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之美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何为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追求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自主、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最终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音乐课堂中体现和谐,又有别于其他,因为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与情感价值,和谐的音乐课堂更为注重情趣的培养和愉悦氛围的营造,更强调音乐作品精神内涵的体验与领悟。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音乐课堂呢?
  一.创设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
  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创造和谐音乐课堂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具体、形象。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情境相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欣赏课《大海的歌》时,我在课前先在教室里粘贴了一些表现“平静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下的大海”等图片,还有小海鸥在海面上飞翔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坐在教室里就如同置身于浩瀚的大海中。另外还创设了一个“小海鸥和我们做朋友,带领大家游览她的家乡”的音乐故事情境,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大海的歌》的伴奏音乐,带领学生做优美的小海鸥飞翔的律动,请学生用掌声欢迎小海鸥来到课堂中。以此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时,课前我在教室里挂满了“星星”、“月亮”,并拉上窗帘营造了一个安静的夜晚。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被吸引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们的脚步是轻轻的,即使议论也是悄悄的。这时我及时播放音乐,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回荡在教室里,孩子们一个一个安静地坐了下来。他们被音乐吸引了,有的闭上了眼睛,有的随着音乐节奏轻轻地晃动。听完音乐,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好像在太空遨游,跟星星说着悄悄话;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接着屏幕上出现《摇篮曲》的画面,每个学生抱一个布娃娃,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模仿妈妈的动作,体会妈妈对宝宝的爱。然后,将学生分组,创编一个在静静的夜里发生的故事,有的描述了小星星在夜空中玩耍,有些表现妈妈哄宝宝睡觉的神态动作,有的扮演成各种小动物在音乐声中说着悄悄话安然入睡……
  二.激发和谐有趣的师生互动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喜欢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思维也活跃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就这样一次次地被调动起来。兴趣浓厚了,学什么都那么有滋有味。“源头活则流泉清,根本固则叶宽松。”和谐课堂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释放出熠熠生辉的火花。
  比如在上《野蜂飞舞》一课时,让学生们边听音乐,边积极动脑想想会有哪位小动物到来,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们的想象一下就打开了,有的说:“是蜜蜂,它们飞得时候会发出嗡嗡的声响”;有的说:“这只蜜蜂的身体后有刺”……于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很多精彩的画面,老师再将这些画面适当变为现实,让学生在乐曲与情境中表演。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得他们对歌曲的深入欣赏、学唱和表演更加顺理成章。
  又如在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时,课前我精心布置了教室,让小朋友一进音乐教室,就感觉好像进入了动物园。其次,精心制作多媒体画面,画面中描绘了勤劳的熊猫宝宝和其他小动物们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他们快乐而和睦地相处。接着,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结合投影片演示,我生动而富于情感地导言:一天,太阳公公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露出了笑脸,美丽的大森林醒来了,小动物们也都醒来了。这时小鸟揉揉小眼睛(任意走到一位小朋友身边,用眼睛请他起立,用动作带领他进行表演),转动着小脑袋,唱着歌,拍打着翅膀飞出了窝,半路上小鸟碰了两只起很早的小熊猫(再任意点起两位小朋友)正摇摇晃晃地抬着一桶水并且唱着歌往回走呢,“熊猫姐姐,你们怎么起得这么早呀?”小鸟(老师)问,演熊猫的小朋友即兴回答(可以选择几位)。老师的语言和表演都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同步进行。此时,绘声绘色的讲述,栩栩如生的画面,活泼诙谐的音乐,形象有趣的即兴互动,视听结合,把学生带入起伏跌宕的故事情景之中,流泻出一个个天真稚气的小故事,使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老师所创设的互动情境中。
  三. 采用真诚激励的课堂评价
  音乐是和谐悦耳的旋律,音乐课堂应将和谐与完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乐园,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充满艺术性的评价将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所以,音乐教学中和谐的评价将会使课堂锦上添花。
  听过这样一堂音乐欣赏课,从“聆听——表现——创编”,步骤非常完整,老师的评价语言据不完全统计,“你真棒”出现了十二次,“你真行!”出现了八次,“你真聪明!”出现了十一次。虽然这位教师,运用了激励性语言,但他缺乏了从内心深处流溢出来的对学生的真诚、赞赏之情,久而久之这种评价就成了虚设,在情感上溅不起一点涟漪。
  每次借班上课,请同学们演唱前,我都会告诉他们:不管你唱得好不好,我都希望所有的同学能用掌声来表示感谢,因为我们毕竟认识不久,学习时间也太短。由于有了我的事先评价铺垫,学生演唱的过程中不时响起鼓励的掌声。当学生唱完后,我都会真诚的对学生连说感谢,这更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也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表演欲望。
  听过这么一堂课,老师在学生聆听管弦乐《长江之歌》后,请同学从四个文学描述性的答案中选择,有的选“清澈的小溪”,老师说:“中间有滴答的声音,有点像。”有的选“隽秀的山川”,老师说:“连绵不断,不错……”并没有完全否定任何一个答案。老师再次请大家聆听,并且用形象的指挥来表现音乐,最后大家觉得“壮阔的江河”和“隽秀的山川”两个答案比较符合音乐形象,没有通常那种千篇一律的答案。
  人常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注重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更富有人情味,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赏识,那将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是和谐音乐课堂的支柱。
  音乐是审美教育,追求和谐教学之美是音乐课堂的理想境界。和谐的课堂,能为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多彩。
  (作者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其他文献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合理地设计出训练的内容。   笔者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
期刊
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它主要包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理解短文,了解短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是阅读的目的。要想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就必须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掌握。语言能力是指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和相关的基础知识。而阅读技巧掌握文章主旨、猜测生词词意、抓住细节进行推理的能力。语言能力的获得在于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积累。阅读技巧的获得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训练、不断提
期刊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
期刊
现在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即以倾听为主,幼儿完全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在提倡发展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今天,这样的活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欣赏活动的效果,也限制了幼儿个性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新课程的要求下,应当尝试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开放式音乐欣赏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多样化的读书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  
期刊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奥秘,是将来创造的种子。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对周围的客观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汽车笛笛,它会跑出来看看;见到冰块,他会好奇地摸一摸;看到蚂蚁搬家,一看就是一个小时,这种好奇心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基础,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源动力。有些家长遇到自己不懂的问
期刊
数学一定要和生活联系,但生活的内容不能直接地搬到数学课程中来,数学课程中的生活问题要有目的和缘由。如何处理好生活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情境问题是关键。  情境问题的两端都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连接。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和已学得的知识与方法,去探索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形成进一步的认识。现实生活与数学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经由情
期刊
《看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12课。  课文写的是台湾的小朋友没有看到真正的雪,从而表达台湾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我在教这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上课开始,我让孩子们回忆:下雪天,你们是怎样玩雪的?孩子们兴致勃勃,绘声绘色地向大家讲述玩雪的情景,怎样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的欢乐情景。正当孩子们眉飞色舞地向小伙伴讲述时,我
期刊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救护能力、生活能力、自我调整能力等。而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最有力的保障,它有助于孩子摆脱大人的庇护,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有生存能力的个体。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一.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指的是要培养孩子的
期刊
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数学学科观,这种数学学科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新课程标准就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数学是一门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