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是人类健康的途径,也是精神和意志的外在凝结,因此体育意识对身体素质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大学生主体体育意识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体育意识的涵义,再从大学生的主体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方面进行切入,阐述三者的功能,并分别探索其完善途径,以便能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服务。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
2011年9月,教育部发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继续下滑,特别是大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相比2005年监测数进一步下降[1]。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体育意识薄弱则是主因之一。刑文华认为:造成体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继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意识缺乏,体育锻炼时间不足[2]。杨贵仁也指出: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少于小学生,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足[3]。因此,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其身体素质成为大体育教育的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作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及最佳时期的大学体育该如何发展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觉,对影响体育意识的因素进行梳理性的分析,从而对培养体育意识的途径做一探索性研究,旨在为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1 体育意识的涵义
体育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4]。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三个方面[5]。它们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体育认知是体育意识的根本,没有对体育的意义、价值和规律等方面的正确认知,也就谈不上具有体育意识; 而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是对体育意识的发展,起支配和调节作用。同时,体育认知又可以引导及左右体育情感,继而影响体育意志,从而构成统一的完整的体育意识系统。下文就体育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分别展开阐述。
2 体育意识的功能
2.1体育认知的功能
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在了解与认知体育现象,获取体育知识程中所产生的意识,是形成体育意识的基础和源泉[6]。对人们自身而言,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就需要感知和了解事物。人们凭借自己对记忆中体育的了解,识别和提取有效体育信息,从而确定体育是什么,形成对体育的认识。人们只有对体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识别与确定体育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并产生明确的态度,继而开展下一步活动。具体而言,体育认知的功能表现在:第一,它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人们只有在具有体育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对体育综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才有可能下一步进行体育活动;第二,为其进行体育活动提供直接动因,引导进行体育活动。
2.2体育情感的功能
体育情感,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态度体验[7]。具体而言,体育情感对体育活动起着调节、动力、强化、迁移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一、体育情感对大学生的体育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作用, 积极的情感能促进认知活动的进行, 消极的情感会阻碍认知活动的进行;二、体育情感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动力具有增强或减弱的效能, 良好的心境可提高学生的兴趣, 能增加体育的乐趣。沮丧的情绪对体育行为不利, 稍有困难便畏缩不前、放弃等;三、体育情感具有巩固和改变体育行为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 大学生的行为会因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巩固, 也会因受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而改变;四、学生对某些体育对象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
2.3体育意志的功能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力求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8]。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的形成依赖于体育意识,持之以恒的意志作为内在形式,表现为在长期的体育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影响,伴随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的过程。因此,体育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意志的形成对克服“不愿锻炼”和“不会锻炼”的心态具有重大的作用。体育意志功能主要体现在:一、对体育活动的调节;二、保证体育行为的方向性;三、实现体育活动预定目的。
3 体育意识的培养
3.1体育认知的培养
3.1.1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对体育的意义、重要性等方面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是随着人们对体育知识的增长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通过体育价值观支配,大学生不仅能认识什么是体育活动、为什么进行体育活动和怎么样进行体育活动,而且还应该知道体育活动要做什么、选择什么体育活动,发现体育活动对自己的意义,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因此,我们要达到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标,就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其一,发挥体育教师的模范作用。其二,营造和践行体育价值观的氛围。其三,开展动机教育。
3.1.2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知识
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不仅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而且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例如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体育文化宣传工作是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壁报壁画、体育专题讲座等宣传途径和手段,大力宣传我国的体育成就,普及体育知识,表彰体育先进等等。还需要加强体育理论教学。通过有计划、系统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包括体育锻炼的价值、方法、内容等,从理性上建立对体育的认知。
3.1.3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实践是体育认知日益完善的工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必须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体育活动才得于进行、维持、持续,学生才能产生感、知、觉,进而提高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首先,高校必须加强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尽量做到:第一、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充分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第二、选择较为丰富的教材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开展体育竞赛。高校体育竞赛采取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第一、开展以寝室、班级为单位的单项对抗赛, 年级、校级之间的单项或多项对抗赛。第二、成立各种单项业余俱乐部, 俱乐部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组织不同水平间的比赛。 3.2 体育情感的培养
3.2.1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
通过组织讲解、宣传、观看各种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等手段, 让大学生亲身感受教练员、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在学生心目中自然树立起一个个榜样, 可以激励学生体育情感的升华, 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 体育教师应充分运用体育情感的互动性与倾向性特点, 实现培养团队集体主义的教育目的,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运用集体式教学、分组对抗式教学比赛等形式, 为产生良好的体育情感创造条件。
3.2.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直接推动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有无,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他们体育知识的掌握和体育技能的形成情况。许多研究证明,只要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就会把进行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锻炼,从体育中获得乐趣,反过来又能促使其兴趣的增加。一旦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激发形成体育意识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因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他们体育意识的关键。因此,尽量做到第一,把体育作为自身需要出发。第二,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3.2.3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是指获得预期的结果。在学习中每个人的素质不同,所期望达到的水平也不同。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预期的水平,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强烈的情感。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从未体验过运动带来的乐趣,没有成功运动的体验。而成功体验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活动。因而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活动使不同的个体都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如通过一次成功的投篮或射门、某项身体素质的提高等,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能保持长久,内在的学习动力十足,为其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体育意志的培养
3.3.1形成积极坚定的人生观
哲学上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意志的培养必须从大学生自身做起。大学生需要坚定信念。志向到行为之间还有一个意识环节,就是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可。体育信念是大学生将外在体育知识内化为个人体育意识的一种表现,是形成或改变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价值取向的基础。因此,应当采取措施持续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体育信念: 第一、坚定体育活动的价值; 第二、依据理想制定某一具体时期的目标,并和志同道合者讨论,使之转化为信念; 第三、感染信念,多接触体育信念强烈的人; 第四、强化信念,能够经常看到和听到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时刻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实施的计划。
3.3.2确定合理的体育目标
首先,体育目标是清晰明确的。惰性是人类的天性,要克服惰性只有依靠强制手段和自己自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活动的目的越明确、越清晰,意志就越坚强越能够激励人们的行为去达到某一目标。因此,高校体育要着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确体育活动的真正目的,制定自己进行体育活动的目标、细化体育活动的环节,同时思想上必须努力克服惰性。其次,体育目标是可实现的、可控的。罗杰斯说:人们应该设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高而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不过是魅力的肥皂泡,终究是要消灭的。这样的目标给人挫败感。一个好的体育活动目标应当是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可能达到的,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一个好的体育活动目标应当是高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同时,在设计体育活动长远目标的时候,必须考虑目标的可控性,拒绝运气带来的可能性。
3.3.3积极参加体育实践活动
人的意志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产生的。意志的培养也不是一两次就能锻炼形成的,而是需要多次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大学生必须经常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挑战,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如耐力训练和对抗疲劳的忍耐能力训练就是培养意志很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对体育认知的提高、体育情感的丰富以及体育意志的增强基础上。因此,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从多方面、全方位对他们施以影响,使其体育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从而为体育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体艺[2011]4号
[2] 李小伟.生活好了,学生体质却为何喜忧参半(J)中国学校体育,2011,26(10):11-15
[3] http://www.sdty.gov.cn/NewsView.aspx?NewsID=pCvIznzPzy4=&LinkId=k5u50ntWDuQ=
[4] 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9
[5]危晓.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D).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6
[6] 刘丽云.大学生体育意识认知水平及成因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2):85-86
[7] 徐勇.论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J) .体育教学与科研,2010(31):142
[8]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83
第一作者:彭林(1981-),男,硕士,讲师,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
2011年9月,教育部发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继续下滑,特别是大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相比2005年监测数进一步下降[1]。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体育意识薄弱则是主因之一。刑文华认为:造成体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继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意识缺乏,体育锻炼时间不足[2]。杨贵仁也指出: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少于小学生,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足[3]。因此,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其身体素质成为大体育教育的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作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及最佳时期的大学体育该如何发展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觉,对影响体育意识的因素进行梳理性的分析,从而对培养体育意识的途径做一探索性研究,旨在为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1 体育意识的涵义
体育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4]。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三个方面[5]。它们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体育认知是体育意识的根本,没有对体育的意义、价值和规律等方面的正确认知,也就谈不上具有体育意识; 而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是对体育意识的发展,起支配和调节作用。同时,体育认知又可以引导及左右体育情感,继而影响体育意志,从而构成统一的完整的体育意识系统。下文就体育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分别展开阐述。
2 体育意识的功能
2.1体育认知的功能
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在了解与认知体育现象,获取体育知识程中所产生的意识,是形成体育意识的基础和源泉[6]。对人们自身而言,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就需要感知和了解事物。人们凭借自己对记忆中体育的了解,识别和提取有效体育信息,从而确定体育是什么,形成对体育的认识。人们只有对体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识别与确定体育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并产生明确的态度,继而开展下一步活动。具体而言,体育认知的功能表现在:第一,它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人们只有在具有体育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对体育综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才有可能下一步进行体育活动;第二,为其进行体育活动提供直接动因,引导进行体育活动。
2.2体育情感的功能
体育情感,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态度体验[7]。具体而言,体育情感对体育活动起着调节、动力、强化、迁移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一、体育情感对大学生的体育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作用, 积极的情感能促进认知活动的进行, 消极的情感会阻碍认知活动的进行;二、体育情感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动力具有增强或减弱的效能, 良好的心境可提高学生的兴趣, 能增加体育的乐趣。沮丧的情绪对体育行为不利, 稍有困难便畏缩不前、放弃等;三、体育情感具有巩固和改变体育行为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 大学生的行为会因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巩固, 也会因受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而改变;四、学生对某些体育对象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
2.3体育意志的功能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力求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8]。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的形成依赖于体育意识,持之以恒的意志作为内在形式,表现为在长期的体育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影响,伴随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的过程。因此,体育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意志的形成对克服“不愿锻炼”和“不会锻炼”的心态具有重大的作用。体育意志功能主要体现在:一、对体育活动的调节;二、保证体育行为的方向性;三、实现体育活动预定目的。
3 体育意识的培养
3.1体育认知的培养
3.1.1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对体育的意义、重要性等方面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是随着人们对体育知识的增长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通过体育价值观支配,大学生不仅能认识什么是体育活动、为什么进行体育活动和怎么样进行体育活动,而且还应该知道体育活动要做什么、选择什么体育活动,发现体育活动对自己的意义,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因此,我们要达到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标,就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其一,发挥体育教师的模范作用。其二,营造和践行体育价值观的氛围。其三,开展动机教育。
3.1.2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知识
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不仅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而且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例如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体育文化宣传工作是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壁报壁画、体育专题讲座等宣传途径和手段,大力宣传我国的体育成就,普及体育知识,表彰体育先进等等。还需要加强体育理论教学。通过有计划、系统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包括体育锻炼的价值、方法、内容等,从理性上建立对体育的认知。
3.1.3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实践是体育认知日益完善的工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必须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体育活动才得于进行、维持、持续,学生才能产生感、知、觉,进而提高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首先,高校必须加强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尽量做到:第一、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充分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第二、选择较为丰富的教材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开展体育竞赛。高校体育竞赛采取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第一、开展以寝室、班级为单位的单项对抗赛, 年级、校级之间的单项或多项对抗赛。第二、成立各种单项业余俱乐部, 俱乐部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组织不同水平间的比赛。 3.2 体育情感的培养
3.2.1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
通过组织讲解、宣传、观看各种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等手段, 让大学生亲身感受教练员、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在学生心目中自然树立起一个个榜样, 可以激励学生体育情感的升华, 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 体育教师应充分运用体育情感的互动性与倾向性特点, 实现培养团队集体主义的教育目的,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运用集体式教学、分组对抗式教学比赛等形式, 为产生良好的体育情感创造条件。
3.2.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直接推动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有无,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他们体育知识的掌握和体育技能的形成情况。许多研究证明,只要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就会把进行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锻炼,从体育中获得乐趣,反过来又能促使其兴趣的增加。一旦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激发形成体育意识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因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他们体育意识的关键。因此,尽量做到第一,把体育作为自身需要出发。第二,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3.2.3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是指获得预期的结果。在学习中每个人的素质不同,所期望达到的水平也不同。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预期的水平,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强烈的情感。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从未体验过运动带来的乐趣,没有成功运动的体验。而成功体验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活动。因而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活动使不同的个体都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如通过一次成功的投篮或射门、某项身体素质的提高等,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能保持长久,内在的学习动力十足,为其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体育意志的培养
3.3.1形成积极坚定的人生观
哲学上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意志的培养必须从大学生自身做起。大学生需要坚定信念。志向到行为之间还有一个意识环节,就是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可。体育信念是大学生将外在体育知识内化为个人体育意识的一种表现,是形成或改变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价值取向的基础。因此,应当采取措施持续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体育信念: 第一、坚定体育活动的价值; 第二、依据理想制定某一具体时期的目标,并和志同道合者讨论,使之转化为信念; 第三、感染信念,多接触体育信念强烈的人; 第四、强化信念,能够经常看到和听到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时刻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实施的计划。
3.3.2确定合理的体育目标
首先,体育目标是清晰明确的。惰性是人类的天性,要克服惰性只有依靠强制手段和自己自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活动的目的越明确、越清晰,意志就越坚强越能够激励人们的行为去达到某一目标。因此,高校体育要着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确体育活动的真正目的,制定自己进行体育活动的目标、细化体育活动的环节,同时思想上必须努力克服惰性。其次,体育目标是可实现的、可控的。罗杰斯说:人们应该设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高而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不过是魅力的肥皂泡,终究是要消灭的。这样的目标给人挫败感。一个好的体育活动目标应当是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可能达到的,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一个好的体育活动目标应当是高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同时,在设计体育活动长远目标的时候,必须考虑目标的可控性,拒绝运气带来的可能性。
3.3.3积极参加体育实践活动
人的意志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产生的。意志的培养也不是一两次就能锻炼形成的,而是需要多次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大学生必须经常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挑战,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如耐力训练和对抗疲劳的忍耐能力训练就是培养意志很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对体育认知的提高、体育情感的丰富以及体育意志的增强基础上。因此,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从多方面、全方位对他们施以影响,使其体育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从而为体育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体艺[2011]4号
[2] 李小伟.生活好了,学生体质却为何喜忧参半(J)中国学校体育,2011,26(10):11-15
[3] http://www.sdty.gov.cn/NewsView.aspx?NewsID=pCvIznzPzy4=&LinkId=k5u50ntWDuQ=
[4] 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9
[5]危晓.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D).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6
[6] 刘丽云.大学生体育意识认知水平及成因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2):85-86
[7] 徐勇.论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J) .体育教学与科研,2010(31):142
[8]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83
第一作者:彭林(1981-),男,硕士,讲师,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