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海外人士学习和了解中文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英文译本中,著名汉学家翟里斯的译本实属上乘。本文拟探讨翻译生态学在翟里斯译本中的体现,试为《三字经》的英译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为翻译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寻找有力的例证。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 《三字经》 适应和选择 三维转换
《三字经》据说为宋朝名儒王应麟为家族孩童学习所写,共计千余字,但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兴衰、古今人物、文献典籍、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文本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征服了世界,16世纪以来,《三字经》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传播,其中以英国汉学家Herbert A.Giles1900年的重译本San Tzu Ching: Elementary Chinese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翟里斯的译文在附注部分对每个汉字的结构逐一进行解释,试图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然后以句为单位,逐句译出原文。最后在译文部分给出每个汉字标出该字英文字面解释。其译本是国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研究其英译本,有助于中国典籍的外译,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翻译生态学提要
21世纪之初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逐步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008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翻译生态学。翻译生态学明确了翻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1.“翻译生态环境”更为明确地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2.“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强调“翻译活动自始终必须通过译者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才能完成”。
3.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其方法论,“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4.而在翻译操作层面,则提出了三维转换的思想:“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翟里斯英译《三字经》,目标读者是西方人。因此,中西方的文化环境是翻译生态环境主要的组成部分,译者要在适应原文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向西方人准确展示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而这种适应和选择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的。
二、翟译《三字经》中的翻译生态学思想
1.语言维度。中文多用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但是在译成英文的时候,翟里斯的增加了主语,如在译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时增添了不定代词“one”做主语,“One tied his head to the beam above him; another pricked his thigh with an awl.They were not taught,but toiled hard of their own accord.”
汉语多短句,内容以句序排列,组成“流水句”。而“多枝共干”是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翟里斯在英译时选择了化零为整的方法,将四句译为一个完整的复句或两个句子。例如“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When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mastered,and the ’Four books’ are known by heart,the next step is to the ’Six classics’”这样译出后既符合英语句式特点,也简明有逻辑性.。
广泛使用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中国人的语言思维,表达思想时,往往要说出动作的实行者。而在英语中,凡是不必、不愿或无从说明行为的实施者,或出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便于上下文连贯或出于礼貌等原因,一般都使用被动语态。“经既明 方读子”“When the classics were understood,then the writings of the various philosophers should be read.” 原文实际上是省略了主语,但是主语是不定的,是“我”“你”还是谁? 因此使用了被动语态,简单明了。
2.文化维度。“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The three bonds are the obliga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bject,the love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三纲制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体现了不平等。因此,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灌输下成长的翟里斯在翻译“顺”时,选择了“harmony”(和谐之意)一词,而非“submission”(顺从之意)。这样,翟里斯将“夫为妻纲”的夫妻关系转换为了“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更易被西方理解和接受。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Of old,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rhood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这里,翟里斯将孟母进行了解释,说明是孟子的母亲“the mother of Mencius”,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在译成英文时,如果不加解释,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文化背景深厚的典故时,需要加上适当的解释或者注释,才能更好的将文本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比如在译“择邻处”时,翟里斯如果增添上“择邻处,为孟子更好学习”,会更加恰当。
3.交际维度。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The Chung Yung(the doctrine of the mean),by the pen of Tzu-su; Chung(the middle) being that which does not lean towards any side,Yung(the course) being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作者在翻译中庸时,用的是拼音翻译法,并用括号加了注释。这样一来,即有利于原汁原味的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就像现在的流行语“土豪”“大妈”直接译为“tuhao”“dama”;又准确明白的传达了其隐含意义,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中庸之道。
三、“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Jung,at four years of age,could yield the(bigger) pears.To behave as a younger brother towards elders,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o know.”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翟里斯在翻译此典故时,增添了“更大的”(bigger)这个限定词,使意义更加完整清晰。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和评判。翟里斯作为著名的汉学家,英译《三字经》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英文句式选择、文化转换和交际达意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尝试,使得译文文本更加符合西方的表达习惯,中国典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虽然翟里斯译本仍有很多不足,但仍不失为伟大的译作。
参考文献:
[1]刁卫华.《三字经》与历史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张建秀.《三字经》翻译策略选择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以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123-125.
[3]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 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 《三字经》 适应和选择 三维转换
《三字经》据说为宋朝名儒王应麟为家族孩童学习所写,共计千余字,但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兴衰、古今人物、文献典籍、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文本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征服了世界,16世纪以来,《三字经》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传播,其中以英国汉学家Herbert A.Giles1900年的重译本San Tzu Ching: Elementary Chinese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翟里斯的译文在附注部分对每个汉字的结构逐一进行解释,试图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然后以句为单位,逐句译出原文。最后在译文部分给出每个汉字标出该字英文字面解释。其译本是国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研究其英译本,有助于中国典籍的外译,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翻译生态学提要
21世纪之初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逐步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008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翻译生态学。翻译生态学明确了翻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1.“翻译生态环境”更为明确地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2.“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强调“翻译活动自始终必须通过译者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才能完成”。
3.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其方法论,“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4.而在翻译操作层面,则提出了三维转换的思想:“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翟里斯英译《三字经》,目标读者是西方人。因此,中西方的文化环境是翻译生态环境主要的组成部分,译者要在适应原文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向西方人准确展示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而这种适应和选择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的。
二、翟译《三字经》中的翻译生态学思想
1.语言维度。中文多用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但是在译成英文的时候,翟里斯的增加了主语,如在译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时增添了不定代词“one”做主语,“One tied his head to the beam above him; another pricked his thigh with an awl.They were not taught,but toiled hard of their own accord.”
汉语多短句,内容以句序排列,组成“流水句”。而“多枝共干”是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翟里斯在英译时选择了化零为整的方法,将四句译为一个完整的复句或两个句子。例如“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When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mastered,and the ’Four books’ are known by heart,the next step is to the ’Six classics’”这样译出后既符合英语句式特点,也简明有逻辑性.。
广泛使用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中国人的语言思维,表达思想时,往往要说出动作的实行者。而在英语中,凡是不必、不愿或无从说明行为的实施者,或出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便于上下文连贯或出于礼貌等原因,一般都使用被动语态。“经既明 方读子”“When the classics were understood,then the writings of the various philosophers should be read.” 原文实际上是省略了主语,但是主语是不定的,是“我”“你”还是谁? 因此使用了被动语态,简单明了。
2.文化维度。“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The three bonds are the obliga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bject,the love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三纲制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体现了不平等。因此,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灌输下成长的翟里斯在翻译“顺”时,选择了“harmony”(和谐之意)一词,而非“submission”(顺从之意)。这样,翟里斯将“夫为妻纲”的夫妻关系转换为了“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更易被西方理解和接受。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Of old,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rhood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这里,翟里斯将孟母进行了解释,说明是孟子的母亲“the mother of Mencius”,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在译成英文时,如果不加解释,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文化背景深厚的典故时,需要加上适当的解释或者注释,才能更好的将文本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比如在译“择邻处”时,翟里斯如果增添上“择邻处,为孟子更好学习”,会更加恰当。
3.交际维度。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The Chung Yung(the doctrine of the mean),by the pen of Tzu-su; Chung(the middle) being that which does not lean towards any side,Yung(the course) being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作者在翻译中庸时,用的是拼音翻译法,并用括号加了注释。这样一来,即有利于原汁原味的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就像现在的流行语“土豪”“大妈”直接译为“tuhao”“dama”;又准确明白的传达了其隐含意义,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中庸之道。
三、“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Jung,at four years of age,could yield the(bigger) pears.To behave as a younger brother towards elders,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o know.”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翟里斯在翻译此典故时,增添了“更大的”(bigger)这个限定词,使意义更加完整清晰。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来展现和评判。翟里斯作为著名的汉学家,英译《三字经》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英文句式选择、文化转换和交际达意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尝试,使得译文文本更加符合西方的表达习惯,中国典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虽然翟里斯译本仍有很多不足,但仍不失为伟大的译作。
参考文献:
[1]刁卫华.《三字经》与历史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张建秀.《三字经》翻译策略选择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以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123-125.
[3]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 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