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回国探亲,和妈妈逛新华书店,发现了很多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但妈妈看看书后的定价,又放回原位。她抱怨现在书价飞涨,就连她这样嗜书如命的人,几乎都很少买书了。实在想看,周末就在店里站着翻阅几个小时,过过瘾。但在我眼里,这些书都太便宜了。我告诉妈妈,我们每一本教科书,都像《辞海》那样厚重,一本的价钱差不多五六百人民币呢,她听了吃惊不小。
名牌衣服、化妆品、跑车尽管价值不菲,但可以不买。可是对每本定价动辄100澳币的教科书,你别无选择。一到开学,留学生们交了学费,买完书,money就捉襟见肘,得持续一段时间的经济危机,一个多月以后,才能缓过来。而一本百元澳币的新教科书等一学期后出手,差不多能收回七八十元,也就是说每本书的成本只有20多元,能省很大一笔钱。因此,二手书的交易也应运而生。留学生们对此也情有独钟。
我曾有过一次最得意的交易。那时我听都没听过二手书这个词,因为我的语言课程是不用教材的,每天老师发讲义。可是Diploma一开课,就面临教科书问题。我心想书店就在校园里,几分钟的事,就没有特别在意。等我在崭新的教科书柜前抽出《信息技术》《管理》《会计》一看定价,倒吸一口凉气,乖乖,这么贵!30门课程学下来,书费和国内大学四年的学费都有得一比了。
晚上在家写作业时,接到周易的电话:“Snowy,我有一个朋友刚Diploma毕业,处理她的教材呢,便宜得很,只有原定价的60%,你有没有兴趣啊?”
“有,当然有!”我大喜过望,真可谓是雪中送炭!那个女孩的书,虽然用了一学期,但保存得非常好,像新的一样。我自己用时,也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它。
到我学期结束时,我也学别人的样子,在学校广告栏贴了个纸条:出售《信息技术100》、《管理100》、《会计100》的二手书,并附送学习笔记和作业。
早晨贴上的,中午我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电话响了,是一个小男孩打来的:“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正急需这几本书呢,什么时候能拿到?”那么沉的书,我不可能随时背在身上,“这样吧,明天中午我在学校图书馆等你。”
那是一个很腼腆的男生,验过书后很满意,他对我的笔记和作业其实更感兴趣。我说:“笔记是赠送的,每本书70元。”这是我当初买书的成本,我想如果他和我讨价还价一番,每本降20元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二话不说,很痛快地给我点了两张百元澳币,正欲掏零钱时,我说:“罢了,罢了。”伸手拦住他。
临走时他还跟我说:“我给你留个电话吧,放假时等你有用过的教材,记得联系我,最好有笔记和作业,价钱好商量。”哈哈,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一个理想的下家。
渐渐地,我的二手书交易经验就非常老道了。它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开学初必做的功课,做得好的话可以节省不少money。
但也有发生过一次很尴尬的经历,至今想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2006年7月,我从国内探亲回来。学校已经开学了,我自然错过了最佳买卖二手书的时机,上学期好几本书压在手里。更糟糕的是,《管理会计》都开课第二周了,这本教科书却遍寻不着,给很多朋友打电话,不是版本不对,就是早早有人预定了。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下课时都快5点了,我跑到校园的二手书店里,这里大部分是二手书代卖的。正是新学期开学时,店里学生非常多,一不小心身体就和别人轻轻碰撞了。我不停地在一排排书柜前搜寻,没有,还是没有。就在我失望地转身出来时,一回头之际,眼睛一亮,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扫见了《管理会计》的教科书。我抽出来一看,出版年限、作者,没错,就是这本!
我在浏览主要内容时,旁边一个女孩子也正眼巴巴等着这本书呢,她就一直看着我。突然我心一沉,因为回国我有一个月没打工了,口袋里只有30元,而这本书定价70,我下周一才发工资呢,我又不想为买一本书动用我银行的定期存款。也就是说,今天我是买不起这本书的,但也不敢放回书架,那样有可能这学期我就再找不到教科书了,就像战士打仗丢了枪一样,不是等着吃败仗吗?
我也很无奈,只好硬起心肠装作爱不释手的样子,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心里却在忏悔:同学对不起了,去别的地方再找找吧。毕竟它是我先发现的嘛,我又一边这样安慰自己。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她终于失去耐心,掉头走了。我赶紧找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把它和社科类的书放到一格,不仔细搜寻是发现不了的。星期一下午一拿到工资,我第一时间冲到二手书店。啊!谢天谢地!它还在!
说起来,因为二手书我还失去过一个朋友。
以前妈妈在国内给我买过一套《经济学》,她说很经典,内容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就是一个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也能看懂。厚厚的两本,朋友捎过来时,我心里还怪妈妈多事,这里的教科书都看不过来,谁有时间看它呢。当时,我刚上正式课程,大部头的教材全是英文,看起来很吃力。无意中,我对照了下国内的版本,居然它们的内容章节都一样!我一下就看明白了。后来,这套书就成了香饽饽,但凡修《经济学》的朋友,都抢着跟我借。
朋友飞飞回国探亲,回来后就要上Diploma课程,他听妈妈说了那套书的神奇作用,刚下飞机就给我打电话借书,我爽快地应道:“好啊,没问题。正好在手边呢,另外我还有两本二手书,是你下学期上课用得着的,你要吗?”
“都拿过来!”
2月对于南半球的澳洲来说,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正好那天凯文有事,不能开车送我。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提着十几公斤重的书,坐公车去了飞飞的宿舍。
他看见《经济学》很高兴,爱不释手的。我又掏出《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两本书:“这是我上学期用过的,卖给别人一本75元,你要的话,65元就ok,比买新书合算多了。”
话音刚落,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就收住了,翻了翻书,吱吱唔唔道:“我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用这个版本,等我问问再说吧。”我也挺不高兴,你在电话里说都拿过来,我又热又累大老远提过来……这个小气鬼飞飞,以后再也不管他的事了,我心里暗想。
过了几天,飞飞十万火急地打来电话:“白雪姐,你的那两本书还在吗?快点卖给我吧,新书太贵了,每本100多块。”他终于了解到了澳洲书市的行情,只是有点晚了,我淡淡地说:“你晚了一步,昨天已有人每本75元买走了。”“唉呀,那怎么办?连教材都没有,这下死定了。”他在电话那头唉声叹气。
如果在往常,我会给朋友、同学打电话,四面撒网,也许能淘到他急需的书,但我还在为那天的事生气。不仅仅是因为他舍不得买书,而是作为朋友,那么大热的天,我主动送书上门,他连句关心问候的话也没有,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联想到以前的事,帮他找工,为他讨回学费,给他在异乡过生日,都是如此,这可能就是一个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吧。此刻我的心冷冰冰的,敷衍了一句:“你再想想办法吧。”后来,两人越来越疏远,现在几乎没什么来往。
唉!这让人又爱又恨的二手书。
白 雪
女,1987年生,2004年11月,高二时,赴澳大利亚西澳留学深造,在科廷科技大学攻读会计和金融双学位课程。2008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8月份进入当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因为有专业工作,获得州政府担保资格,于2009年4月移民澳大利亚。现已买房、结婚、生子。
名牌衣服、化妆品、跑车尽管价值不菲,但可以不买。可是对每本定价动辄100澳币的教科书,你别无选择。一到开学,留学生们交了学费,买完书,money就捉襟见肘,得持续一段时间的经济危机,一个多月以后,才能缓过来。而一本百元澳币的新教科书等一学期后出手,差不多能收回七八十元,也就是说每本书的成本只有20多元,能省很大一笔钱。因此,二手书的交易也应运而生。留学生们对此也情有独钟。
我曾有过一次最得意的交易。那时我听都没听过二手书这个词,因为我的语言课程是不用教材的,每天老师发讲义。可是Diploma一开课,就面临教科书问题。我心想书店就在校园里,几分钟的事,就没有特别在意。等我在崭新的教科书柜前抽出《信息技术》《管理》《会计》一看定价,倒吸一口凉气,乖乖,这么贵!30门课程学下来,书费和国内大学四年的学费都有得一比了。
晚上在家写作业时,接到周易的电话:“Snowy,我有一个朋友刚Diploma毕业,处理她的教材呢,便宜得很,只有原定价的60%,你有没有兴趣啊?”
“有,当然有!”我大喜过望,真可谓是雪中送炭!那个女孩的书,虽然用了一学期,但保存得非常好,像新的一样。我自己用时,也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它。
到我学期结束时,我也学别人的样子,在学校广告栏贴了个纸条:出售《信息技术100》、《管理100》、《会计100》的二手书,并附送学习笔记和作业。
早晨贴上的,中午我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电话响了,是一个小男孩打来的:“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正急需这几本书呢,什么时候能拿到?”那么沉的书,我不可能随时背在身上,“这样吧,明天中午我在学校图书馆等你。”
那是一个很腼腆的男生,验过书后很满意,他对我的笔记和作业其实更感兴趣。我说:“笔记是赠送的,每本书70元。”这是我当初买书的成本,我想如果他和我讨价还价一番,每本降20元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二话不说,很痛快地给我点了两张百元澳币,正欲掏零钱时,我说:“罢了,罢了。”伸手拦住他。
临走时他还跟我说:“我给你留个电话吧,放假时等你有用过的教材,记得联系我,最好有笔记和作业,价钱好商量。”哈哈,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一个理想的下家。
渐渐地,我的二手书交易经验就非常老道了。它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开学初必做的功课,做得好的话可以节省不少money。
但也有发生过一次很尴尬的经历,至今想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2006年7月,我从国内探亲回来。学校已经开学了,我自然错过了最佳买卖二手书的时机,上学期好几本书压在手里。更糟糕的是,《管理会计》都开课第二周了,这本教科书却遍寻不着,给很多朋友打电话,不是版本不对,就是早早有人预定了。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下课时都快5点了,我跑到校园的二手书店里,这里大部分是二手书代卖的。正是新学期开学时,店里学生非常多,一不小心身体就和别人轻轻碰撞了。我不停地在一排排书柜前搜寻,没有,还是没有。就在我失望地转身出来时,一回头之际,眼睛一亮,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扫见了《管理会计》的教科书。我抽出来一看,出版年限、作者,没错,就是这本!
我在浏览主要内容时,旁边一个女孩子也正眼巴巴等着这本书呢,她就一直看着我。突然我心一沉,因为回国我有一个月没打工了,口袋里只有30元,而这本书定价70,我下周一才发工资呢,我又不想为买一本书动用我银行的定期存款。也就是说,今天我是买不起这本书的,但也不敢放回书架,那样有可能这学期我就再找不到教科书了,就像战士打仗丢了枪一样,不是等着吃败仗吗?
我也很无奈,只好硬起心肠装作爱不释手的样子,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心里却在忏悔:同学对不起了,去别的地方再找找吧。毕竟它是我先发现的嘛,我又一边这样安慰自己。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她终于失去耐心,掉头走了。我赶紧找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把它和社科类的书放到一格,不仔细搜寻是发现不了的。星期一下午一拿到工资,我第一时间冲到二手书店。啊!谢天谢地!它还在!
说起来,因为二手书我还失去过一个朋友。
以前妈妈在国内给我买过一套《经济学》,她说很经典,内容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就是一个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也能看懂。厚厚的两本,朋友捎过来时,我心里还怪妈妈多事,这里的教科书都看不过来,谁有时间看它呢。当时,我刚上正式课程,大部头的教材全是英文,看起来很吃力。无意中,我对照了下国内的版本,居然它们的内容章节都一样!我一下就看明白了。后来,这套书就成了香饽饽,但凡修《经济学》的朋友,都抢着跟我借。
朋友飞飞回国探亲,回来后就要上Diploma课程,他听妈妈说了那套书的神奇作用,刚下飞机就给我打电话借书,我爽快地应道:“好啊,没问题。正好在手边呢,另外我还有两本二手书,是你下学期上课用得着的,你要吗?”
“都拿过来!”
2月对于南半球的澳洲来说,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正好那天凯文有事,不能开车送我。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提着十几公斤重的书,坐公车去了飞飞的宿舍。
他看见《经济学》很高兴,爱不释手的。我又掏出《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两本书:“这是我上学期用过的,卖给别人一本75元,你要的话,65元就ok,比买新书合算多了。”
话音刚落,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就收住了,翻了翻书,吱吱唔唔道:“我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用这个版本,等我问问再说吧。”我也挺不高兴,你在电话里说都拿过来,我又热又累大老远提过来……这个小气鬼飞飞,以后再也不管他的事了,我心里暗想。
过了几天,飞飞十万火急地打来电话:“白雪姐,你的那两本书还在吗?快点卖给我吧,新书太贵了,每本100多块。”他终于了解到了澳洲书市的行情,只是有点晚了,我淡淡地说:“你晚了一步,昨天已有人每本75元买走了。”“唉呀,那怎么办?连教材都没有,这下死定了。”他在电话那头唉声叹气。
如果在往常,我会给朋友、同学打电话,四面撒网,也许能淘到他急需的书,但我还在为那天的事生气。不仅仅是因为他舍不得买书,而是作为朋友,那么大热的天,我主动送书上门,他连句关心问候的话也没有,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联想到以前的事,帮他找工,为他讨回学费,给他在异乡过生日,都是如此,这可能就是一个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吧。此刻我的心冷冰冰的,敷衍了一句:“你再想想办法吧。”后来,两人越来越疏远,现在几乎没什么来往。
唉!这让人又爱又恨的二手书。
白 雪
女,1987年生,2004年11月,高二时,赴澳大利亚西澳留学深造,在科廷科技大学攻读会计和金融双学位课程。2008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8月份进入当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因为有专业工作,获得州政府担保资格,于2009年4月移民澳大利亚。现已买房、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