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7月初以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围绕债务上限提升,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次次突破法定最后期限,看似水火难容,忽又峰回路转,演足了最后一刻妥协的政治戏码。
民主政治的目的是凝聚共识解决问题。而在本轮两党争锋的大多数时候,观念分歧似乎取代了政治协商。在共和党眼里,减税才是解决赤字危机的王道;在民主党眼里,增加针对富裕阶层的税收才是维系社会公正、巩固福利社会进而重建内需的有效工具。怀着对各自理念的笃信,争锋中的两党代表均理直气壮,不愿退让,这种分歧公开化,是多党政体议题公共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60年代反战及民权运动兴起以来,美国政治中就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意识形态化倾向,要求整个社会站队选边的议题日益增多。整个社会因之而出现裂痕,并产生极化现象。这种对立反过来又常常阻碍整个社会在一些重要议题上达成共识,而日益将之媒体议题化。
此外,在以选举获取权力的民主政治中,两党议员在媒体议题上采取偏激立场有其现实意义:在近年来美国政坛上,两党温和派胜选的可能性明显小于立场偏激的候选人,这是民主政治的弹性所在。
两党此次围绕着债务危机展开的口水战也充分反映了美国政治中的极化现象,不少人因此将之视为美国民主政治危机的一次爆发。这显然属于过度解读。
应当承认,两党跌跌撞撞达成的协议,既满足了民主党总统要求一次性大幅提升债务上限,避免政府陷入困境的要求,也包含了共和党议员要求大幅削减赤字的条款。妥协虽然使双方都饱受各自支持者的批评,但这一协议无疑比任何空洞的友好承诺更有可操作性,这大约就是民主政治看似过程混乱实则结果次优的逻辑。
具体到美国这个多党政体的国家,其独特的法治传统和相对完善的宪政框架,是维持美国社会稳定运作的关键保障。8月2日,奥巴马正式签署经两院批准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这样,双方的政治妥协就获得了制度化落实的保证,能有效地解决其承诺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增减穷人的福利,还是腾挪富人的蛋糕,所涉均为千亿万亿计,如此真金白银所系,若非有民主政体护航,利益对立方口诛笔伐之外,动刀动枪亦不罕见,因此美国两党政治的口水战实则堪为外界借鉴。
事实上,虽然两党在七八月间吵得不可开交,似乎想要提前在2012年总统选举前,宣示自己的主张,但在公民社会的大框架下,两党也都不敢在美债危机中做得过火,这是一种微妙而有效的政治大平衡。
这一点在共和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次,阻碍两党迅速达成妥协的一大障碍是,持民粹主义观点、对国际问题知之甚少的茶党。后者在2010年中选中,协助共和党取得大胜,众议院内新晋的茶党议员,由此绑架了整个共和党的政策取向。然而,美债违约终究不符合美国民众利益,共和党不可能为了安抚其内部的右翼茶党分子,而冒险让美国民众在明年的大选中用选票加以回应。
其实,就在美国政治开始在媒体议题上越来越意识形态化,越来越容易形成对立的同时,民主、共和两党在许多重大议题上的基本立场,越来越愿意选择居中的政策路线,越来越变得难分你我,所谓“和而不同”是也。
许多外界观察者,对美债危机还有着另外的解读抑或误读,比如将其视为“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这是不够完整的理解。美国国债在今年8月2日逼近上限,确实和奥巴马政府重视社会公平的福利政策有一定关系。因为国民的医疗保障支出,本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开支大头,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的医疗保障改革,也将加重相应的财政负担。
但福利国家理念并非平衡财政的天然障碍,对美国更是如此。比如,美国近年来的军费和因反恐而激增的公共安全投入,是其联邦政府支出的另一个大头。
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并非典型的福利国家。其现阶段福利体系遭遇的挑战,与其资本全球布局导致国内制造业岗位流失、国民实质收入减少不无关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中国或早或晚也将面临类似的挑战。我们不能因为美国现在入不敷出,而否定其构建国民福利体系建设的意义。
美债危机是否标志着美国经济实力的衰落,也需要进一步观察。的确,债务协议限制了政府用扩展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余地。在干预手段受限的前提下,美国短时间内也看不到突破性的产业技术革命,美国经济也可能数年低迷。
但不能因此就忽视美国的制度优势、创新精神、法治保障等因素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这也是其民主政治的社会和经济基石。看看硅谷公司仍然不俗的业绩和持续的技术、产品创新势头,我们有理由对这个世界上最具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市场经济国家,保持应有的尊重和必要的耐心。
因此,不必急于把美债危机视为一场民主政治灾难,这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民主政治国家,正在经历的系统性震荡和自发性调节,何不拭目以待。
民主政治的目的是凝聚共识解决问题。而在本轮两党争锋的大多数时候,观念分歧似乎取代了政治协商。在共和党眼里,减税才是解决赤字危机的王道;在民主党眼里,增加针对富裕阶层的税收才是维系社会公正、巩固福利社会进而重建内需的有效工具。怀着对各自理念的笃信,争锋中的两党代表均理直气壮,不愿退让,这种分歧公开化,是多党政体议题公共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60年代反战及民权运动兴起以来,美国政治中就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意识形态化倾向,要求整个社会站队选边的议题日益增多。整个社会因之而出现裂痕,并产生极化现象。这种对立反过来又常常阻碍整个社会在一些重要议题上达成共识,而日益将之媒体议题化。
此外,在以选举获取权力的民主政治中,两党议员在媒体议题上采取偏激立场有其现实意义:在近年来美国政坛上,两党温和派胜选的可能性明显小于立场偏激的候选人,这是民主政治的弹性所在。
两党此次围绕着债务危机展开的口水战也充分反映了美国政治中的极化现象,不少人因此将之视为美国民主政治危机的一次爆发。这显然属于过度解读。
应当承认,两党跌跌撞撞达成的协议,既满足了民主党总统要求一次性大幅提升债务上限,避免政府陷入困境的要求,也包含了共和党议员要求大幅削减赤字的条款。妥协虽然使双方都饱受各自支持者的批评,但这一协议无疑比任何空洞的友好承诺更有可操作性,这大约就是民主政治看似过程混乱实则结果次优的逻辑。
具体到美国这个多党政体的国家,其独特的法治传统和相对完善的宪政框架,是维持美国社会稳定运作的关键保障。8月2日,奥巴马正式签署经两院批准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这样,双方的政治妥协就获得了制度化落实的保证,能有效地解决其承诺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增减穷人的福利,还是腾挪富人的蛋糕,所涉均为千亿万亿计,如此真金白银所系,若非有民主政体护航,利益对立方口诛笔伐之外,动刀动枪亦不罕见,因此美国两党政治的口水战实则堪为外界借鉴。
事实上,虽然两党在七八月间吵得不可开交,似乎想要提前在2012年总统选举前,宣示自己的主张,但在公民社会的大框架下,两党也都不敢在美债危机中做得过火,这是一种微妙而有效的政治大平衡。
这一点在共和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次,阻碍两党迅速达成妥协的一大障碍是,持民粹主义观点、对国际问题知之甚少的茶党。后者在2010年中选中,协助共和党取得大胜,众议院内新晋的茶党议员,由此绑架了整个共和党的政策取向。然而,美债违约终究不符合美国民众利益,共和党不可能为了安抚其内部的右翼茶党分子,而冒险让美国民众在明年的大选中用选票加以回应。
其实,就在美国政治开始在媒体议题上越来越意识形态化,越来越容易形成对立的同时,民主、共和两党在许多重大议题上的基本立场,越来越愿意选择居中的政策路线,越来越变得难分你我,所谓“和而不同”是也。
许多外界观察者,对美债危机还有着另外的解读抑或误读,比如将其视为“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这是不够完整的理解。美国国债在今年8月2日逼近上限,确实和奥巴马政府重视社会公平的福利政策有一定关系。因为国民的医疗保障支出,本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开支大头,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的医疗保障改革,也将加重相应的财政负担。
但福利国家理念并非平衡财政的天然障碍,对美国更是如此。比如,美国近年来的军费和因反恐而激增的公共安全投入,是其联邦政府支出的另一个大头。
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并非典型的福利国家。其现阶段福利体系遭遇的挑战,与其资本全球布局导致国内制造业岗位流失、国民实质收入减少不无关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中国或早或晚也将面临类似的挑战。我们不能因为美国现在入不敷出,而否定其构建国民福利体系建设的意义。
美债危机是否标志着美国经济实力的衰落,也需要进一步观察。的确,债务协议限制了政府用扩展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余地。在干预手段受限的前提下,美国短时间内也看不到突破性的产业技术革命,美国经济也可能数年低迷。
但不能因此就忽视美国的制度优势、创新精神、法治保障等因素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这也是其民主政治的社会和经济基石。看看硅谷公司仍然不俗的业绩和持续的技术、产品创新势头,我们有理由对这个世界上最具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市场经济国家,保持应有的尊重和必要的耐心。
因此,不必急于把美债危机视为一场民主政治灾难,这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民主政治国家,正在经历的系统性震荡和自发性调节,何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