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二册《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课本注“登东皋以舒啸”:“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此注令人费解:为什么作者非要登上东边的高冈去长啸,其他方向的高冈就不能去登?或者他家只有东边才有高冈?课本注“皋”为“高敞之地”是对的,但将“东”释解为实指方位的词,则不妥。
《辞海》注“东皋”为“泛指田野或高地”,比课本的解释要确切些,但“东”字还没有落实。按,方位在古人的心目中从来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概念。古人将五方(东西南北中)和四季、五色等与阴阳、五行相配,运用阴阳相对、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兴衰存亡。按古人的这种阴阳学说,东属阳,主生。因此,“东”与太阳有着密切的联系,《庄子·外物》:“东方作矣,事之若何?”《释文》引司马彪云:“谓日出也。”这里以“东方”代“日”,古代神话中的东君就是日神。所以“东皋”所指就不是一般的高地,该指“向阳的高地”。三国魏·阮籍《奏记诣蒋公》:“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途者之路。”又,明·王鲮《春芜记·宸游》:“见山川掩映,东皋丽日明,到处香车簇拥。”“东皋”都指“向阳的高地”。据此,《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应释作“登上那向阳的高冈,放声长啸”。这样理解既合理,而且“高冈”与下旬的“清流”在结构上更相对。
又,东皋在古诗文中又指“农田”。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之沃壤兮”李善注:“水田曰皋,东者取其春意。”李善告诉我们,把农田称“东皋”,是由于“东”代表着春天,而农事正由春耕开始。把“东”与春天联系起来,也由古人的阴阳学说而来。按阴阳学说,春,为一岁之首,在五行中属木,在五方中正属东。清·顾炎武《寄次耕》:“尝披《秋兴》篇,欲作东皋作。”“东皋作”即从事农作。这里的“东”也不是实指方位,而是指农事。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青祁路红山花园11号301室]
《辞海》注“东皋”为“泛指田野或高地”,比课本的解释要确切些,但“东”字还没有落实。按,方位在古人的心目中从来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概念。古人将五方(东西南北中)和四季、五色等与阴阳、五行相配,运用阴阳相对、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兴衰存亡。按古人的这种阴阳学说,东属阳,主生。因此,“东”与太阳有着密切的联系,《庄子·外物》:“东方作矣,事之若何?”《释文》引司马彪云:“谓日出也。”这里以“东方”代“日”,古代神话中的东君就是日神。所以“东皋”所指就不是一般的高地,该指“向阳的高地”。三国魏·阮籍《奏记诣蒋公》:“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途者之路。”又,明·王鲮《春芜记·宸游》:“见山川掩映,东皋丽日明,到处香车簇拥。”“东皋”都指“向阳的高地”。据此,《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应释作“登上那向阳的高冈,放声长啸”。这样理解既合理,而且“高冈”与下旬的“清流”在结构上更相对。
又,东皋在古诗文中又指“农田”。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之沃壤兮”李善注:“水田曰皋,东者取其春意。”李善告诉我们,把农田称“东皋”,是由于“东”代表着春天,而农事正由春耕开始。把“东”与春天联系起来,也由古人的阴阳学说而来。按阴阳学说,春,为一岁之首,在五行中属木,在五方中正属东。清·顾炎武《寄次耕》:“尝披《秋兴》篇,欲作东皋作。”“东皋作”即从事农作。这里的“东”也不是实指方位,而是指农事。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青祁路红山花园11号3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