但大礼堂至今依然在使用,许多晚会都会在这里举行。
大礼堂的内部,有嵌于舞台正上方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有高悬在座席上的匾额“人文日新”。置身礼堂,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这所学校救亡图存的使命。
来清华一年,好学、好吃、好玩这“三好”,构成了我在这里生活最真实的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清华的秀与美,由我一人言之,实在难说得周全,欢迎大家亲自踏入这里,体会“水木清华众秀钟”的美好!
好學的清华
作为世界排行前20的大学,清华的学术实力自然不需多言。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清华的优势更偏重于理工科,但事实上,清华的文科实力也不可小觑。在建校初期,清华的文科研究就独步江湖,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都是同时代首屈一指的风流人物;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曹禺、费孝通、王力、季羡林、钱锺书……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流淌着浓厚的“清华血脉”。
但清华的学术实力之强不仅于此,这种实力更表现为一种好学求知的氛围。清华园里有逸夫馆、李文正馆、文科馆、老馆、法律图书馆、美术图书馆等众多图书馆,不论何时都是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每逢考试周更是如此。冬天的早上,常常有同学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门前排队等候,开馆不一会儿,楼里的几百个座位就被抢占一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浓烈的学问研讨之风是我在清华感触最深的。每到饭点,三两同学并肩来到食堂,点一大份麻辣香锅,待饭菜出锅后,边吃边探讨,时不时有“算法”“反应”等各种专业的名词冒出,有时候同学还会争辩得面红耳赤,为充满烟火气儿的食堂添了不一样的味道。据说,学校有时还会发放“麻辣香锅券”,鼓励大家边吃边讨论。
不过,可不要以为清华学子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两脚书橱,学子们身上那种热烈的求知欲望,从在高校博物馆中名列前茅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即可一窥全貌。博物馆的一万三千余组藏品中,从著名的清华简、甲骨文,到梁思成林徽因这对学者伉俪收藏的木塔构件,再到张仃老院长参与设计的国徽方案、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草图,各类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和艺术品应有尽有,理、工、文、艺的学科壁垒被打破融合、荟萃一堂。不论何时,博物馆里总挤满了络绎不绝的参观学子,把相约逛博物馆作为休闲方式,大概也是学校独特的风景。
好吃的清华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更是生活的地方,食堂是除了学校学术实力外,最牵动广大同学内心的部分,而在“吃”上,清华非常给力。初到清华,我就被遍地的食堂震惊了,据统计,学校里的食堂有19个。这些食堂在几大生活区密集地分布着,只要宿舍位置够好,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过上“东西南北走两步,举目望去皆食堂”的幸福生活。
众多食堂各有所长,为清华的“舌尖生活”提供了充分自由的选择空间。位于校园腹地的观畴园食堂号称“万人食堂”,不仅是因为楼层高座位多,更是因为琳琅满目的菜品,从米面馒头、花样主食,到炒炖蒸煮、靓汤拌菜无所不包,冬天甚至还会有糖炒栗子和烤红薯。
处于生活区腹地的紫荆园,则是最受广大同学欢迎的食堂。食堂一层的拉面牛肉烂软,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闻起来香味扑鼻,看上去诱人食欲,是物美价廉的午晚餐的不二选择。四层的风味菜则汇聚了川湘菜的精华,每到饭点,总是人满为患。
位于校园东隅芝兰园食堂的二层,还有“清青小火锅”,以便宜好吃的牛羊肉套餐闻名。在物价高昂的北京,人均30元的小火锅实在是一枝独秀,它也因此独得宠爱。在清芬园食堂的北侧入口,还有同样以好吃不贵闻名的“清青快餐”。快餐店以各类汉堡为主,支持校园内的宿舍外送服务,堪称“清华麦当劳”。
虽然花样品种众多,但一统食堂的“绝对王者”还要数麻辣香锅。在任何一个食堂,麻辣香锅窗口永远是队伍最长的那一个。只要20元,就可以享受麻辣鲜香的酣畅淋漓之感,真香!至于是紫荆园的麻辣香锅更好吃,还是丁香园、清芬园的麻辣香锅排第一,则是至今都悬而未决的内部公案。
吃完麻辣香锅,必须再来一袋清华自制酸奶。别看包装简易,但诞生于2000年的清华牌酸奶是著名“网红”,更是清华学生的青春回忆。说什么食物最能代表清华,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唯有一样东西,几乎鲜有人持反对意见,那就是醇厚顺滑的清华牌酸奶。
好玩的清华
来北京,免不了来一趟清华,不论何时,靠近圆明园的清华西门都挤满了拍照留念的游客。游客们难道仅仅因高等学府的盛名而乐此不疲吗?这样想可就错了。清华之所以成为一个旅游热门景点,就是因为它确实很好玩啊!
我们都很熟悉朱自清先生的名文《荷塘月色》,而朱先生笔下宁静美好的荷塘,就处于清华园之中。在校园靠近西门的部分,有一片偌大的荷塘,包围一座小岛,岛上山丘起伏、丛林掩映,小院回廊曲折环绕。一座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拱桥把小岛与岸边相连,就仿佛一位被层层碧绿的荷叶包围着的采莲少女,只有沿岸信步,才能在浴凫飞鹭、映日荷花中一窥芳容。这片荷塘便是朱先生描写的主角了。在明月高悬的夏夜漫步其间,耳边是悦耳的蛙声,大概当年朱先生也正是在这一片宁静和唯美中,提笔写下《荷塘月色》的吧。
向东行进,很快就会来到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水木清华。蓊郁的林山展开臂弯,环抱一泓清澈的秀水,层叠的碧色掩映着两座玲珑的古亭。夏季荷花盛开,但见一片葱郁;冬季银装素裹,则有琼枝环绕。这清幽庄美、逸丽挺秀的景色,实不逊于雾霭如烟、画舫菱歌的江南,也难怪此处楹联会毫不客气地写道“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了。
不过,我最喜欢是位于校园正中的早期建筑,比如与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合称“四大建筑”的大礼堂。大礼堂有泛着铜绿色的圆顶和红色敦实的墙身,看上去庄严雄伟、气势恢宏。虽然已年逾百岁,但大礼堂至今依然在使用,许多晚会都会在这里举行。
大礼堂的内部,有嵌于舞台正上方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有高悬在座席上的匾额“人文日新”。置身礼堂,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这所学校救亡图存的使命。
来清华一年,好学、好吃、好玩这“三好”,构成了我在这里生活最真实的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清华的秀与美,由我一人言之,实在难说得周全,欢迎大家亲自踏入这里,体会“水木清华众秀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