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在回答问题和写作业时难免出错,教师忌将错误视为洪水猛兽,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俯下身子,从学生的视角去观察、思考,才能让他们放下“戒心”,打开心扉,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错误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是有价值的,其价值甚至会高于正确的答案。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契机,放大“错误”,引学生查错悟错,以错误为起点,引学生探索思辨,同时要慧眼识“错”,从意见、提问、错答中发现,并深度挖掘错误,探寻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建构。
一、“将错就错”,形成批判思维
面对错误,教师应“将错就错”,引学生“悟错析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完成简算10000÷(100+25)时,有一个学生运用了简单方法:10000÷(100+25)=10000÷100+10000 ÷25。显然该学生是受到乘法分配律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将错就错”,放下原先的预设,让他与另一名反对他的学生同台板演。面对两种不同的答案,教师让大家说一说这两种算法,哪个正确,为什么。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而是将错误进行到底,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辨析、悟错,在反思中汲取教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
二、“设错解错”,促进深度思考
教师既要将尝试的机会让给学生,也要将出错的机会留给学生,相机诱引学生将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知曉错误的方法,从而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四根木条用钉子连起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长乘以宽”,教师让这名学生上台验证自己的想法。该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并没有否定,而是沿着该学生拉的方向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使一组对边近乎重合。此时大家发现了问题。当潜在的错误呈现后,教师从错误出发,利用错误资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比错析错”,沟通知识联系
教师要利用反例,通过正误对比,让错误不攻自破,令学生明晰错误,产生深层思考。教师应为学生指引方向,补充反例,让学生探根求源,感悟深刻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有位学生不经意说出“周长更长的图形,面积一定更大”。教师并没有去推翻学生的结论,而让他举出例子。他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此时有一名学生予以反驳,并在黑板上画一个弯弯曲曲的封闭图形,指出:“老师,它的周长很长,但围的面积一点也不大。”此时其他学生纷纷点头。教师在黑板上画了长8宽2、长7宽3、长6宽4的长方形,以及边长为5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都是20。“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周长能决定面积吗?”教师引学生举出反例,打破“周长大,面积就大”的思维定式,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区分开来。
总之,错误能反映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局限,教师要以错误为起点,审时度势,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巧妙利用,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一、“将错就错”,形成批判思维
面对错误,教师应“将错就错”,引学生“悟错析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完成简算10000÷(100+25)时,有一个学生运用了简单方法:10000÷(100+25)=10000÷100+10000 ÷25。显然该学生是受到乘法分配律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将错就错”,放下原先的预设,让他与另一名反对他的学生同台板演。面对两种不同的答案,教师让大家说一说这两种算法,哪个正确,为什么。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而是将错误进行到底,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辨析、悟错,在反思中汲取教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
二、“设错解错”,促进深度思考
教师既要将尝试的机会让给学生,也要将出错的机会留给学生,相机诱引学生将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知曉错误的方法,从而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四根木条用钉子连起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长乘以宽”,教师让这名学生上台验证自己的想法。该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并没有否定,而是沿着该学生拉的方向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使一组对边近乎重合。此时大家发现了问题。当潜在的错误呈现后,教师从错误出发,利用错误资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比错析错”,沟通知识联系
教师要利用反例,通过正误对比,让错误不攻自破,令学生明晰错误,产生深层思考。教师应为学生指引方向,补充反例,让学生探根求源,感悟深刻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有位学生不经意说出“周长更长的图形,面积一定更大”。教师并没有去推翻学生的结论,而让他举出例子。他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此时有一名学生予以反驳,并在黑板上画一个弯弯曲曲的封闭图形,指出:“老师,它的周长很长,但围的面积一点也不大。”此时其他学生纷纷点头。教师在黑板上画了长8宽2、长7宽3、长6宽4的长方形,以及边长为5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都是20。“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周长能决定面积吗?”教师引学生举出反例,打破“周长大,面积就大”的思维定式,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区分开来。
总之,错误能反映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局限,教师要以错误为起点,审时度势,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巧妙利用,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